顯示具有 憂鬱+躁鬱+焦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憂鬱+躁鬱+焦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憂鬱症好發期:(秋冬)約10月11月起.注意患者憂鬱期的自殘及躁鬱期的自殺

  患者的(負面情緒)會導至不同分裂行為.

*請不要忽視  憂鬱症  會危害社會家庭.不要誤認只是(憂鬱)而已..它是腦部病變的(基因遺傳病).

*自殺死亡列入國人的十大死因之一.

*患者要自殺及他要自殘是兩個不同的情緒表現和行動.

*憂鬱症好發期:(秋冬)約10月11月起.注意患者憂鬱期的自殘及躁鬱期的自殺.患者的(負面情緒)此時最為強烈.家屬要如何和患者相處....請速求教於專業心理醫生.研擬相應之方法.非常重要*

*企圖自殺者有9成是憂鬱症患者.

 

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主任侯育銘今天表示,秋冬轉換之際,溫度驟降易使憂鬱症患者發病,致自殺比例增加,呼籲民眾多關心、注意身旁親友情緒變化且協助就醫,以免憾事發生。




侯育銘指出,1名患有憂鬱症的周姓婦人,3年前喪偶後,常有輕生念頭,家人帶至嘉基精神科求診並住院,除了藥物控制外,經嘉基自殺防治工作小組藉由個案追蹤輔導、宗教團體力量,現已好轉。



侯育銘說,現值秋冬轉換之際,溫度驟降易使憂鬱症患者陷入負面情緒中,數據顯示企圖自殺者有9成是憂鬱症患者,但僅有1成病患實際被診斷出來,且約有一半病患會中斷治療



  侯育銘表示,秋冬交替時,憂鬱症患者增加或復發比例,民眾要多關心、注意身旁親友情緒變化,且協助就醫,以免憾事發生。



  嘉基指出,嘉基自殺防治工作小組統計今年1至9月接受協助的個案中,有6 成企圖自殺者經輔導後好轉,邁向健康人生。



  嘉基表示,有鑑於自殺死亡列入國人的十大死因之一,2006年嘉基成立「自殺防治工作小組」,主要由精神科、社工室、院牧部、協談中心、急診護理單位共同參與。



  嘉基精神科社工李蕙芬表示,當接到院內自殺個案通報時,自殺防治工作小組成員會與個案聯繫,安排門診、關懷訪視或協助轉介、提供資源幫助個案。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11/02 11:47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脊椎歪斜)可能發生的相關疾病.頸椎胸椎.腰椎











 


























 

 

 

 

脊椎歪斜可能發生的相關疾病(引用)



 

 

























頸椎第1椎








與維持生命的延腦有關,能使腦部活動更加活躍。
 休克、重聽、呼吸困難、歇斯底里健忘症、肥胖、眩暈、癲癇、頭痛、突然跌倒、視物模糊、頭面部麻痛

頸椎第2椎








能促使頭部及表面血液循環良好。
 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耳鳴、偏頭痛、後枕部麻痛

頸椎第3椎








與鼻子、眼睛有關。特別是延髓對鼻黏膜有直接的影響。另外,與迷走神經中樞和大部分內臟有著很深的關聯。
 眼睛疲勞、假性近視、鼻塞、枕下部及脖子麻痛、因腸胃機能失調引起的過胖或過瘦

頸椎第4椎








與橫隔膜的運動有關。
 中耳炎、肺氣腫、嘴歪斜、打嗝、胸悶、肩鎖部麻痛

頸椎第5椎








調整胃腸及肝臟機能。另外它和甲狀腺也有關係,可能引發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甲狀腺疾病。
 胃酸過多、甲狀腺疾病、扁桃腺炎、感冒、頸型頸椎病、肩膀及上臂麻痛

頸椎第6椎








為呼吸中樞,對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發聲困難、咳嗽、氣喘的改善有所助益。
 咳嗽、發聲困難、呼吸停止、頸肩部肌肉僵硬、前臂橈側及大拇指、食指麻痛

頸椎第7椎








頸7之頸動脈位於頸部的左右兩側,是心臟輸送氧氣及養分到腦部的重要血管。
 流鼻血、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壓、脖子僵硬、臂叢神經受壓症候群



 








.....................................................................................................................
 


































胸椎第1椎








與乙狀結腸的關係密切;及能促進氣管粘膜的血液循環。
 腦中風、高血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發炎、便秘、大小便失調

胸椎第2椎








能提升呼吸器官機能,它亦是肌肉痙攣中樞,所以可能會出現肩膀僵硬、背部肌肉痙攣或小孩抽筋等症狀。同時此骨骼旁開1.5吋即大抒穴,能讓骨頭強健,對骨折後復健有卓效。
 痙攣、抽筋、骨折復健、胸悶、肺炎、感冒

胸椎第3椎








是身體酸化中樞,能促進肺部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讓體液呈弱鹼性。也和肺部、肋膜、心臟及乳腺的機能有關,可以促進母乳分泌。
 腹膜炎、心臟病、母乳分泌不佳、酸性體質

胸椎第4椎








是過敏中樞,對各種刺激產生過敏反應。也和心臟有密切的關係;對於肺部、食道及肝臟也有其功用。
 過敏性體質、心臟麻痺、膽結石、肝病、脫水症

胸椎第5椎








是腦下垂體所分泌的荷爾蒙量的調節司令部,主調節荷爾蒙。可能會有焦燥、低血壓、更年期障礙、胃部不適等症狀。
 胃、十二指腸潰瘍、外傷性頸部症候群、低血壓、內分泌失調症候群

胸椎第6椎








為發汗中樞,亦能提升肝功能,另外,還能促進胰臟荷爾蒙。
 中暑、容易出汗、肝病、糖尿病、狹心症

胸椎第7椎








為感覺中樞。亦其會分泌副甲腎上腺素,所以對內臟有直接的影響。
 神經衰弱、棘上韌帶發炎、食慾不振、調整五臟六腑


















胸椎第8椎








為調節製造紅血球的地方。若骨髓老化,血液循環即會不好,因而造成手腳冰冷。
 貧血、手腳冰冷、營養不良、肝臟造血功能失調、、體質衰弱、胸椎背弓弧頂、歇斯底里性偏頭痛

胸椎第9椎








其負責補給肌肉活動及腦部活動所必須的營養。
 膽結石失眠、增強活力

胸椎第10椎









主司脊髓神經機能。其包含了運動系統、知覺系統和自律神經等3種神經纖維。


 肥胖、胃痛、自律神經失調

胸椎第11椎








白血球的製造中樞,能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腎臟病、蕁麻疹、氣喘、扭傷、增強免疫力

胸椎第12椎








為生殖器中樞和胸椎地基,與骨盤歪斜有著很大的關係。
 腎臟病、蕁麻疹、前列腺肥大症、尿毒症、痛風、壓縮性骨折
............................................................................................



















腰椎第1椎








與性器官、知覺和頭部運作有著密切的關係。
 腰酸、胃、十二指腸潰瘍

腰椎第2椎








為性賀爾蒙分泌中樞,且會透過腦下垂體前葉分泌軟巢激素和黃體激素、甲狀腺素等,而且它與消化器官也有關。
 腰痛、夜尿症、便秘、精力減退、拉肚子

腰椎第3椎








為腸子運作中樞,若腸子機能亢奮則容易腹瀉。因其神經間接的連接著卵巢,所以亦能改善卵巢或精巢的功能。
 急性腰扭傷、腰三橫突綜合症、腎炎、蛋白尿、腹瀉、浮腫

腰椎第4椎








主掌骨盤的傾斜。
 椎間盤突出、腰酸、難產、頭痛

腰椎第5椎








與膀胱運作有關,亦能控制生殖器官的機能。
 子宮內膜異位症、膀胱炎、腹瀉、腰酸、痔瘡、骨盆移位、坐骨神經痛

 














骶骨第1椎








為水份調節中樞,也和婦科疾病也有很密切的關係。
 浮腫、盜汗、頻尿、改善婦科病、增強性慾

骶骨第2椎








對生殖器官影響很大。特別是和女性瘀血中樞以及月經調節,同時還會對皮膚產生影響。
 月經不順、月經時間長、生理痛、青春痘、皮膚乾裂

骶骨
第3、4、5椎








與生殖器官、肛門有關。
 更年期障礙、早洩、膀胱炎、月經量過多、痔瘡


http://www.twchain.com/Article/ShowInfo.asp?InfoID=14528&Page=1


.........................................................................



脊椎側彎開刀與精神疾病--在腦部和脊椎的病變.卡陰.靈魂出竅.都解答.




*脊椎側彎+脊椎截脊支架手術...骨刺激凸...脊椎歪斜


*宗教上的:卡陰.靈魂出竅.靈異體質...醫病上的:精神人格分裂.憂鬱症.躁鬱症.抑郁症.....


*長期失眠的真相 : 腦病變的主徵.幻聽幻覺之源.


*為何她夢見(神佛)?為何她拜拜時說(神明)很照顧他?


*超棒的必看網站.解開精神疾病在腦部和脊椎的病變.


*請點擊


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introb_c.html#diso








探索腦部及脊髓







神經學與精神失調  

 

















































阿茲海默症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艾斯伯格症候群



過動症



自閉症



細菌性腦膜炎



躁鬰症



常見的眼睛疾病



閱讀障礙I



閱讀障礙II



癲癇



胎兒酒精症候群



波斯灣戰爭症候症



杭丁頓氏舞蹈症



鉛與神經系統



萊姆病



汞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多發性硬化症



猝睡症



小兒麻痺



狂犬病



腿部焦慮症候群



精神分裂症



足球和腦部撞擊



先天性脊柱分裂



中風



妥瑞氏症



暫時性腦缺血




西尼羅河病毒



 

 

脊椎相關疾病示意圖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美國研究瀕死經驗+靈魂出竅+看到強光+看到黑色隧道

  *是場夢?是腦的病變的前兆....


*靈魂出竅:是...生命危急存亡時大腦的作用。產生「作戰或逃離」(fight or flight)反應。

*(見到過世的親友)??

*(看到強光),這該怎麼解釋?這是因為REM導致視覺系統啟動所致。

*(看到黑色隧道)。是因為血流到眼睛的數量減少;因此血流不到眼睛時,視力便會下降,黑暗由邊緣聚攏到中央,「隧道效應」便是如此產生的。

*是場夢?是腦的病變的前兆....

.................................................

 

許多經歷過瀕死經驗的人都表示,期間自己靈魂離體、見到過世的親友等等,而且這些經驗十分普遍。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專研瀕死經驗的專家表示,這其實是生命危急存亡時大腦的作用。




「美國瀕死經驗研究基金會」統計,在美國,每天發生的瀕死經驗約八百件。卡塔基州列辛頓市臨床神經學家尼爾森表示,人類有許多反射式反應,協助我們生存下來,例如我們遭逢危難時,會出現「作戰或逃離」(fight or flight)反應



尼爾森指出,瀕死經驗也屬作夢機制,也就是進入了「快速眼動期」(REM)的狀態;而有助我們存活的「戰或逃」反應,也包括讓意識切換到REM意識狀態。REM睡眠時,腦部活動及視覺刺激會增加,結果便是頻頻作夢。



許多有瀕死經驗的人都說看到強光,這該怎麼解釋?尼爾森表示,這是因為REM導致視覺系統啟動所致。



很多瀕死而重生的人說,他們看到一個隧道。尼爾森表示,這是因為血流到眼睛的數量減少;眼睛及視網膜非常纖細,對缺血很敏感,因此血流不到眼睛時,視力便會下降,黑暗由邊緣聚攏到中央,「隧道效應」很可能便是如此產生的。



尼爾森正在進行研究,想由暈厥來證實會有相同效應。他說在他的研究對象中,有瀕死經驗者最常見的原因是暈厥



然而不少有瀕死經驗的人不贊同尼爾森的詮釋,表示自己當時已經死亡,而且不是在作夢。「突發性心臟病研究學會」創辦人之一的歐卡拉漢博士指出,尼爾森的大腦作用觀點,無法解釋何以那麼多人都經驗到相同的事情;若是作夢,夢境不可能完全一樣。


瀕死經驗是場夢?


 更新日期:2009/10/18 02:12 潘勛/綜合報導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被附身之謎:靈異體質的原因:.基因遺傳.曾瀕死.脊椎側彎.腦部傷.

  


被附身之謎:


敏感體質的原因:


靈異體質的原因:


*家族中有精神障礙(憂鬱+躁鬱+抑郁症)的基因遺傳.


*曾有瀕臨死亡的經驗.


*患有(脊椎側彎)的障礙.動過截脊鐵架手術.


*腦部受過重傷.


*重大手術.開過大刀.動大手術.


相關影片   芷薇敏感體質


http://www.youtube.com/watch?gl=TW&hl=zh-TW&v=Lm0l0WxpCwo&feature=related


精神憂鬱及精神分裂:因被外靈所附.會產生二種以上的性格.幻聽:靈在耳邊說話.例如報明牌.幻覺:不知真實發生的事與想像推理的事.常混淆不清.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躁鬱症---情緒忽悲忽喜.自殘與虐人捉摸不定.雙面與假面面具?.



          



      



 



情緒忽悲忽喜 當心是躁鬱症搞鬼


優活 更新日期:2008/12/23 09:32 uho編輯部



躁鬱症,又稱為雙極型情感性精神病,人口中大約有1.2%患有躁鬱症,男性與女性的躁鬱症發生率差不多。所謂雙極型指的是這類病人會有週期性的出現躁期與鬱期兩極的情感變化。相對於躁鬱症,憂鬱症被稱為單極性情感疾病(unipolar disorder),因為它沒有躁期的面向。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躁期的違常,而沒有出現過鬱期,亦被歸類為躁鬱症。



躁期發作以情緒高亢、躁動為主要表現,包括情緒高昂、開闊、多話、易怒、自誇、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飛躍、不尋常的快樂、盲目的投資或採購、活動量增大、睡眠時間少等等。高雄立市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林世棋醫師指出,這段期間病人容易做出超越自己經濟能力範圍的承諾,事情很多卻往往無法踏實地完成;嚴重時甚至有攻擊、破壞行為、幻覺、妄想等現象,加上判斷力受影響,衝動性高,容易做出魯莽或難以收拾的事。



鬱期發作則與一般憂鬱症患者發病沒有特別不同,呈現心情沮喪、失去興趣、活動力降低、退縮不動、食睡習慣改變、疲累無活力、自責、自殺等等。由此可知,躁鬱症的朋友在情緒上的變化會很極端,可能前一週還「快樂得不得了」,下一週就憂鬱得想自殺。甚或混合型的發作,在一天之中出現躁期與鬱期的病徵表現,讓人捉摸不定。


  



林世棋醫師表示,第一次躁鬱症發作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或是青年的時候,可能是由一個重大的壓力事件所引發,譬如家中成員的死亡或感情的失落。躁期的發作常常在數日之內情緒興奮升高,急速發作,連續維持數日至數月之久。發作過躁期的病人,往往也會出現鬱期,但鬱期的發作較為緩慢。一次躁期的發作大約維持3-6個月,而一次鬱期的出現可能持續數週至9個月,且每一次的發作(無論是躁期或是鬱期),無論在嚴重程度或時間上,均會比前一次更嚴重且期間更長,因此除了急性期的積極治療外,醫學上更建議預防性的治療,以降低下一次的發作機率及嚴重度。



躁鬱症發生的原因目前並不明朗,研究指出與遺傳、大腦生化功能的異常以及環境壓力都有關係。然而,並無特定的遺傳缺陷被確認與躁鬱症相關。因此,很有可能是遺傳因子與環境因子同時促成躁鬱症的發生。



對於躁鬱症的治療,醫學上強調藥物的治療基礎,情緒穩定劑包括鋰鹽(Li)、癲通(Carbamazepine)、帝拔癲(Depakine)都是可能選擇的藥物,對於急性治療或者是穩定期的預防都可發揮一定的效果。通常急性期需要合併抗精神病藥物、鎮定劑、安眠藥的使用才足以緩解急性症狀。40%-75%對情緒穩定有反應的患者可以達到合作能力以及獨立生活。當然藥物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但副作用並不一定會出現,與精神科醫師密切的配合,透過藥物的調整,以減少副作用,是理智的決定,否則躁鬱症病情控制不良所帶來的傷害,恐怕比這些副作用來得嚴重多了。



當病人急性發作時,請您包容、關懷並接納他。林世棋醫師建議,除了嚴密注意其因情緒過度高亢可能導致的失控或魯莽行為外,也請鼓勵、協助他赴精神科就診,並勸他按時服用藥物,這麼做可以增進其情緒穩定度,並協助他適應生活。同時也請預防病人自殺的危險性。在平常病人病情穩定時,應設法使病人養成按時服藥的習慣,以預防再次的發作。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564


  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