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自律神經 (身體某些係統它會自行管好自己.不受人腦下令的)失調.也是經神症兆.




漫談自律神經功能失調


神經科 賴秋蓮講師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8609/3426.htm








 「醫師說我的自律神經功能失調,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是患者間對話中常聽到的一句話,然而它到底是意味著患者的自律神經的確是受傷了?還是情緒障礙、神經質(即精神官能症)的另一代名詞?想要澄清這兩者之差別,首先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自律神經?它包含那些功能?若功能失調會有那些症狀,又如何治療?相信很多人並不十分清楚。


自律神經功能簡介:


 維持人們生存的內在環境穩定有兩大系統,一個是自律神經系統,另一個則是內分泌系統。這兩個系統互相幫忙,也互相制衡,重要的是它們常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任務。其中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他們共同控制呼吸、心跳、胃腸、泌尿生殖、排汗、體溫....等功能,也就是說包括呼吸系統、心臟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體溫的維持....等,都是自律神經負責管理。雖然由「自律神經」字面上的意義,可知道它可自行管理,而不必經由負責智能統籌的大腦下達指示,但它也接受大腦中的額葉、邊緣組織,以及下視丘等部位的協調。因此,人們的意識狀態和情緒,均會影響自律神經之運作。



自律神經功能失調之症狀:


 我們知道自律神經負責以上所介紹的各項功能,一旦它的功能失調,將會有各種系統異常之症狀。例如:心臟血管系統異常引起常見的姿勢性低血壓,它是當患者姿勢改變時,會覺得眼前發黑、頭暈、甚至昏倒;嚴重的情況,患者會有缺血性腦中風的現象,更有因而造成失智症的病例。消化系統異常,患者出現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帶來日常生活的困擾。泌尿生殖系統不正常則容易發生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當然也會有性功能異常,而深深影響著患者的情緒,但情緒因素也是性功能異常之病因,二者間互為因果。呼吸系統常是因情緒、心理因素等,發生過度換氣的症狀即呼吸淺而快之現象,造成呼吸困難甚至昏倒。人類為恆溫動物,體溫的維持也是自律神經之功能,若其功能異常,造成體溫會受外在環境溫度之影響,導致體溫過低或過高的現象;另一種情況是自律神經功能異常,也會引起排汗障礙,體溫調節功能當然較差。由於上述的種種症狀常是主觀之描述,容易讓人覺得是情緒障礙、神經質,而產生混淆,模糊了診斷的焦點。所幸目前發展出相當多的檢查可以客觀及定量的評估其功能,推測自律神經受影響的範圍及受傷的程度,並可作為治療追蹤的指標。


診斷與治療的重點:


 雖然自律神經異常會造成多系統的障礙,但並不是一致性的受傷,通常是某一系統會較嚴重。因此,那一部份發生問題,先探討其病因,完整的鑑別診斷後,再針對它來處理與治療。另一有趣的現象是飲食內容也與自律神經功能密切相關,比如說攝取較多的澱粉類食物,能提高自律神經間的神經傳導物質,讓自律神經的功能較為活躍,間接改善各系統異常之症狀。總之,若有自律神經的異常症狀,需先釐清是否為自律神經受傷抑或是精神官能症,如此即可選擇適當之治療方式。


-------------------------------------------------------------------------


吳先生是中部某大學的教授,半年前因為升任研究所所長,除了教學及指導學生做實驗外,還得兼行政工作,備感精神壓力。由於工作繁忙,除了早上在家用餐外,午餐及晚餐常因開會而吃公務便當。晚上常工作到很晚,最後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最近他常覺得容易疲倦,脾氣變得很暴躁,口乾舌燥、嘴唇變紅、反覆口角發炎及口腔黏膜潰瘍,有時手腳發麻。原以為是肝臟毛病,到醫院接受抽血及超音波檢查,結果都正常。唯有自律神經檢查呈現明顯自律神經失調現象,醫師告訴他,這是精神壓力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症。


在中醫學,自律神經失調症所出現的症狀類似「心肝火旺」,而在營養學上則類似維他命B群(尤其是B1、B2及B6)缺乏所呈現的症狀。


醫師除了教導他放鬆的技巧外,並且開給他少量的黃連解毒湯。同時囑咐他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將白米飯改為糙米飯,多吃黃綠色蔬果,並且儘量避免油炸及辛辣的食物,以免上火。


經過藥物治療及生活習慣與飲食調整後,他的症狀很快就獲得改善,抗壓能力也大大提升。


事實上,現代人常因精神壓力大而出現類似維他命B群缺乏的症狀。維他命B群(尤其是B1、B2及B6)是人體內糖分、脂肪及蛋白質轉換為能量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輔助因子,特別是神經系統需要有充分的維他命B群才能靈活運轉。


維他命B群最多存在於穀類的胚芽(如稻米或小麥)中。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又常喝高熱量飲料更容易消耗維他命B群,再加上精緻飲食中,缺乏維他命B群,就更容易出現疲倦乏力、煩躁、易怒、嘴角發炎、口腔潰瘍及手腳發麻等類似維他命B群缺乏的症狀。


一般而言,西醫只開一些鎮靜劑讓患者服用,中醫則開降火處方,但那並不是根本解決之道。患者必須學習減壓及放鬆的技巧,並且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才能完全遠離壓力所帶來的痛苦!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副院長暨中西整合醫學科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