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贵州三都水书与甲骨文“同源”[图]















贵州三都水书与甲骨文“同源”[图]

中广网 03月28日 16:40


    中广网贵阳3月28日消息(记者王珩 张倩)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原民族研究所在最近破译研究工作中发现,水书中的古文字与殷商的甲骨文、金文有着渊源关系。据研究所考证认为,水书与这两种古文学应属同源异种,是殷商时代的遗存,与汉族的《易经》有相通之处。



在水书中发现了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夏朝“古都”陶瓷碎片上的一模一样的文字



    三都水族自治县原民族研究所所长石国义介绍:1959年及1963年,在山东莒县和诸县分别各出土一具陶尊,据考古学家考证和分析,这两具陶尊距今已有四千至五千年的历史。陶尊上所刻的图像极为端正规整,类似后来的青铜铭文,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释读。在研究水书的时候,竟然发现“大汶口文化陶尊”上所刻的图像就是水书中的“日、月、山”的组合体。

    另外,在郭沫若全集《考古篇》卷第11页,有殷商甲骨文的拓片及郭沫若用汉字翻译出来的“六十甲子”。经对照,甲骨文的“六十甲子”与水书的“六十甲子”内容完全一致。石国义说“因此,我们认为水书与甲骨文有亲缘关系”。翻开夏、商两个王朝的历史,可以看出:在夏朝的16个帝王中有3个帝王(帝孔甲、帝胤甲、帝履癸)的王号都有天干字;在商朝从汤王算起的31个帝王中,就有30个帝王的王号都用天干字;在现在已经出土收藏的数千块甲骨文卜辞中,80%以上的甲骨文都刻有干支字;而现在还在流行的水书所有卷本的条目中都是以干支字符号为条目之首进行记载。

    因此,专家认为水书文化与古华夏文化是同源共生的,始终体现了古华夏民族的互相依存的核心价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