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武則天的書法字體: (飛白體) 《升仙太子碑》



     


武則天的書法字體: (飛白體) 《升仙太子碑》


  女皇帝武則天(624—705)還是一位書法家。她曾刻意習練晉朝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多年。她的行草《升仙太子碑》是用這種字體寫刻于石碑上的一個創舉。其點畫圓轉有力,字體厚實豐滿,還雜出幾個怪字。這些都顯示她的獨特個性。


  唐代從唐太宗開始就十分重視書法藝術,尤其是喜愛推崇二王的書法藝術,據說唐太宗十分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


  武則天同樣喜愛王羲之的真跡,據《舊唐書》中的“王方慶傳”記載:“則天以方慶家多書籍,嘗訪求右軍遺跡。方慶奏曰:‘臣十代從伯祖羲之書,先有四十余紙,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臣並已進之。唯有一卷見今在。又進臣十一代祖導、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曾祖褒,並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已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則天禦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事,復賜方慶,當時甚以為榮。”


 


  這上面說武則天喜歡王家書法,就問過王羲之的後代王方慶,王方慶就將家中尚余的王羲之的真跡及其其他王氏家庭中的眾多墨寶獻給了武則天,武則天拿給眾臣觀賞後,然後又賜還給了王方慶。按說武則天當時是一國之主,什麼寶貝都應該收歸她有,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是武則天卻沒有像太宗那樣霸道,而是欣賞完後又還給了王方慶。


 


  武則天自己的書法藝術也相當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她書寫的那座《升仙太子碑》。升仙太子碑位於洛陽市以東的偃師市府店鄉緱山之顛。相傳周靈王太子晉于緱氏山之巔乘白鶴升天而去。武周聖歷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于東都洛陽赴登封封禪,留宿緱山升仙太子廟,感興而撰此文,並親為書丹。


  有人說這碑文借敘述周靈王太子晉于緱氏山之巔乘白鶴升天而去的故事,用來美化歌頌武周盛世。但是事情並非完全如此,其實武則天在寫《升仙太子碑》時肯定會想到她那兩個“玉貌雪膚,眉目如畫”的男寵——張昌宗與張易之。史載武三思為了討好武則天和二張,就寫奏章,說張昌宗是周朝王子晉的後身。


  因為傳說中王子晉曾乘白鶴在緱氏山登仙而去。於是武則天就命張昌宗經常穿著羽毛做的衣服,吹著簫,騎著木鶴,在內宮裏轉來轉去。當時的很多著名文人如宋之問等就紛紛寫詩來吹捧。


  清人趙翼很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升仙太子碑》在偃師市府店緱山上,即升仙觀舊址。碑高7米,上寬1.58米,下寬1.73米。盤龍首,龜趺。碑額用飛白體寫“升仙太子之碑”六大字,筆畫中絲露白,有似枯筆寫成。碑文33行,每得66字,行草相間,筆畫婉約,圓轉流暢,意態豪縱。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銘等,分別出自書法家薛稷、薛曜、鐘紹京之手,字體神韻妍華,遒勁有法,為書法妙品。


 


  武則天的這幅書法作品卻使她獲得了繼衛夫人(即衛鑠,272—349,是王羲之少時的老師)之後又一位著名女書法家的聲譽。它活脫脫地展現出一位稟賦聰慧、才華過人的女性藝術家的姿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