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楚漢驕雄-劉邦 項羽的成敗.

楚漢驕雄-淺探劉項成敗
壹-前言
我之所以選擇此題目的原因,是因為看完電視劇-「楚漢驕雄」後,對劇中的兩位
主角-劉邦和項羽產生極濃厚的興趣。楚漢相爭中,項羽他那萬夫莫敵的霸氣 令
人著迷,但是最後卻只落得四面楚歌、烏江邊別姬自刎,而由劉邦大獲全勝,
一統天下。劉邦何以由一介平民到後來成為取得江山的漢高祖?項羽又為何在
楚漢相爭中失去了稱帝的優勢 ? 這些問題引起了我研究的動機,因此這篇論文
主要就是在尋找劉成項敗的種種因素。
貳-正文
一、劉項簡介
01‧劉邦
劉邦(前二五六年 -- 前一九五年),沛(今江蘇沛縣)人,出生於農民
家庭中,曾任亭長(秦於郊野設亭,十里一亭,亭有亭長)。陳勝、吳
廣起義的消息傳到沛縣後,劉邦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的支持下,聚
眾響應,佔領了沛縣,被推為沛公。手下有三千人。項羽的叔父項梁起
兵後,劉邦便率眾投奔項梁,勢力逐漸強大,成為一支主要的反秦力
量。
02‧項羽
項羽(前二三二年 -- 前二零二年),名籍,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
人。楚國大將項燕之孫,其祖世為楚國將軍,跟隨叔父項梁起事。項梁
令項羽召吳中子弟八千人,渡江北伐,響應陳勝。陳勝犧牲後,項梁便
立楚懷王的孫心為楚王,仍號楚懷王,作為號召。後來項梁被秦將章邯
所殺,項羽又在鉅鹿打敗章邯,消滅秦軍的主力;各路起義軍便擁項羽
為『諸侯上將軍』。
二、風雲變色,楚漢相爭
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8 年
楚漢相爭係秦亡以後項羽、劉邦之間爭奪政權的一場戰爭。自陳勝、吳廣揭竿
而起後,群雄紛紛響應、並起倒秦,其中以項羽、劉邦等所擁立的楚懷王勢力
最大。


公元前二零八年,懷王遣項、劉分道伐秦,並共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結
果項羽於鉅鹿一戰全殲秦軍二十萬,而劉邦自武關入秦,用張良的計策,採取
了符合民意的策略,招攬降秦官員,迂迴前進,避免攻堅,結果卻最先順利進
入關中。迫於形勢,子嬰殺趙高,投降劉邦,秦朝於公元前二零六年滅亡。劉
邦入咸陽後,申明軍紀,廢除秦的嚴刑苛政,『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
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去秦法』,於是『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
士』(《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在消滅秦軍主力之後,聞劉邦已破咸陽,遂亦迅即率兵入函谷關,與劉軍
相對峙,『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源門(今陝西臨潼東北)。沛公兵
十萬,在霸上』(《史記.項羽本記》)。在鴻門宴上,項羽錯放了劉邦,後
乃『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史記.項羽
本記》)。在當時群雄並立之局勢下,項羽以為自己已得天下,遂於元前二零
六年四月實行裂土分封,尊楚懷王為義帝(後又遣人襲殺之),自立為西楚霸
王,建都彭城。此外又另分封了十八個王。劉邦被封為漢王,並把章邯、司馬
欣、董翳三個秦朝降將封於關中,以阻劉邦東出。
項羽把虜掠來的財寶美女帶歸彭城,並下令諸侯解散軍隊,各到封地。但是項
羽分封諸侯,並不能使天下人心服,就連被封的人也不滿意。劉邦對關中之地
分封給秦的三個降將、而自已被徙封於漢中,感到極端不滿。齊國的田榮、趙
國的陳餘及起義將領彭越等人,因未得封王十分惱火。當分封之事剛告一段
落,田榮即於前二零六年五月反於齊地,逐田都,殺田市,自立為齊王。接著
彭越、陳餘等也相繼起來反對項羽。一時間諸侯混戰遂起。
相反,劉邦接受蕭何、張良等人的獻策,發展農業,安撫百姓,訓練兵士,力
量日漸強大。劉邦乘項羽征討田榮等人之機,北定關中,消滅『三秦』勢力,
旋於公元前二零五年正月打著為義帝發喪之名義揮師東進。
在楚漢戰爭之初,項羽佔了優勢。劉邦雖曾利用項羽攻齊之機,襲擊楚都彭
城,但很快就被項羽所大敗,退守滎陽(今河南滎陽北)。後來劉邦鞏固了關
中之基地,又極力籠絡諸方力量,遂在屢敗之後轉劣為優,使雙方形成長期的
拉鋸局面。公元前二零三年,『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滎陽東南
之運河)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已約,乃引兵解而東歸』
(《史記.項羽本紀》),但劉邦卻與韓信(? -- 前一九六年)、彭越(? --
前一九六年)期會而攻擊楚軍。前二零二年十二月,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
(今安徽靈壁),四面楚歌。羽力戰而脫,遂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因
見大勢已去,項羽以自已『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
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乃自刎而死。這場歷時五年(前二零六年 --
前二零二年)。的楚漢戰爭,終以一代霸王的屍身慘遭五分,劉邦一統天下而
告結束。〈註一〉
4
三、優劣比較
01‧劉邦-仁厚愛人
《史記﹒高祖本記》描述劉邦仁厚愛人,喜歡施捨,心胸豁達。這一點表現在
他的行事方式上。
A.入關破秦,未殺子嬰
劉邦在藍田南面與秦軍交戰,命令全軍,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人都很
高興,秦軍被瓦解,大敗。接著在藍田的北面與秦軍交戰,又大敗秦軍。漢元
年(前206)十月,劉邦的軍隊在各路諸侯中最先到達霸上。秦王子嬰駕著白
車白馬,用絲繩系著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在枳道旁向劉邦投降。將
領們有的說應該殺掉秦王。劉邦怒斥道:「楚懷王命我入關破秦,最主要的原
因,是因為我待人寬厚,以仁德為本。現在子嬰已放棄抵抗,投降於我,我還
有什麼理由殺害他呢?殺掉他的做法不吉利。」〈註二〉
B.約法三章
劉邦進入咸陽後,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廢除
秦朝的嚴苛暴政,「 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註
三〉
02.項羽-性情殘暴
懷王曾向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在當時,懷王的各位老將贊同劉
邦西進,向懷王進言,不讓項羽西進,理由是:「今項羽剽悍,不可遣。獨沛
公〈劉邦〉素寬大長者,可遣。」韓信也曾對劉邦說:「項羽所過無不殘滅者
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為覇,實失天下心。」項羽的暴
行,可想而知。〈註四〉
A. 坑殺二十萬秦兵
鉅鹿之戰後,秦將章邯率二十萬秦兵投降項羽,項羽深怕人數眾多的秦兵會釀
成大亂,為永絕後患於是連夜將二十萬秦降卒全部坑殺。
B. 殺害子嬰,火燒阿房宮
在項羽率軍進入咸陽城,他的所作所為和劉邦曾經的約法三章完全不同,不僅
大肆屠殺城內的先秦遺民,所經之地全遭毀滅,殺死已投降義軍的秦王子嬰,
又縱火焚燒了秦阿房宮,大火綿延了三個多月才平息。〈註五〉
5
C. 殺害齊人
項羽分封諸侯時,未分封與自己交惡的田榮,田榮大為不悅,公然與項羽為
敵,漢二年冬天,項羽向北到達城陽,田榮帶領部隊來與項羽決戰。田榮失
敗。項羽於是北進,燒平了齊國的城市房屋,活埋了田榮手下投降的全部士
兵,擄掠了齊國的老弱婦女。項羽奪取齊地直到北海,殺死了許多人,毀滅了
許多地方。〈註六〉
03.劉邦-沉著應變
A. 胸部中箭,腳指喊痛
項羽隔著廣武澗,和劉邦對話。項羽還想和劉邦單挑,劉邦不理,反而數落項
羽的罪狀,從違背誓約、焚燒秦宮室、阬殺廿萬投降的秦兵,到放逐義帝、殺
害義帝,洋洋灑灑,列出十大罪狀。「我率領義兵,征討你這亂賊,只要派罪
犯攻打你便綽綽有餘,何必跟你單挑呢?」劉邦說。一番話說得項羽既羞且
怒,下令用暗藏的弓弩射殺劉邦。劉邦胸部中箭,痛得倒地,卻聽他高喊:
「這賊子射中我的腳趾。」〈註七〉
04 .劉邦-擅用計謀,攻於心計
A. 拉攏項伯
劉邦搶先入關之後引起項羽的猜忌,當時項羽與劉邦的實力懸殊,如果項羽對
劉邦動武,劉邦勢必無力還擊。張良建議劉邦利用項伯向項羽求情,以化解眼
前軍事上的危機。張良請來項伯之後,劉邦一見到項伯就打恭作揖,口口聲聲
「項伯兄長」、「項伯兄長」,主動開口表示要將自已的女兒許配給項伯的兒
子,與他結為親家。他向項伯解釋,他雖是第一個領軍進入關中的人,但是秦
宮中的寶物都不敢侵吞,一心一意只等著項羽將軍駕到接收,「求兄長為我在
將軍面前求情,我終生都會感激將軍的大恩大德。」項伯返回項羽的陣營之
後,次日立刻在項羽面前為劉邦解釋,於是項羽下令解除發兵殲滅劉邦之議。
劉邦因此逃過一次生死劫難。〈註八〉
B. 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劉邦與項羽在廣武的對峙堅持得相當久。 項羽想和劉邦來個英雄式的決戰。他
向劉邦下戰書說:「天下喧嚷多年,只因為我們兩人相持不下。我願和你單
挑,一決勝負,不要再讓天下百姓忍受煎熬。」項羽的武藝高強,劉邦哪有能
耐和他比武,劉邦笑著回答:「我寧可鬥智,不要鬥力。」


C. 反間計成功離間
項羽不能知人善任,他妒忌賢能,讓劉邦得以利用項羽個性上的弱點,運用反
間計,使項羽誤信讒言。〈陳丞相世家〉載陳平獻計於高祖曰:彼項王古鯁之
臣亞父、鍾離味、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捐數萬斤金,行反
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
破楚必矣。
果然如預料,軍中大將鍾離味被離間,項羽從此不用他。之後,就連身邊最重
要的軍師范增,也因為受到項羽的懷疑而以「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
請骸骨歸」 之理由求去。〈註九〉
05 項羽-性格直率,缺乏政治頭腦
A 喜怒形於色
史記中記載了項羽得知劉邦先入關中的情形:
行略定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入咸陽,項羽大怒,使當
陽君等擊關。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
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餉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
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是時,漢還定三秦。項羽
聞漢王皆已并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
像「怒」這樣的字眼,在〈項羽本紀〉中處處可見。他的反應永遠是最直接
的。 〈註九〉
B. 裂土封王
秦國覆滅後,政治觀念傳統的項羽還存有分封思想,卻完全沒有一統天下的決
心及計畫,他分封諸侯,以為可以相安無事 ,但這次列土封王完全是憑自己的
主觀,隨自己的好惡,愛封誰就封誰,他所不喜歡的人不管立有多大功勞都享
不到應得的土地,也因他的分封不公而引起部分諸侯不滿,使得戰火疊起,讓
劉邦有機可趁。 〈註十〉
C. 殺義帝
當初范增提議立義帝是為了能使反秦組織有個聚集的中心,且義帝尚能安撫民
心,為精神的依歸。然而,當初立義帝的想法並不是出自項梁及項羽的本意,
因此義帝的存在對項羽而言猶如「芒刺在背」,而這根刺好像無時無刻都在提
醒他為人臣之身分。這種如履薄冰的君臣關係在項羽分封諸侯,得到大半江山
7
後更為緊繃。果然,在急欲稱霸之驅使下,他首先必須消滅眼前最大的阻礙
義帝。而項羽原本就對義帝先遣劉邦入關之事耿耿於懷,於是心懷怨恨的項羽
起了殺機,用計除掉義帝,犯下了為人臣最不可饒恕的「弒君之罪」。也為劉
邦提供了號昭天下,討伐項羽的藉口 ,留下無窮後患。 〈註九〉
06 劉邦-把握時機,順應時勢
A 受封漢中,待機揮軍中原
項羽在分封時,並未依「先入關者稱王於關中」的約定,反而將偏遠的巴、
蜀、漢中三郡封給劉邦,由於兵力相差懸殊,劉邦受到項羽制肘,不得稱王關
中,遂聽蕭何建議,往漢中就國,劉邦在漢中休養生息之後,重用韓信,於是
由蕭何主持後勤,韓信負責作戰,劉邦「暗渡陳倉」,又重回關中,並佔有大
部分關中的土地。
B 為義帝發喪,率眾伐楚
劉邦重回關中後,幾乎平定整個關中,而後南度平陰津,到了洛陽獲知項羽殺
死義帝的消息。劉邦認為這是很好的藉口,依禮露出一隻臂膀大哭一 場,並為
義帝發喪,漢軍縞衣素服。劉邦也發出通牒說:「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
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不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接缟素,悉發關內
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註十一)
C.違約攻項羽
項羽率領大軍在滎陽一帶與劉邦對峙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就在雙方疲勞厭時,
項羽和劉邦決定和解,於是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 。就在項羽以為無
後顧之憂而想安穩地當他的西楚霸王時,劉邦並不甘於只作漢王,於是在張良
及陳平的建議下公然叛約追擊項羽。項羽在毫無準備下受到劉邦的偷襲,勢單
力薄,寡不敵眾,被逼退至垓下,雖然在四面楚歌的重圍中脫困而出,最後還
是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就自刎於烏江之畔了。劉邦此舉成功重創楚軍。
07-項羽未能把握時機
影響項羽極大的關鍵之會鴻門宴,就是項羽的隨性而種下的敗果。
A. 鴻門宴錯放劉邦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肴,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
劉邦,在酒宴上,三次舉起所佩玉玦,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
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
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
8
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是何人,當得知是劉邦
的部將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樊噲還乘機說了一些劉邦的好話,項羽
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酒
力,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亞父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
她他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感慨地
說:「唉!豎子不足與謀。」
08 劉邦-擧賢用能
知人善用的劉邦深明人才及納諫的重要,例如他任用俱有軍事奇才的跨夫韓信
為大將軍;陳平提出離間楚方君臣的計策,他即予黃金數萬,聽其調用;董公
建議他為義帝發喪,他亦言聽計從。擧賢用能的他得以讓不同類型的人充分發
揮他們的智慧,也因為劉邦這種擅用人才的特質,使得很多人都願意投靠他,
讓他因此獲得很大的優勢。劉邦在平定天下後,自己也說:「夫運籌帷幄之
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號鑲,不
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功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
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為
我所擒也。」
09 項羽-猜忌賢能
《史記》記載劉邦和臣下討論自己得天下和項羽失天下的原因:
高起、王陵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此所以失天下也。」
明顯地,項羽不能知人善任,他妒忌賢能,有用之士不能適得其所,紛紛投靠
他營。或許是因為他先天上對於武術的天份讓他睥睨天下、目空一切,因此造
成他剛愎自用的性格,難和他人共事。不善於用人,又聽信讒言,韓信 、陳
平、黥布等原本都是項羽的部下,但後來卻一個一個的離開項羽轉而投奔劉
邦,就連身邊唯一的親信范增也求去,孰不知這些不為他所用的人正是將來
在軍事上徹底毀滅他的人。
參-結論
楚漢相爭,爭戰多年,形成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之間的拉鋸戰!
劉邦仁厚愛人、舉賢用能,而且沉著應變,又善用計謀,攻於心計,並懂得把
握時機,順應時勢,也因為這樣讓劉邦從一個本身沒有太多軍事實力的市井小
民轉變成一統天下的漢王;反觀項羽,性情殘暴,直率易怒,缺乏政治頭腦,
沒能把握住時機,又猜忌賢能,流失一個又一個的人才,而這些缺乏都讓驍勇
善戰地項羽從原本佔有極大的優勢到最後只落得烏江邊別姬自刎。


在這場拉鋸戰中,劉邦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都不只是單一的因素造
成,然而任何一個歷史上人物也沒有絕對的成功抑或是絕對的失敗,如項羽雖
未能取得天下,但他以悲壯的方式為自己短暫且絢爛的生命畫下句點卻反而更
為後世所歌詠!
肆-引註資料
.
〈註一〉、中華人http://www.greatchinese.com/emperors/xichuchao.htm
〈註二〉、楚漢相爭-後人評論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3/12/8/24819p.html
〈註三〉、中華文化信息網
http://big5.ccnt.com.cn/china/surname/tribe/cw-liu-3.htm
〈註四〉、 中華帝國爭霸史 鄭鴻之著 華嚴出版社 p.347 p.348
〈註五〉、史記的故事 古木著 台灣出版事業群‧崇文館 p.230
〈註六〉、楚漢相爭-後人評論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3/12/8/24819p.html
〈註七〉、智邦生活館
http://iwebs.edirect168.com/main/html/history/26.shtml
〈註八〉、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81604289
〈註九〉、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61701200
〈註十〉、中華帝國爭霸史 鄭鴻之著 華嚴出版社 p.144
(註十一) 、中華帝國爭霸史 鄭鴻之著 華嚴出版社 p.164
(註十二) 、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617012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