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不尽變不冬》初英古碑 解說牌貽笑大方.清風不識字 何必亂翻書.




《不尽變不冬》初英古碑 解說牌貽笑大方                               自由時報 – 2013年4月3日 〔花蓮報導〕


位於吉安鄉初英步道上有座「不尽」的古石碑,由於「尽」簡體外型像冬,解說牌上還特別寫出「不冬」的典故,被民眾在旁加註塗鴉說「誤導、貽笑大方」。文史工作者黃家榮說,此字是「不盡」簡體無誤,意指川流不息、取之不盡之意!


就讀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熱心花蓮在地古蹟文化調查工作的黃家榮說,這座石碑原是日治時期吉野圳出水口上的提字,由當時吉野圳改修工事監督技師錦織虎吉所提,落款時間是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後來水利會在初英水利生態步道上復刻一座並設立解說牌,但解說牌上「不冬」的解釋應該是後人誤會字型,望文生義瞎掰出來的。


依據花蓮水利會設立的解說牌上,除解釋碑文「不尽」為希望水圳源源不絕,還特別寫上可能為「不冬」的解釋,還引用晉朝古書,意指「冬不結冰,如春水一般源源不絕」。水利會指出,民國九十五年規劃水利生態步道,解說牌應是當初設立,目前已無法考究當時情形為什麼會有不冬的說法。


書藝家:「盡」的草書


黃家榮說,吉野圳現稱為吉安圳,以木瓜溪為主水源,日治時期為灌溉吉野移民村附近農田而開挖,民國二年十二月底完成首次引水工程,中間歷經多次擴建,灌溉面積近約一千公頃,是吉安鄉農田重要水利設施,在復刻版不盡之碑旁設有一個「跌水井」(減能井),用途是把豐沛強勁的水流,透過大而深的圓筒井減緩水流衝擊。


新竹書社長、清華大學書藝社指導老師羅際鴻說,從相片中碑文筆順看來,的確是「尽」,也就是盡的草書寫法,不過碑上字若以草書標準其實有一點小錯誤,但可能是日本人的寫法跟中文不太一樣,但絕對不是「冬」的草書,兩字筆順、字體差異很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