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黑澤明的「生之欲」轉貼研評




http://tw.myblog.yahoo.com/shane_liu2003/article?mid=16112&l=d&fid=25


在「生之欲」劇中老課長唱的一首歌


生命多短促


少女快談戀愛吧


趁紅唇還沒褪色前


趁熱情還沒變冷


誰都不知明天事 誰都不知明天事


....................................................



生命多短促


少女快談戀愛吧


趁黑髮還沒褪色前


趁愛情火焰還沒熄滅


一內容是描寫一位奉公守法,從不缺勤,


但是卻也是典型只會凡事推託且又官僚的一位老課長,


當他得知自己罹患胰臟癌末期後,


知道自己已經活不長了,


這才發現道自己庸庸碌碌忙了了大半輩子,


到頭來卻搞不清楚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有啥意義。


於是這位老課長,突然不像往常那樣準時的到市公所上班了,


他選擇了翹班,獨自一個人到酒吧裡喝悶酒,


並巧遇到了一位年青作家,


這位作家向他表示說:人生就是聲色犬馬、就是大把大把花錢,


於是這位老課長就跟著這位作家,


去舞廳、夜總會、酒吧等地四處玩樂,


但儘管如此,酒精和聲色場所都無法解決這位課長內心的悲哀,


這位課長依舊淚流滿面地呆望著遠方,自己啍起了淒涼小調。


當這位老課長經過如此瘋狂放縱的日子後,


在一次回家的路上,


半途中碰到即將辭職的女同事。


由於這位女同事天性活潑又是整天笑容滿面的,


簡直把這位老課長逗得心花怒放,


這種似乎介於異性相吸的類似愛情感覺,


又像是享受天倫之樂的父女情懷,


讓這位老課長彷彿像是找到了春天一般,


於是他總想著重溫這樣的感覺,


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跑去找這位後來已經離職的女同事,


但由於這種不平常的舉動,


卻另對方開使懷疑起這位老課長的企圖,


最後經過解釋和溝通後,


這位老課長終於釐清了自己的迷惘,


原來這位女同事吸引他的,正是她的朝氣。



也因為在這樣的衝擊之下,


老課長終於找到了他的人生意義,


那就是身為人民的公僕,


就是要無私忘我地為百姓做事,


於是他再度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將各部門互踢皮球,卻依然無法解決的社區問題攬在自己的身上


積極地穿梭於各科室,


將原本隨意丟棄垃圾的空地,改建成公園綠地。


而這位老課長也在公園即將落成之際,


在工程承建監工時因癌症復發死於公園裡。


去不復來 今天一去不復來……


.................................................


活著的時候所想要過的生活。很八股平凡的劇情,一個每天固定時間並固定路線上下班的死公務員,被市民批評不偷懶卻也不工作的市政課長,批公文、踢皮球、等退休。卻在一次檢查中發現自己得了癌症末期,兒子顧著和媳婦過日子,於是領出所有的退休金想要買快樂。遇到一個漂迫的賣車商人,帶他去酒家夜店買快樂,他在擁著舞女跳舞的時候第一次開懷大笑,隔天醒來卻發現不是真快樂。年輕售車員也沒有動他的錢,因為看著老人想起了自己已經過世的老父,活著的時候就這樣平庸的過日子,做子女的卻從來不了解父親的心情。


       課長原本想要搭乘火車去旅行,在車站遇到了準備遞辭呈的年輕美眉,跟美眉玩樂了一整天,還幫她買鞋慶祝離職,在打電動的時候,課長第二次開懷大笑。美眉在一個玩具工廠找了一個新工作,雖然薪水少工作負擔比區公所重,卻認為可以製造帶給全日本孩子快樂的玩具,自己在工作中也快樂了起來。此時一語驚醒了課長,有個髒亂的空地長期被堆積了垃圾,市民的陳情卻被區公所的各單位互踢皮球,空地上永遠都是廢棄物,市民想要給孩子蓋公園的希望年復一年。課長決定,在他剩下的日子裡,要發揮自己生存的意義,就從這個空地開始...。

 

「人生短暫,戀愛吧,少女...」課長在惆悵中的歌聲,幽幽地傳遞生命的交替和意義。我的生命,是否也曾為他人帶來意義?

.............................................................

1、情節
    某市市民科(類似於河蟹國的信訪接待處)科長渡邊志村喬)是一個克己奉公、兢兢業業、為人民群眾服務了30年的死人 他的幹勁早在若干年前就死了。此後,除了保住職位、緩慢升遷,此人什麼正經事也沒幹;每天就是把交到手裡的任務,能推則推,否則敷衍了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某天,這個老好人因胃部不適去就醫,結果發現自己得了胃癌,只能再活半年(雖然醫生並沒有告訴他實情,但是他猜到了)。於是,他絕望了,先是追憶往昔,然後跟一個梅菲斯特式的庸俗小說家在夜晚的城市放浪形骸,在幾天內揮霍一大筆錢(那時5萬日元不是小數),還買了一頂時髦的帽子。後來,他遇到科里的年輕女職員。她來找他辭職。他便約她玩了好幾個晚上。連他兒子都懷疑父親是老不修,然而渡邊只是羨慕女孩的青春活力,想要找到獲得這種活力的方法(絕非採陰補陽)。後來,女孩煩了、怕了,在最後的約會時告訴他,自己“活力的秘訣”只是“吃飯和工作”而已。渡邊看著女孩做出的兔布偶,覺醒,想到了自己應該去工作。他要利用最後的緩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5個月後,在渡邊的堅持下,一個污水池被改建成兒童公園;他卻死了,死在深夜的兒童公園的鞦韆上。在他的追悼會上,市政府官員互相奉承,最後把修建公園的功勞送給(即將參加某項競選的)副市長。然而,因兒童公園收益的當地主婦一起來拜祭渡邊,使這些精英沒有顏面再呆下去。他們走後,渡邊手下的職員,放開膽子,一邊喝酒,一邊回憶渡邊是怎樣“死磨”市政府各科室、無視黑社會的威脅、帶病親臨工程現場的。最後,他們一致宣誓要發揚渡邊精神,不再做行屍走肉,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然而,第二天,接任渡邊的新科長,像覺醒前的渡邊一樣,拿腔拿調,推三阻四,做起經典的官僚(這個結局太深刻了,也太“狠”了)。這引起了科里最有正義感的職員的不滿,但他又能改變什麼呢?最後,他站在橋上,俯視渡邊用最後的生命建成的公園。


2、垂死的抗爭
    “我要利用這個緩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這是《第七封印》中,主角布洛克的話。在觀看《生之欲》時,看到渡邊被宣布(患有)胃癌,我立刻想起它。同樣是一個垂死的人,用最後的力量,做成了一件平時做不到的事,天皇拍出的官僚覺醒比魔燈設計的死亡幻想要真實得多,也更有意義。
    影片前半部深刻的描寫了,自知時日無多的渡邊的心理變化:先是悲傷,沉溺於回憶;後來覺得冤枉 為孩子和工作當了30年苦行僧,就去夜總會享受人生;然後陷入困惑 我怎麼不能像別人那樣活得帶勁?於是糾纏前職員;最後,他終於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不再迷惘、頹喪,甚至無暇畏懼死亡,去做一件他早就想做(影片最初拍到,他在若干年前寫的行政機構改革計劃書)、但又做不到(改革計劃書已淪為擦鋼筆的廢紙) 的事 打破衙門中的“地盤”限制,調動各科室的力量,辦一件真正有益於人民的事。這一系列轉變,既真實,又富有藝術性。每一個像渡邊那樣的人,得知死期臨近,都會有類似的心理歷程;但最後,他們絕不會去戰鬥,只會去享樂。可見,渡邊的行為,是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
    最後,渡邊去修公園,造福附近的兒童。然而,他的目的,未必是為人民服務 他選定修建公園為最後的任務,僅僅因為,投訴污水池的文書放在一摞公文的最上面;也不是實現年輕時的雄心,挑戰自我,與整個官僚體制抗爭;而只是在真正的工作中獲得生存的意義,讓自己真正地“活著”,哪怕只有一天也好 他不想到死也做個渾渾噩噩的“木乃伊”。
    於是,肉體的衰弱和心中的絕望,轉化成最後的力量,這就是生之欲
。它不同於迴光返照,更像被壓得最扁的彈簧的反彈。憑這強大的力量,渡邊克服種種困難,甚至克服了官僚制度的腐敗,終於成就了一件規模不大但(至少對他來說)意義重大的事。雖說時勢對他有所幫助(副市長要想辦法為競選造勢),雖說其它科室都出了力,但這公園就是他造的,他就是一個人在戰鬥,因為是他一個人推動了所有人。一個垂死的小人物,以一己之力對抗一個遮天覆日的龐大群體,這種鬥爭何其悲壯!渡邊實在比黑澤天皇武士片中的任何一個英雄都更偉大、更感人。


3、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
    從內容劃分,本片100%屬於批判現實主義,因為它深刻地揭露了官僚制度的腐敗。而且,它描述的每一點弊端,雖然做了藝術誇張,但都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無論一個國家有多少河蟹,它的衙門也必有類似現象,或輕或重,或多或少。比如:
    1、踢皮球
    影片一開場,一群家庭婦女到市民科投訴,要求治理污水池,改建為公園。當時渡邊還沒有覺醒,於是讓她們去找土木科;土木科讓她們去找公園科;公園科讓她們去找衛生科;公園科讓她們去找地區保健科;地區保健科讓她們去找衛生科;衛生科讓她們去找環境衛生部;環境衛生部讓她們去找預防科;預防科讓她們去找防疫部;防疫部讓她們去找殺蟲部;殺蟲部讓她們去找排水科;排水科讓她們去找道路科;道路科讓她們去找都市計劃部;都市計劃部讓她們去找區域科;區域科讓她們去找消防署;消防署讓她們去找教育科兒童福利部;兒童福利部讓她們去找市議員;市議員讓她們去找副市長;副市長讓她們去找……市民科。真難為了編劇,能想出這麼多科室。而每一個科室的官僚,在片中各有嘴臉,或假裝和藹,或慢條斯理,或皺起眉頭,總之沒一個好東西。這段幾分鐘的官場現形記,奠定了全片的批判基調。
    2、不作為
    以渡邊為首的市民科官僚,就像所有的官僚一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不是上司交下來的事,只要有一點點超出他們的職責範圍,他們絕對不管。而且,他們明明發下宏願,要努力做事,第二天卻一切照舊。一個垂死的人在5個月內辦成的事,一群健康的官僚用5年也辦不成,拖來拖去就忘記了,沉入片中那堆得山高的舊公文中。
    3、搶功
    公園明明是渡邊主持修建的。然而在公園的落成式上,副市長把所有功勞攬到自己頭上,把演講變成了自己的競選宣言;渡邊只是靜靜坐在一邊,根本沒被提到。當然,他不會在乎,可知情的民眾無不憤怒。
    4、奉承
    在渡邊的葬禮上,上層官僚(副市長和各科主任)相互慶功,得意洋洋,最後把功勞獻給副市長。這位副市長還指出,渡邊只是盡了職責沒有功勞;卻不知,按照他們一貫奉行的“盡責”方式,公園絕對建不起來。
    5、黑白勾結
    黑社會反對建公園。他們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走進市政府,與官員談判,並威脅渡邊。
    6、生活腐敗
    副市長在拒絕渡邊的請求後,與兩個市議員大談藝妓的事情。
    這就是《生之欲》描繪的官場。官僚主義的所有經典症狀,一應俱全,且展現得淋漓盡致。可見,本片除了具有巧妙的戲劇衝突,是多麼現實!多麼深刻!天皇不是河蟹,這樣的電影在河蟹國恐怕會被禁掉;河蟹國的所有大河蟹都該對照本片自省自戒,可惜河蟹導演們已經排不出這樣的電影了……


4、技巧
    我個人認為,對電影來說,所謂Cinematograpy,並沒有內涵重要。前面的評論,都是關於影片的內容和內涵,現在要簡單說一下電影本身的技巧。
    影片前半部用的最多的手法是:對比 令人眼花繚亂的對比。先有渡邊的悲沉與酒吧的歡鬧的對比,後有渡邊的絕望與女職員的活潑的對比,最後還有參加葬禮的上級官僚的說笑與拜祭渡邊的平民婦女的哀哭的對比。對比的作用,及其表現力,毋庸多言。
    影片後半部,藉職員的嘴描述渡邊修建公園的過程,這種安排似乎有《羅生門》的影子;不過每個人的陳述,不是並列的,而是遞進的。這種安排,不僅有利於精選那幾個最精彩的片斷,而且能插進那些職員對官僚制度的評論 這也許太直接、太赤裸,但也有力。
    個人最欣賞的鏡頭是:
    1、渡邊的葬禮上,當平民婦女來拜祭時,鏡頭不斷在婦女的哭泣面容,與上級官僚的複雜表情之間切換。婦女的真心實意,官僚的虛偽和自私,一目了然。
    2、冬夜,渡邊坐在空無一人的兒童公園裡,盪鞦韆。無限悲涼盡在其中。
    3、從兒童公園的位置,仰拍黃昏下的行人橋。這個鏡頭出現了兩次,影片就是以它終結的,非常傷感。

    總之,憂鬱青年向所有能忍受1952年的畫質、認為電影是一種藝術、又沒看過本片的人,推薦這部電影。它的名氣或許不如《羅生門》,但它絕對應該是黑澤天皇最好的幾部電影之一。順便說說,天皇在1947到1952年之間的成就,中國現在的所有導演終其一生也趕不上,真的。      


◎原著電影內容大綱:

本片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被評為黑澤明的最高傑作。在國際上亦獲得極高的評價。描述一個得胃癌晚期的模範公務員老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所遭遇的種種。當他回到家中時,卻聽到唯一的兒子和媳婦想利用他的退休金及儲蓄,到外面另組小家庭。傷心的渡邊望著亡妻的照片老淚縱橫。在一位年輕的女部屬的幫助下。他打起精神,親自督促建設社區公園。但所有的功勞卻為上司所奪。最後渡邊決定在公園裏渡過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刻,以表示他的抗議與憤怒,渡邊的行動令部下們十分感動。本片最令人感動之處在於一個人在人生的最後的歷程中,突然領悟到人生的真義與生存的價值,借著主角的遭遇與行為,將一個哲學的抽象的問題加以鮮明,實際地探討。此外,本片對於官僚機構的推諉塞責,明爭暗鬥亦給予嚴曆的諷刺與抨擊。同時也將老人問題家庭制度的缺失一一點出。觀眾在觀賞之餘,也應對這些問題加以正視,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