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地磁反轉惹災禍,怎麼回事?

地磁反轉惹災禍,怎麼回事?


時間︰2005年08月19日
地點︰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國際會議廳
主講人︰趙 丰主任(美國航太總署 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太空大地測量研究室主任)

地球磁場是怎麼來的?只有地球有,其他行星有嗎?為什麼地球磁場會反轉?我們可以控制嗎?因為反轉,會帶給人類和動物什麼衝擊?許許多多的疑問將一次解決......

「地球的內核突然停止轉動,使得地球的電磁場開始減弱、消失,因而引發一連串災難:飛機失事、電子儀器失靈、大氣電場暴風……」這是在電影The Core中的情節,科學家為了拯救地球免於各種怪現象,而深入地心轉動地磁。

不過,這種離奇的情節在科學上不會發生。因為飛機的飛行、電子儀器、甚至大氣電場,都跟地磁沒有什麼關係。

此外,我們一般看到的地球磁力線,幾乎都是呈現南北對稱、優美、簡單的弧線,但事實上,地球的磁力線可不是這麼簡單。在真實的世界中,地磁的分佈和影響,既沒有電影中那麼聳動,也不是南北完美對稱那麼精準、無趣。真實的地磁現象,介於這兩者之間。

談到地球磁場,要先談什麼叫做磁場。磁場是由磁力線所構成,是有方向性的。不同的磁力線具有不同的值。一個球形的磁鐵,和一個柱狀的磁鐵,其磁力線分佈大體上是類似的,都是由南極往北極的方向。此外,要認識地磁,還需要先認識地球的構造。地球內部有地函,是由石頭所組成;地球中心則由融鎔狀態的鐵所構成,高溫高壓;再往內則是外核(outer cord)和內核(inner cord),其間的差異在於內核的溫度和壓力都更高,因此鐵質又成了固體。內核的溫度已經到達4000~5000℃,幾乎等同於太陽的表面溫度,其大小略小於月球。

人類對地磁的認識

最早發現地磁現象的是中國人,用來指示方向。但我們今天要談的,遠超過這個層次的認知,而是現代科學的研究。地球磁場的現代科學研究,起始於16世紀初英國科學家吉伯特(William Gilbert)的「永久磁鐵」假說,認為地球內部是一個大磁鐵。但是這個假說到了20世紀便被推翻,因為在原子論與量子論出現以後,了解到物質的溫度要是過高(超過居里溫度),磁性便會消失,而地球內部的溫度上達千度,已遠超過鐵的居里溫度。

人類對磁場的認識,以及產生磁場的過程、方法,是要到19世紀西方電磁學發展以後,才終於有所了解。產生電磁場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利用機械動能轉化成電磁能。「發電機」有兩類:generator,自身具備永久磁鐵,以磁鐵的磁性來發電;以及dynamo,其磁場是自己產生的,是以所產生的磁場來製造電流,因此看來可以循環自生而不滅。

而地球就好似一個大型的dynamo,稱為「地球發電機」(geodynamo)。我們從一些簡單的實驗或儀器(例如指南針,或是讓針漂浮在水面上),就可以觀察到地球磁場的影響。而在現代太空技術裡,在繞地衛星身上,也置放了磁力儀(magnet-chomotor),能夠讓衛星探測到地球每個點上空的磁場分佈。

第一顆探測地球磁場分佈的衛星是1980年的Magsat(亦即magnet satellite),雖然只運作了半年便失靈,但是仍舊蒐集到很多資料。接下來則分別是1999年由歐美合作而成的Oersted,以及2000年的CHAMP和SAC-C,都攜帶了磁力儀。當中有將近20年沒有資料。我們還可以發現,這幾顆衛星都有一支長長的手臂,這是因為磁力儀必須盡量遠離衛星本身的電子元件,免得磁力測量時受到干擾,因此儀器便放在手臂的頂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