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泰國鱧+琵琶鼠+亞馬遜象魚+玻璃魚

泰國鱧+琵琶鼠+亞馬遜象魚+玻璃魚


兇猛泰國鱧 吃光本土魚

,台灣各地湖泊、河川等水域,將只剩外來魚種!」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由於部分民眾的放生或棄養,已使台灣各地水域充斥外來魚種,而這些外來魚種繁殖力超強,數量銳增,舉凡高屏溪、日月潭、澄清湖、羅東運動公園等水域,都出現大量外來魚種橫行,特別是沒有天敵的琵琶鼠魚與泰國鱧魚,牠們成群在河中大量覓食,破壞食物鏈,對台灣生態衝擊愈來愈大。

 有人說,泰國鱧魚、垃圾魚適應污染水域能力及繁殖力都很強,在水域裡可說毫無敵手,這兩種外來魚可能造成台灣水域魚類趨向單一化。

占地近60公頃的羅東運動公園,裡頭的虹明湖、亂流區及網球區的小河,現在都有泰國鱧魚的蹤跡。荒野協會宜蘭分會理事長賴建忠說,泰國鱧魚有「魚虎」之稱,生性非常凶猛,牠的地盤遍佈台灣各地水域,一般魚是白天覓食、晚上睡覺,泰國鱧魚正好相反,所以很多魚在熟睡之際被泰國鱧魚吃掉。

 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股長劉必揚說,泰國鱧魚一年可長到30公分,兩年長大到60公分,有的甚至長達1公尺,因凶猛難敵,根本沒有剋星,已成水域裡令人擔憂的生態殺手。



泰國鱧 能上陸爬回魚池



頭扁、嘴大、滿口尖牙的泰國鱧魚,當初引進台灣養殖,原要當美味滋補品,不料逃出魚塭,流竄溪流、池塘、溝渠等,凶猛侵略與獵食,讓本土小魚嚴重受害,牠在水中無敵手,上陸還可存活數小時,甚至會「走」樓梯,讓人瞠目結舌。

 宜蘭縣廣興農場主人曾馨誼說,宜蘭綠色博覽會曾要他們幫忙抓泰國鱧魚,做為展示,他們抓到一尾養在魚缸裡,隔天早上她聽到「啪啪啪」聲音,一看,地上怎麼有個龐然大物,她以為是蛇,嚇得驚聲尖叫,等回神,才發現是泰國鱧魚「跳」出來。

 荒野協會宜蘭分會理事長賴建忠說,「幼魚殺手」泰國鱧魚,生命力極強,在沒有水的狀況下亦能存活多時,生性凶猛,會補食其他魚類之幼魚,直接影響本土原生種之河川魚類。

 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股長劉必揚說,研究發現,泰國鱧魚也能在缺氧水域或淤泥中生活,甚至「爬」上陸地,存活數小時,生命力強韌,真可謂「九命怪魚」。4年前他們在綠色博覽會推出生態殺手館,館中一尾泰國鱧魚就從水族箱躍出,用腹鰭一路爬行好幾公尺到館外水池中,工作人員看得瞠目結舌。

泰國鱧



學名線鱧,俗稱泰國鱧,原產於亞洲,包括巴基斯坦、泰國、中國等國。泰國鱧主要棲息於水塘、池沼及溪流緩水區,常棲息在泥濘靜止水域,乾旱時會躲在泥洞底部,或移棲至鄰近水域。

 泰國鱧體長呈圓筒狀,尾部側扁,頭頂鱗片特大,嘴內有尖牙,非常兇猛,以魚類、蛙類、昆蟲等為食。成長迅速,最大體型可達100公分以上。在東南亞是重要的淡水食用魚



泰國鱧 


凶猛的外來種小盾鱧、泰國鱧入侵曾文水庫,玻璃魚將日月潭中的奇力魚、台灣細鯿消滅殆盡。嘉義大學水生生物學系副教授賴弘智指出,任意放生魚類將導致本土生物多樣性逐漸消失,最好的防堵方式是請 民眾多吃外來種。

 賴弘智指出,宗教放生是造成外來魚種大量入侵本土水域的元兇,看似善心的放養行為,將原本不屬於台灣的魚種,放到水域中,沒有天敵的魚種開始大量繁殖。他感嘆,本地的生物多樣性遭到外來魚的侵犯,本土特色恐怕逐漸消失。全國最大的曾文水庫約在6年前出現又大又兇猛的外來魚泰國鱧,村民稱為魚虎,嚴重破壞水庫生態,農委會特生中心還在研究移除魚虎良方,但民間發現用吃的比較快,水庫附近一些餐廳推出魚虎大餐很受歡迎。


 
曾文水庫的外來種魚類很多,除有草魚等經濟性魚種,更存在掠食性很強的泰國鱧,由於體型可長到1公尺以上,重達2、30台斤,加上凶猛無比,可咬斷鋼絲,被村民稱為魚虎(魚中之虎)。

 曾文水庫生態殺手魚虎聲名大噪後,這幾年來大埔鄉的餐廳順勢推出魚虎餐很受歡迎,10台斤以上的魚虎肉質鮮美、有Q感和嚼勁,業者研發紅燒、糖醋、清蒸、三杯等10多種吃法。

 台灣河川新霸主  「清道夫」琵琶鼠




俗名為「清道夫」也被叫做「垃圾魚」的琵琶鼠,成為台灣河川的外來「新霸主」。

 到底垃圾魚有多橫行荒野協會宜蘭分會理事長賴建忠說,宜蘭縣風景管理所曾調查垃圾魚分布密度,發現冬山河每10平方公尺就有3尾,令人吃驚。由於垃圾魚嚴重破壞冬山河生態,宜蘭縣風景區管理所曾舉辦淨河網魚比賽,有人1小時就網獲140尾垃圾魚,可見數量驚人。



 

日月潭大浩劫 玻璃魚吃奇力魚

 












生態簡介:奇力魚生長在日月潭地區 及台灣各地低海拔河川



、湖泊,因與邵族發生關係,多了地方色彩。
奇力魚是邵族人重要食物來源,主要捕獲季節為春夏二季,進入秋冬後,奇力魚因躲進較深水域較難捕抓。由於體積不大,一般以油炸做法最普遍,是日月潭地區各飯店的一道名菜;而邵族人主要用來鹽漬,成為傳統小吃。





 資料出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奇力魚

早在清代文獻中,就曾記載過「奇力魚」,邵族稱「奇拉」,後來漢人學其音而稱「奇力魚」。最近有魚類學家指出,奇力魚應該是「克氏驕」,生長在各地低海拔河川、湖泊,只因為這種魚與邵族發生關係,多了地方色彩。


奇力魚與邵族的關係,一如飛魚之於雅美族,牠們是邵族人重要食物來源,主要捕獲季節為春夏二季,進入秋冬後,奇力魚因躲進較深水域較難捕抓。由於體積不大,一般以油炸做法最普遍,是日月潭地區各飯店的一道名菜;而邵族人主要用來鹽漬,成為傳統小吃。



 

日月潭也是如此,由於被棄養的觀賞玻璃魚、紅魔鬼魚大量繁殖,且不斷吃掉俗稱「總統魚」的曲腰魚與奇力魚等原生魚種的魚卵、魚苗,致這兩種原生魚種數量銳減。

 漁民鄭智民說,這幾年以四角網在日月潭捕魚,漁獲量逐漸減少,去年底每次下網只能捕到30多台斤,奇力魚尚有零星,沒想到新春開網捕魚,竟然數度每次都捕不到1台斤,其中奇力魚已經是零,原生魚種滅絕迅速。

亞馬遜象魚 澄清湖大會合

高雄縣澄清湖湖裡充斥各類外來魚種,筍殼魚、柳葉魚、鱸魚、大頭鰱與白葉鰱等本土魚卻愈來愈少,後來還傳說有「水怪」出沒,三年多前澄清湖底泥被徹底清除時,果然清出很多外來魚種,如產於亞馬遜河的象魚、食人魚、鱷魚,這才發現「水怪」原來是2隻體型龐大的象魚。近年則發現泰國鱧越來越多,牠們專吃小魚。

 位在澄清湖大門口著名鳥松濕地生態池的台灣原生種魚也都不見了,高雄市鳥會表示,目前池內最常見的是外來的吳郭魚、紅魔鬼等淡水魚,尤其是泰國鱧魚更多了,可能都是民眾放生。

 管理澄清湖的自來水公司第七區處觀光課長朱本恭說,他原以為這些外來魚種會隨著底泥清除而不見了,如今卻發現放生的人還是不少,像近一年來澄清湖裡的荷花與蓮花復育失敗,就是外來的武昌魚繁殖過剩,吃掉了荷花與蓮花,而泰國鱧魚也更多了。朱本恭說,對於屢勸不聽,老是來澄清湖放生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