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

徐揚〈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


 更新日期:2009-01-07 記者:◎文/林莉娜(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副研究






古美術雜誌


乾隆二十六年(1761),北京觀象台上的欽天監官員目測到「日月同升,五星聯珠」的天文異象,宮廷畫家徐揚(1712~1777之後)奉命繪製〈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以記錄此難得的事件。卷首以宏偉的北京內城東城牆開場,引領觀者進入畫中,站在堅固厚重的墩台上,內外城交界處周圍景色一覽無遺。位於內城東南隅的皇家天文台,台下紫微殿院落建築為欽天監官員的辦公場所。明清觀象台隸屬欽天監,職務掌管觀察天象(日、月、星辰運動的規律)、推算節氣、制定曆法的重要機構。根據卷末徐揚抄錄乾隆二十五年(1760)欽天監監正勒爾森奏摺跋云:「上御極之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日。午初一刻。日月同在元枵宮。躔女宿。如合璧。水星附日。躔牛宿。木火土金四星。同在娶訾宮。躔危室二宿。如聯珠。」此日從地球仰視天空,可以看到太陽、月亮同時出現,而水、木、火、土與金星等五大行星排列成近乎一條直線。此種千載難逢的奇特現象,古代人們相信是一種祥瑞之兆,是君王賢明,國家太平的象徵。徐揚畫卷以京城為背景,描繪官員朝賀、百姓歡度新年,反映富強盛世、國泰民安的繁華景象,來稱頌乾隆皇帝(1736~1795在位)的德政。此年,西域抵定,紫光閣落成,又逢皇太后鈕祜祿氏(1697~1778)七旬壽誕。服務於畫院的滿、漢籍與西洋宮廷畫家,遵旨共同繪製各類精彩細緻的紀實畫作,正式記錄了乾隆中期國力的強盛與政績的輝煌。


古美術雜誌


〈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描寫元旦清晨,文武百官進京參與叩拜皇帝的慶賀大典。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有云:「每屆初一,於子初後,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連霄達巷,絡繹不休。接神之後,自王公以及百官均應入朝朝賀。朝賀以畢,走謁親友,謂之道新喜。親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貂裘蟒服,道路紛馳,真有車如流水,馬如游龍之盛,誠天下太平之景象也。」此段對於京師大年初一的拜年活動描述,正是徐揚畫卷的最佳詮釋。「百節年為首」,過年是歡樂慶祝的節日,到處充滿著祥和熱鬧的氣氛。新歲之初,市井百姓親友間相互問候拜年,並祝「新禧納福」。逢年過節街坊張燈結彩,鞭炮雷鳴,趕走厄運,迎來吉祥順利。卷中描繪北京皇城、內城繁華熱鬧的商業區,街上遊人熙攘,丁字口街上的地標建築──東單牌樓(今東單十字路口南端)為四柱三間有戧杆的木牌樓,周圍搭建許多戲棚,內有表演曲藝雜技者,吸引著眾多群眾圍觀。街道兩旁滿目琳琅的花炮、童玩攤,多販售應景時貨和各地風味小吃。城內茶樓、酒館、店鋪,新年期間仍有商業活動。清代《燕京雜記》有云:「京師市店,素講局面,雕紅刻翠,錦窗繡戶。」明清商店鋪面為招徠顧客,極重視門面裝修,沖天式牌樓矗立於店鋪門前,氣派十足。商店所懸掛的各類招牌幌子,用以代表經營的商品種類,是行業的標記。徐揚畫卷所呈現繁華大街買賣店鋪鱗次櫛比的風貌,正是清代老北京商業文化的真實寫照。

〈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全卷在雲煙古樹掩映之下,依次繪出了城牆內城、皇城城門、街道胡同以及牌樓商鋪、合院園宅、寺廟道觀各類建物的分布位置。畫家兼採中國傳統「散點透視法」及西方「焦點透視法」,街道胡同布局疏密有致,真實地呈現出清代京城建築的風貌。畫家筆下的京城文化表現在城門、胡同人和物的活動場景裡,也表現在歲時習俗、禮儀娛樂之中。穿插於卷中抬轎、騎馬、乘騾驢車,衣冠華麗的文武官吏與隨從人員,以及眾多拜年的市井小人物,組成了豐富熱鬧的視覺效果。此張畫卷稱得上是一幅精彩的紀錄性風俗圖畫,不僅呈現都會生活的繁榮富庶,也提供了有關衣冠服飾、交通工具、年節習俗、娛樂活動珍貴的形象資料。如今北京古城牆、城門與胡同街景多已不復存在,而徐揚的長卷卻重拾人們對老北京的懷想以及其悠久歷史的追憶。


過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慶祝活動通常從農曆除夕、正月初一延續到元宵燈節結束。貼春聯、守歲、團圓飯、焚香接神、放鞭炮、賀新年、賞花燈,人們以繁複的歲時習俗、社交娛樂,辭舊迎新,慶賀新年的到來。「百善孝當先」,中國傳統禮儀逢年過節要叩拜尊長,長者受拜後,往往賞給晚輩紅包。除了自家慶賀,親友、鄰里也要相互拜謁走訪,互道恭喜發財。乾隆時期最著名的宮廷畫家奉命繪製君臣百姓享受闔家歡聚,迎新賀歲的喜慶形象,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姚文瀚〈歲朝歡慶圖〉、金廷標〈歲朝圖〉、〈戲嬰圖〉、清無款〈院畫十二月令圖(一月)〉,畫面呈現清代皇室家庭和樂歡聚的景象,畫中皆蘊含著祈求吉祥、福祿、長壽的寓意。清無款〈緙繡九羊啟泰〉以三太子(三泰)、九羊(九陽)與松、梅、竹(三友)為主題,取其「九九消寒、春回啟泰」,有吉亨之象,用作歲首稱頌之辭。通幅織工技法精緻,圖案設色變化萬千,此類以祥瑞和新春應景為題材的緙絲加繡、畫的作品,是乾隆時期巨幅緙繡難得一見之極品。



「歲朝」是一年之始,它象徵著除舊布新、否極泰來。依據清宮年節習俗,開春詞臣先擬吉語成聯,再由皇帝題寫祝福詞句,畫家繪製寓意祥瑞,「歲朝清玩」花卉盆景等裝飾懸掛於宮中,作為迎接新年的首幅作品。陳書(1660~1736)〈歲朝麗景〉、鄒一桂(1686~1772)〈畫盎春生意〉、清無款〈乾隆緙絲歲朝圖〉,畫中花材有松竹、天竺、水仙、臘梅、茶花、百合、柿、靈芝、如意等花卉果品,另搭配書畫、古器、雜項等專供玩賞的陳設物品。新春時節懸掛此類應景之作,象徵著百事如意、富貴平安,也帶來吉祥喜慶的氣氛。清代的年節習俗除了滿族舊有習俗,大多是承襲明代或更早的社會風俗習慣。通過宮廷畫家的筆墨詮釋,充分展示出中國傳統家庭倫理文化及禮儀習俗豐富的內涵,對於今人瞭解清代民俗節慶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台北故宮博物院自1月9日至3月25日,舉辦「京華歲朝」特展,其中精選院藏清代歲時年節畫,作為迎接新年的應景作品,形式含括長卷、掛軸、冊頁,總共12組件。這些寓意「新春平安、吉祥如意」的新春賀歲畫作,俾能為觀眾帶來節慶歡樂之氣氛與美好的祝福。


中央社                                  中央社


*長卷圖中「璣衡撫辰儀」至今仍在北京天文台頂陳列。


*圖中「就日坊」是清乾隆年間北京城東單牌樓,如今原址變成天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