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魘勝物又稱魘鎮.有鎮壓.勝過、制服的意義.稱“以詛咒制勝”夢中驚呼叫夢魘(一ㄢ3聲)*威鬥




        魘勝,又稱魘鎮,《辭源》(修訂本)解:古代迷信謂能以詛咒制勝。此處,讀,解為鎮壓、堵塞;則是勝過、制服,二者組合,字面意思是抑制、勝過。既要勝過,就要有所憑藉。《辭源》稱以詛咒制勝。而按漢語詞義,詛咒乃屬言語,請神加殃曰禱告、咒駡為。在厭勝辭條下,《辭源》編者舉二例說明:一是《漢書·王莽傳》中王莽做威鬥以壓勝眾兵事;二是《顏氏家訓·風操》中畫瓦書符,作諸厭勝句。這兩個例證也並非全是以詛咒制勝。如此看來,厭勝並非單以詛咒制勝,而以詛咒或特定物什制勝的理解可能更接近現實。


魘勝的傳聞

  厭勝信仰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究。
厭勝一詞似早見漢代文獻中,班固《漢書》與王充《論衡》曾多次出現這一辭彙。自漢而後,有關厭勝的傳聞頻見於皇朝正史、文人筆記、民間傳說等話語形式中。

  《漢書
·匈奴傳》曾記有這樣一段史實:西漢元壽二年,匈奴王單于晉見漢天子,天子讓單于住進了處於太歲之位的上林苑蒲陶宮(中國古代有禁避太歲之信,民間有諺:太歲當頭坐,非災便是禍。太歲在申,申處南方,蒲陶宮處皇宮之南,為凶位),卻謊稱因為特別禮遇才作此安排。單于後來知道了內情,很不高興。西漢時,匈奴一直是漢天子的心腹大患,漢天子作此安排當有壓鎮、詛咒之意。《漢書》還記述了王莽做威鬥事:王莽篡漢後,為了壓制各地義軍,親自督造威鬥。所謂威鬥,就是形狀像北斗、長二尺五寸的銅質鎮物。此後,自《漢書》而至《清史稿》,皇家正史不乏厭勝傳聞的記述。

  相比正史,文人作品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厭勝傳聞空間。杜甫有《石犀行》詩,詩的開篇有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句,是對秦時蜀太守李冰修都江堰,作石犀五枚以厭水精”(古人有牛為土性,土能克水之信,有以鑄牛或石牛鎮水之俗)的做法提出的質疑。而在文人作品中,筆記小說更是記述厭勝傳聞的大宗。如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萬歲山篇:國家起朔漠日,塞上有一山,形勢雄偉,金人望氣者謂此山有王氣,非我之利。金人謀欲厭勝之,計無所出。記述了金人以假山遏制真山的厭勝。

  北京有鐘樓,樓上懸有一口大銅鐘,關於這口鐘的來歷有一段淒美的傳說。皇帝限期鑄好大鐘,否則處斬全體工匠,負責鑄鐘的華嚴師傅百思不得其解,他們此前鑄的鐘不是不成形,就是聲音異樣。限期將至,華嚴的女兒華仙跳入滾燙的銅水中,大鐘才最終鑄成。相同的母題出現在多地的民間傳說中。古代有釁鐘之俗,即殺牲以血塗鐘行祭,是否在更原始的時候,還有以人
釁鐘者,我們不敢武斷。但至少可以說,這是厭勝信仰的後世遺存應該是可信的。除了鑄鐘之外,還有修城時以人魘鎮的民間傳說,也當屬此理。

厭勝的種類

  有關厭勝的傳聞之所以被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人們敍述著,是因為在傳統社會特定的時空背景下,人們篤信厭勝的功效:生病時,南朝齊明帝蕭鸞
(重病)“身衣絳衣,服飾皆飾,以為厭勝;祈子時,唐玄宗第一位皇后王氏求助道士厭勝;甚或鬧水災時,徽宗便派道士林靈素使用厭勝之法治水……具體的厭勝手段更是五花八門,厭事多方,罕能說悉,或圖畫形像,或刻作人身,刺心釘眼,系手縛足,如此厭勝,事非一緒。厭勝用途、手段雖然繁複,但卻無出利己之私欲。根據這一原則,我們將厭勝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鎮祟,一類是致禍。前者是被動防守,後者則是主動出擊。

  鎮祟,是壓鎮妖魅,保人平安。典型者如傳統小兒佩戴的壓勝錢。壓勝錢,又稱
壓歲錢押歲錢壓祟錢,形狀似錢幣,因音諧,取驅鬼鎮祟之意。壓歲之俗在漢魏之時已然盛行,、此後傳承了下來,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小兒鎮祟有厭勝錢,住宅鎮祟則有石敢當。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是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沖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用於辟邪的石碑。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泰山石敢當字樣。石敢當”3字早見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沖,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以厭禳子。之所以冠名泰山,是因泰山乃五嶽之首,人們相信秦山的石頭最具靈性。

  致禍,是致他人災禍。這其中以工匠厭勝為最。在為他人建房造屋時,因為主人在飲食、薪酬上有所虧待,有的工匠則實施厭勝。
從弟東白宅,在村西井畔後,前未為宅時,繚以周垣,環築土屋其中,有屋數間,夜中輒有叩門聲,雖無他故,而居者恒病不安。一日門旁牆圯,出一木人,作張手叩門狀,上有符錄。乃知工匠有皂于主人,作是鎮魘也。明人午榮編的《魯班經》是一本被民間匠師視為經典的業務用書,書中除了介紹建房工序、房屋式樣、魯班尺的運用等技術內容外,還特別介紹了工匠魘鎮及祛除魘鎮的數種方法。如在門口架梁內藏一隻筷子、一塊碗片,其結果是一塊碗片一枝箸,後代兒孫乞丐人,衣糧口食當凍餓,賣了房屋住山寺。再如,一塊破瓦一斷鋸,藏在梁頭縫合處,夫喪妻嫁子拋離,奴僕逃亡無處置。禳除這些災異的方式也有多種,或書姜太公在此,或制天官賜福板等。

厭勝的俗化

  歷史上,儘管厭勝之術廣有信眾,但也從來不乏質疑的聲音。南朝時,劉勰曾撰《平惑論》一文,批評道家法術為
消災淫術,厭勝奸方,理穢辭辱,非可筆傳;北宋時,太 常 博士顏複在建言禮制時,曾稱將道流醮謝、術家厭勝之法,一切芟去等。時至今天,厭勝之術已少有信眾,厭勝之俗也產生分化。絕大部分厭勝習俗因其迷信與虛妄而遭人棄用,也有極少部分厭勝物,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經由人們的習俗操作,功能發生了變化,或成為地方的民俗標誌物,或成為習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被人們接受並傳承了下來。

  京南滄州有鐵獅子,當地又稱
鎮海吼,座落於滄州舊城原開元寺前。據民國《滄縣誌》記述,滄州鐵獅子鑄造於後周廣順三年(西元953),其身高5.48,長6.5,寬3,重達40噸,身負蓮花巨盆,頭頂及項下各有獅子王”3字,前胸及臀部束帶,頭部毛髮作波浪狀,四肢叉開,昂首挺胸,巨口大張,仰天長嘯。關於鐵獅子的來歷,眾說紛紜。而民間的一種說法可能更合乎情理:滄州東瀕渤海,舊時海水上泛頻繁,民不聊生,為清除水患,當地人募錢捐資,請人鑄獅以鎮遏水患。獅身上鑄有捐錢者的姓名,是一佐證。這與中國文化中獅子百獸之王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神性魘鎮邪魅的作用是相吻合的。

  在由迷信而俗信的厭勝物中,春聯的來歷則更具典型意義。
春聯者,即桃符也。春聯,據稱起源于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符(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上說,桃符長6寸,寬3寸,上畫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十國時,宮廷裏有人開始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但此時桃符已由桃木板改為紙張,書寫的春聯叫春貼紙。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桃符以畫,春聯以書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這一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成為漢民族春節習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