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台南鹽水的天主堂.胡國臨神父所始創.李少峯神父.民國44年成立,民國75年重建.觀賞壁畫「最後的晚餐」

 


↑「聖母亭」著清朝太后服裝的聖母像,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媽祖呢!且因長期被蠟燭燃燒所產生的煙燻,木頭的顏色已加深,因此有「黑聖母」之稱。


↑天主三聖像下方壁畫乃耶穌受難前夕建立聖體聖事之最後晚餐圖。
    圖中有趣的是不只人物漢化,連桌上的主食也是東方食物的包子,餐具是筷子,真是漢化的十分徹底,使東方文化與西方宗教融合而成的地方建築,具有難得一見的特殊風格。


↑另一邊畫的是全宇宙的造物主「耶和華」像,超像南極仙翁一樣高額頭大的長者。下方的七個圓圈由左而右描繪創世過程,從左邊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陸續分天地、創日月,還畫了些有趣的小恐龍,到右邊最後造出祂最滿意的作品-人類,下一層是環繞整間教堂的耶穌受難連環畫,而最底層則把耶穌聖徒一一列出。


↑人字屋頂下的裝飾圖案也是精彩可看。


http://www.wretch.cc/blog/c8917374/18416162


............................................................................................................................


早年還戴著珠簾朝冠的聖母與聖子塑像,顯見融入本土的用心

原文網址: 入境問俗!鹽水天主堂聖母像媽祖 最後的晚餐是包子? | 台南鹽水蜂炮 雲端金龍喜從天降 http://www.nownews.com/2012/01/30/11792-2779915.htm#ixzz1lKsX0hQ4


祭天殿」內的大紅柱宛若廟宇,壁畫處處則更是細賞的重點


天主堂外牆上的壁畫,「內裡」是西洋的,「外貌」卻是全然中國化的

        鹽水的天主堂則相當有趣,以「本土化的入境問俗」的基調,重建時選擇了全然的中國風,若不注意,還會誤以為是一座廟宇,直到看了壁畫、深膚色的聖母與聖子,趁著元宵前夕走訪鹽水「月津港燈節」之際,不妨順道前往參觀。

鹽水天主堂成立於民國44年,民國75年重建,當時主持改建計畫的是一位有著濃濃陝西鄉音,卻能說得一口流利義大利文、熟悉希伯來語的李少峯神父,年輕時曾到義大利、耶路撒冷進修,民國五十年代來到台北,也曾在輔仁大學神學院兼課。

民國58年派駐鹽水天主堂,籌劃天主堂改建之際,他走訪了全台許多有特色的教堂,決定「入境問俗」,將天主堂打造成中國宮殿式建築形式的全然中國風,若非屋頂的十字架,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座廟宇。

不僅建築外觀看起來像一座廟宇,宗教人物與宗教故事,也都以中國人的服飾、造型繪製,連著名的「最後的晚餐」也在壁畫之列,只是餐具換成了筷子、主食改成了包子。

據瞭解,擔任聖堂壁畫的師傅是來自嘉義市的彩繪師郭自然與郭田父子,而有著深深膚色的聖母與聖子塑像,則是出自新竹市聖心雕刻社師傅黃安南之手,早年聖母與聖子頭上還戴著垂掛珠簾的朝冠,讓聖母看起來更像媽祖,現在已經將朝冠取下。


*觀賞影片.............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5076
 PeoPo 公民新聞 by Rola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