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追風!今21枚「投落送」 創紀錄

追風!今21枚「投落送」 創紀錄


投落

投落送Dropsonde;大氣偵測探空儀)是一種自飛機或相似的高空飛行器投落至地面而用來遙測的氣象探測裝置。 其所偵測的資訊一般以無線電傳送至任務飛機的電腦裡。 裝置上可以裝載降落傘減速或衛星定位系統定位。 投落送基本的偵測資訊包括了風速氣溫濕度氣壓


通常投落送是用來獲取颱風颶風的資料。 這些資料會送交執行氣象預測程式的超級電腦中計算以便追蹤及預測颱風或颶風的走向。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NOAA)首先負責探測在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區域形成的颶風。 中華民國國家科學委員會追風計畫自西元2003年起亦開始探測在西太平洋形成並侵襲臺灣的颱風。 為了測得資料,任務飛機須飛至颱風或颶風雲層上方。 當飛機到達距離颱風眼或颶風中心3公里遠則釋放出投放送。 投放送所送回的編碼資料包括了:


Dropsonde;大氣偵測探空儀)是一種自飛機或相似的高空飛行器投落至地面而用來遙測的氣象探測裝置。 其所偵測的資訊一般以無線電傳送至任務飛機的電腦裡。 裝置上可以裝載降落傘減速或衛星定位系統定位。 投落送基本的偵測資訊包括了風速氣溫濕度氣壓

通常投落送是用來獲取颱風颶風的資料。 這些資料會送交執行氣象預測程式的超級電腦中計算以便追蹤及預測颱風或颶風的走向。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NOAA)首先負責探測在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區域形成的颶風。 中華民國國家科學委員會追風計畫自西元2003年起亦開始探測在西太平洋形成並侵襲臺灣的颱風。 為了測得資料,任務飛機須飛至颱風或颶風雲層上方。 當飛機到達距離颱風眼或颶風中心3公里遠則釋放出投放送。 投放送所送回的編碼資料包括了:




*鳳凰颱風最新動態 ‧衛星雲圖 ‧颱風動態圖 中度颱風「鳳凰」即將直撲台灣而來,追風計畫的研究小組今天凌晨出動,飛至43000英呎高,在颱風颱風暴風半徑外圍拋投下了21枚「投落送」,數量之多,創下空前的紀錄。初步資料顯示,中颱「鳳凰」威力驚人,雨勢風勢都相當大。



據了解,之前「卡玫基」颱風帶來超級豪大雨,讓台灣死傷慘重,而中央氣象局被外界批評預測能力太差,一時之間,成為眾矢之的,因此,這一次要求追風計畫盡量多投放幾個「投落送」。



為了協助中央氣象局分析颱風周圍結構及颱風路徑預測,追風計畫小組成員都會在颱風暴風半徑外圍拋投「投落送」,上個月「風神」颱風襲台前,空投了12枚,這個月「卡玫基」也是投下差不多的數量,為了怕再度挨罵,氣象局這次就希望追風計畫成員多丟幾個。



追風計畫」工程組組長吳經文表示,小組成員於今天凌晨4時30分搭乘漢翔公司Astra噴射機「灣流100」,前往距離「鳳凰」颱風150公里的暴風半徑外圍,執行任務。原本計畫拋投19枚「投落送」,但到了空中之後,打算測試颱風東北角的敏感天氣系統,於是臨時又多投了兩枚,這也創下了追風計畫成立迄今的新紀錄。原先嘗試在進入颱風中心位置150公里之處,投下五個「投落送」,但飛機深入颱風半徑之後,發現東南面的對流過於旺盛,無法飛進去,所以最後只投下四個「投落送」。


..................................


不知道在說啥嗎?請看下文


長的像棒球筒一樣的精密儀器,上頭還連接個拖曳傘,颱風預報準不準就是靠它。高只有 25 公分,寬 30 多公分的小型拖曳傘,載著重量只有 450 公克的筒狀儀器,這玩意兒叫做「投落送」。


投落送是用來獲取颱風資料的氣象量測裝置,氣象專家把它從飛行高度 13 公里的噴射機上,在颱風周圍特定的位置投擲下去。當以每秒約十公尺的速度落下時,內部的儀器可以量測到颱風所在位置的溫度、濕度、以及氣壓等大氣資料。


這個計畫最大的關鍵點,就是你要去改裝飛機。因為一般的客機就是它下面是沒有拋投孔,它的座艙下面就是給它挖一個洞,我們叫做「拋投孔」。當我們到達一個颱風附近,我們規劃的點,拋投點上,就會從座艙下面拋射出去。


趕在 15 分鐘落海前,投落送內部裝設的 GPS 天線,以及接收器,隨時接收 GPS 衛星訊號,進而精確定位,以及換算估計出風速及風向。如此一來,便能量測出颱風周遭高解析的風場資訊,大幅提昇颱風路徑的預報,以及暴風半徑的研判。


以 2006 年寶發颱風為例,科學家先根據寶發的移動路徑和暴風半徑範圍,設計出飛行路徑。在颱風中心的四周,找出 20 個投落送的釋放位置,到颱風上方以逆時鐘方向一個個投遞投落送,接收到的訊息傳回飛機,在降落前確定回傳到了氣象局。寶發颱風的動態消息,就這樣發布出來了。


在美國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他們已經在研發新一代的投落送,是體積比這個還要再小,然後也更輕,成本更小。等到那些儀器再出來的時候,我們將來可能就可以用。以更簡單的成本,更少的成本,來做更大量的一個觀測。那當然不只是對颱風,甚至還可以應用到來了解,其他的劇烈的,或是特殊的天氣現象。


目前在臺灣已有成功執行,20 個颱風預測的投落送。儀器本身的準確度其實已經很高,假使能再集合世界各地蒐集到的大氣資料,建置出更精確的電腦系統,勢必能在颱風行徑動向的預測上,將誤差降至最小。


:東森集團網站另設置了「科學大解碼部落格」,歡迎去遊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