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梅縣松口梁姓淵源與宗族文化述略

梅縣松口梁姓淵源與宗族文化述略
廣州“嶺南客家文化論壇”論文
梅縣松口梁姓淵源與宗族文化述略


梁德新  梁乾輝



閩粵梁氏祖宗的遷徙軌跡
查閱有關資料。在現有的3000多個姓氏中,所佔人口比例居前的100個漢族姓氏座次排列,梁姓是第21位。
據《姓纂》記載,:梁姓的源流有二:一是源自黃帝嬴姓伯益之後,伯益之後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陽(今陝西韓城附近),賜為梁伯。後為秦滅,子孫以國為氏。二是周平王之子姬唐,封于南梁,其子孫後代以梁為姓。
據梅縣地方志辦公室編寫的《梅縣客家姓氏源流》書中記述,現在閩粵各地的梁氏是西漢梁橋之後。梁橋後裔有三支傳繼:一支留居陝西安定郡;一支遠遷江西瑤田;一支遠遷福建福州三山裡後遷惠安黃淡村。
至目前為止,閩粵各地《梁氏族譜》的記述是:堂號“安定堂”,堂聯“東平事澤,安定家聲”。現閩粵兩省的梁氏均認安定(在今寧夏固原、甘肅平涼等地)為祖居地。查閱史料,東平:一指益耳六世孫梁聰,為曾子首徒,從曲阜遷山東東平州,為東平望族;二是梁橋之後入閩十三世梁選,唐中宗時為東平丞相,南安令。
因梁氏支系眾多,本文所述的是現今居住在閩粵地區梁氏祖宗的遷徙路線。
梁伯22世孫梁睦,居河東。梁睦的兒子梁褚遷陝西鳳翔府扶風縣平陵。梁褚生五子,三子梁橋為漢司馬,以資千萬徙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漢平帝末(西元5年),梁橋從茂陵攜部分族人移居安定(安定在今寧夏固原、甘肅平涼等地),子孫從梁橋者為安定梁氏,其不從梁橋者為扶風梁氏。此後凡從安定遷出的梁姓人家的祖祠堂號為“安定堂”。
客家先民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的艱辛和磨難,最終到達閩贛三角地帶,並建立起新的家園,所憑籍的最主要的是宗教的組織與力量。這種沒有政府支持,完全是民間自發,為生存而長期輾轉的遷徙,如果沒有宗教的組織,沒有過集體的團結力量與相互扶持,是不可想像的。按照傳統的習俗,家族、宗族、宗教中領袖人物通常是由家族內有功名爵位、有很高聲望的人擔任。一個宗族這所以能夠成為強有力的組織,不至一盤散沙,族中首領人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宗族內的傑出人物代表本族眾人的意志和共同利益,很受眾人的擁戴,全族人唯他們的馬首是瞻,服從他們的指揮,接受他們的教化。由於宗族內聯繫是以血緣為基礎,雖然一個宗族內真正入上流社會的畢竟是極少數,且有官爵位者的直系裔也許不佔多數,但宗族以這些傑出人物而自豪,將他們視為本族的象徵,亦以當他們的族子族孫為榮,這大概是通例,客家人如此,漢民族本身也是如此。
歷史上梁氏宗族的的輾轉的遷徙,宗族的領頭人都是宗族內的傑出人物。族譜上梁氏宗族舉族遷徙的領頭人是西漢梁橋,西晉梁芳,南宋梁文生。
安定梁橋後裔(梁橋12世孫梁氏35世)梁芳、梁芬西晉愍帝時(西元313 315年),梁芳為大將軍,梁芬拜司馬徒。梁芬有女興壁,為晉懷帝的皇后。西晉末年(西元317年)起,由於北方的五個少數民族入擊中原,歷史上稱“五胡亂華”,中原漢民為避戰亂南遷至江淮地區,有一部分過長江向南遷徙。這次北方漢人的大遷徙,梁芳舉族隨愍帝渡江,居錢塘含浦間。梁氏37世、梁芬之孫梁遐,隨晉安帝,為僕射大將軍,後封固王。他隨晉安帝逃福建,居福州三山裡,為入閩梁氏一世祖。
梁頎(入閩21世,梁氏57世)生于唐懿宗咸通13年(西元872年),考選官任五府君。母亡後遷居福建泉州惠安黃淡村。傳至梁頎6世孫梁熙嘏(梁氏62世),他生于于宋仁景 三年(1036年),封為奉增大師再封英國公,由福建惠安黃淡村遷廣東順德。梁熙嘏的孫兒梁克家(梁氏64世)於(1160年)中狀元,官右丞相。據現有資料統計現在梁熙嘏的後裔己超出100萬人。
    梁克家的孫兒兒樑孟(梁氏66世),生于生于宋紹興22年(1150年),官兵部佐侍郎,從順德遷移福建寧化石壁開基,為梁氏寧化石壁一世祖。
    宋末,元兵兩次入梅州,蔡蒙吉、文天祥先後率義兵抗元。失敗後,元兵大肆屠殺軍民,因此境內人口陡減。當時人口爆滿的閩西和贛南一帶客家人紛紛湧入粵東北。西元1330年前後前后元年間,居住在寧化石壁梁克家的後裔南宋探花梁文生(梁氏68世)和夫人帶領男女老幼一百多人舉族南遷,經沿路風雨長途跋步抵達廣東梅縣松源堡(松源鎮)為最早入梅州的梁氏。梁文生為入梅始祖。梁氏後裔在松源鎮青塘建祠堂(即今閩粵梁氏總祠),因松源地狹人稠,不利發展而分遷各地。梁氏71世振鴻(松源公),居松源;振朋遷廣州;振國遷蕉嶺;振欽遷惠州,振華遷潮州;梁氏72世梁福(松崗公)遷居梅縣鬆口鎮仙口村;梁氏72世、梁祿(松淵公),生三子:谷安、谷忠、谷全,居松源松崗坪,後裔遷梅縣三角地。
    梅州梁氏枝榮葉茂,子孫繁衍極快,分布很廣,後裔發達,人才輩出。梁氏由寧化入梅開基至今約700年,現在人口繁衍已經超出10萬人,梅州境內約3萬人,約有8萬人分布在國內各省及世界各地。
   《台。


崇拜祖宗尋根問祖
祭祖祠、祖墓是紀念祖宗,激勵後人的傳統的宗族文化活動。而今梅州各地梁氏都建有祠堂,規模有大有小,有總祠有分祠。
祭祖祠、祖墓是梁氏傳統的宗族活動之一,世代相傳沿襲至今。梅州老一輩的梁氏人家都知道自已的祖宗是從寧化石壁遷來的,祖屋的堂號“安定堂”,歷代祖墓在何處,上代有過什麼功名,做過什麼官職。
舊時梅州有祭祖祠(年三十日)、祭家墓(農曆八月)的習俗。
祭祖祠的時間是農曆12月年30日(年三十日)上午,規模不一,有單家獨戶舉行,有整屋整族合祭。祭品以“三牲”為主,有錢人家則全豬全羊。
祭祖墓(農曆八月)這時,整屋,全族的男女老幼力求參加,人多能顯示此係宗族人丁興旺。祭祖那天上午,男人擎著綵旗敲鑼打鼓,女人挑著祭品,抬著全豬全羊,列隊而行,浩浩蕩蕩前往祖墓所在地。祭祖墓時,由族中長老在祖墓前念祭文,子孫們列隊站在墓前聆聽,祭文內容是講述先祖的創業精神和豐功偉績,本族人的遷徙歷史。



                                 重視修族譜
族譜和家譜是國家寶貴遺產的一部分,它蘊藏著地方史料、人口學、社會學、民族學、人物傳記、家族制度等。它是本宗族人了解祖宗的生活軌跡,是遷居國內各地和旅外僑胞、旅台同胞尋根問祖最有價值的根據。利用譜牒資料來論證客家文化歷史,是客家學奠基人羅香林教授研究客家的主要方法之一。梁氏族譜的世系是一脈相承的(附有《世系表》),從閩粵梁氏族譜和宗族文化的淵源資料可作客家人根在中原的充實證據。
梁氏宗族文化源遠流長,它有數千年的歷史,每個朝代各地的梁氏宗族都有熱心文人編修族譜,有的族譜的主編人是學歷較高的人,如《如《樑序》一文出自于宋狀元梁克家之手。“文化大革命”期間有的地方的族譜和家譜被列為“四舊”而被焚燒,但還有人暗中保存下來,有幸的是海外的梁氏宗親還保存有完好的族譜。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大陸進入了大平盛世政通人和舉國上下振興文化,城鄉各地興起修史志、族譜熱。各地的梁氏宗族都編寫有當地的《梁氏族譜》。現收藏在“松源閩粵梁氏祖祠”資料室的新舊梁氏族譜、家譜約有100多本 ,這些族譜有的是台灣、新加波、印尼等地梁氏編寫的族譜,有的是國內各地的梁氏族譜。現今,幾乎梅州的梁氏村莊或家戶都保存有族譜、家譜。各地梁氏編寫的族譜大同小異,但格式不同。相同的是支系清楚脈絡分明可追溯祖宗的遷徙軌跡。不同的是有的族譜只注重本宗族的支系記載,尤其是舊族譜只記男丁不記女的。新族譜女兒也可上譜,有的新族譜還有村史、人物傳記、村中民俗等記載。
閩粵各地梁氏都有熱心研究族譜的人,這些人都是退休的知識分子,他們發揮餘熱,研究宗族文化。
1923年出版的《台灣桃園縣梁氏族譜》是梅縣松崗公系後裔編的,這本族譜世系表排列非常詳細,可一直追溯到祖居地北方安定堂的列祖列宗的姓名生瘁年月,功名、官位、政績及祖祠、祖墓的風水記載等,是目前梁氏族譜中比較有研究價值的一本書。
豐順縣橋崗村梁姓的開居祖,是梅縣松口松崗公12世孫梁汝隆。明朝末年,梁汝隆兄弟三人從梅縣小都鄉背著父親(11世雙泉公)的骸骨,到豐順縣橋崗村開居。不久,汝隆的兄弟隆福遷水仔坑,隆祿遷潭江溪西壩。現在橋崗村汝隆公的後裔已達千人,旅居新加波、馬來西亞,台灣等地近300人。1994年村中編寫了村志,《橋崗村志》的主編梁軍是汝隆公的後裔。梁軍是個國家幹部又是個業餘作家,他為收集編譜材料,沿著祖宗的足跡到鬆口、松源等地的祖祠去查訪梁氏家族淵源的資料。該書是集村史、族譜、宗族文化為一體的書,對研究客家文化有參考價值。  
2001年出版的《仙口風情錄》(主編梁德新)是松崗公後裔祖居地仙口村梁氏宗族編寫的。此書約10萬字,是集村中族譜、村史、人物傳記、民俗記載的一本書。該書對客家研究有參考價值,客家學專家丘菊賢教授還為這本書作序。此書已被縣、市圖書館、嘉應大學、上杭縣客家族譜館等單位收藏。


    族譜和家譜是本宗族文化的記載,它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它不但是留給後輩們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而且還可以溝通各地宗親聯繫增強宗親族情誼。
    
崇宋末元初,開基祖松崗公跟隨宗親梁文生等人由寧化遷徙來到梅縣松源定居後,經明師(風水先生)指點在依山旁水的鬆口盆地東北的仙口村定居,在松源河的西岸臨河的地方建了一座約200餘間的長方形圍龍屋,此屋的風水名為“鯉魚上水”是鬆口有名的祖屋(此屋今仍存一半遺址)。松崗公原任汀州大守,因沒有成政府徵稅任務,被貶為嘉應州巡檢。他娶9妻生11子,逝後安葬在被風水先生喻為“猛虎跳牆”的風水寶地,此墓也是鬆口五穴好墓之一。松崗公後裔財丁興旺人才輩出。開基至今傳至28世,後裔己達3萬以上遍布國內外,是梅州梁氏最旺的一支。
                          


結束語
    梁氏家族根在中原,歷經一千多年發脈播衍,在閩粵地區得以發展壯大,而且遠播至台灣和東南亞諸國。梁氏家族可謂根深葉茂,花繁五洲,成為客家姓氏中的一支輝煌的群族。梁氏家族崇文重教,人才輩出,為祖國的繁榮和人類的進步作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梅縣客家姓氏源流》梅縣地方志辦公室編寫
2、《梁姓淵源》P37 P41面(潮梅松(馬頭崗)梁姓淵源編寫委員會編寫1997年出版)
3、引自為嘉應大學客家研究所撰寫的《梅縣鬆口鎮仙口村客家民俗田野調查》作者 梁德新
4、梁德新:<論譜資料在客家研究中的價值和局限>《第六界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彙編》(該
   會2000年11月在福建省龍岩市召開)
5、李春泰 梁德新 江金波:《風水在客家地區的流傳和影響》發表在《客家縱橫》雜誌2002
   年第2 期
6、黃鈺釗 劉煥康 梁德新:《鬆口古鎮風情》2001年梅州市地方志學會出版
7、1994年出版的《豐順縣砂田橋崗村志》(主編 梁軍)
8、2001年出版的《紫金縣梁氏族譜》(主編 梁振初)
9、梁德新:《梁姓淵源與宗族文化》發表在《客家人》雜誌2004年第1期
10、《銅峰風光》梁乾輝主編2001年出版
11、查閱各地梁氏族譜、家譜
2004年11月6日
                                       
作者簡介
梁德新:、梅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梅州市客家研究會會員,現是僑聲雜誌社編輯。
通信處 梅縣鬆口鎮建設路81號松南中學教工宿舍
郵碼   514755   電話 0753 2764422  13549141204
梁乾輝:豐順縣砂田鎮橋崗村人,現任豐順縣宣傳部副部長。曾在南方日報、梅州日報等十多家報刊雜誌發表文章,有數篇文章獲獎。對地方歷史和宗族文化有研究,是《銅峰風光》主編,曾參加編寫村史和梁姓族譜的工作。
通信處 豐順縣 宣傳部
郵碼 514300  電話 0753 6688071(辦)  13502536568


轉載自『客家人社區』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203.84.204.121/language/translatedPage2?lp=xx_zt&text=http%3A%2F%2Fwww.hakkaonline.com%2Fforum%2Fviewthread.php%3Ftid%3D26076%26extra%3Dpage%253D7&.intl=tw&frame=translatedPage&who=gsp


1 則留言:

  1. 台灣人壽威群展業通訊處-梁主任2009年11月20日 凌晨12:08

    昨天翻開家中梁氏族譜才發現原來我們宗廟裡的梁氏72世梁福(松崗公)來自梅縣
    再加上上述文章那就更清楚
    感謝德新宗兄
    台灣高雄市小港   梁武松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