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蜜蜂消失 原因追追追

蜜蜂消失 原因追追追






神經中毒

加拿大安大略省養蜂專家杜森推測,美國蜜蜂消失的原因可能與神經中毒有關,而導致蜜蜂神經中毒最可能的原因,又與殺蟲劑有關。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昆蟲毒理學家克里斯‧莫林教授認為,蜜蜂最可能的致死原因,是植物中存在的一種特殊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能夠經過植物的整個循環系統,傳遞到新長出的葉子或花朵裡,而蜜蜂在採蜜時遭到了這種特殊物質的感染。

新煙鹼類殺蟲劑就是這種可以在植物體內暢行無阻的化合物。農民通常使用這類化學藥物滅除農作物害蟲,預防白蟻、保護高爾夫球場草地等。目前在歐洲和美國應用最廣泛的新煙鹼類殺蟲劑是譗益達胺豃。早在1990年代末,法國科學家已經發現,益達胺雖然不會導致蜜蜂死亡,但是會傷害蜜蜂的神經系統,導致蜜蜂迷失方向、無法回巢,最後在寒冷的戶外死去。

病毒與真菌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今年4月宣布,他們已經找到引發這場蜂群消失的可能致病因子—東方蜂微粒子蟲。蜜蜂微粒子蟲寄生於成蜂的消化道,可能導致蜜蜂因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而死去。不過領導研究的生物化學教授狄瑞西表示,這項發現仍屬初步階段。

也有科學家比較健康和染病蜂群的基因組,發現只有1個不一樣─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該病毒的感染,降低蜜蜂社會性學習與記憶的能力,讓染病的工蜂在採食過程中迷路回不了家。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昆蟲學家考克斯‧福斯特正率領一個小組調查蜜蜂失蹤的原因。他們從病蜂體內發現到好幾種不知名的微生物組織,這意味著蜜蜂的免疫系統由於某種原因而遭到了弱化。他們還在這些蜜蜂的體內發現了一些真菌,值得注意的是,在人類愛滋病患者的體內,同樣也能發現這種真菌。

電磁輻射

德國藍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蜜蜂若靠近電線,行為就會改變。一項規模有限的新研究顯示,蜂巢附近若有手機,蜜蜂就會拒絕回去,顯示手機也可能是造成蜂群崩解失調的原因。科學家分析說,手機發出的輻射會擾亂蜜蜂的導航系統,使這些戀家的蜜蜂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針對手機電磁波的干擾因素,科學家在美國幾個州已經發現,大量頻繁使用手機的地區,與發生大量蜜蜂棄巢不返的失蹤情況有關。

營養失調

近幾年來,蜂群一直在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蜜蜂從大自然的採蜜工轉型成替人類服務的授粉工,一年到頭被蜂農裝在大卡車上輾轉各地生產蜂蜜,讓蜜蜂疲累不堪。為了維持蜜蜂的體力,養蜂人用人造養料、能量飲料和高機能食品的混合物來餵養蜜蜂,但這些添加物可能會對蜜蜂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英國的大黃蜂保育信託基金則表示,近年來蜂群們從蚜蟲身上取得含糖分泌物的情形增加了,漸漸凌駕過去的大量採集花蜜,蜜蜂因蛋白質不足而難以保持健康。科學家認為,這種行為的增加,可能是因為以往作為食物來源的花種,正在消失。

基改作物

英國科學家進行長達5年的全球基因改造作物測試,發現種植基改作物的地區,蝴蝶數量少了3分之2,蜜蜂更減了一半。

人類戰爭

歐洲科索沃曾在1990年代末發生戰爭,戰後,當地養蜂人訴苦說,以前他們養的蜜蜂性情溫馴,專心採蜜,但戰時則變得暴燥、富有攻擊性,有時甚至譗六親不認豃攻擊養蜂人,不少蜜蜂還沒採蜜,就在攻擊中喪生。

氣候暖化

宜蘭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陳裕文表示,全球暖化的確造成動植物相的改變,但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對蜜蜂造成直接的影響,但他認為,氣候暖化會造成蜜蜂生理時鐘大亂,壽命變短;也不排除暖冬花開的特別茂盛,蜜蜂忙著採蜜,體力不勝負荷,導致過勞死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