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三國 藤甲兵

藤甲兵


http://blog.yam.com/storyword/article/20260550


藤甲,史書記載不多,但讀過《三國演義》,會對藤甲留下深刻印象。第九十回,就有諸葛亮以火攻,「燒藤甲七擒孟獲」的故事。


藤甲是西南方少數民族所使用的鎧甲,用藤條、藤皮編成,韌性強,戰鬥時用來保護身體。


藤甲製作方法,據《赤藤甲圖說》記載,藤五十斤,浸泡、晒乾、編穿、上桐油。「其甲輕堅,能格矢刃,利於水。又以此藤,臨敵作盔,陰則避雨。」(《古今圖書集成.戎政典.甲冑部》)


《三國演義》情節,大致符合《赤藤甲圖說》的記載。


小說寫道,烏戈國部隊的藤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沈,經水不濕,刀箭皆不能入。」
「渡江不沈,經水不濕」,也就是《赤藤甲圖說》說的「利於水」。因為上了桐油,藤甲就像橡皮艇、救生衣。
「刀箭皆不能入」,即「能格矢刃」。
比起金屬鎧甲,用藤編成的藤甲,輕巧得多。
孟獲六次敗於諸葛亮之後,請出烏戈國藤甲軍助陣。起先勢如破竹,「蜀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於地;刀砍鎗刺,亦不能入。」《三國演義》這麼寫。
但凡物都有相生相剋的地方。油怕火。諸葛亮說:「吾聞利於水者必不利於火。藤甲雖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見火必著。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
油浸藤甲,成也油,敗也油。諸葛亮採取火攻,大勝藤甲軍。
有人說藤甲軍實際上就是一支兩棲作戰部隊。這形容還頗傳神的。

【貳】
2007年12月24日貴州都市報《“藤甲兵”在安順“復活”》一文報導:在安順開發區歪寨村,村民根據老人的回憶,複製出兩副藤甲。 下圖就是兩位村民穿著藤甲,模仿三國時期的藤甲兵。圖取自http://news.163.com/07/1224/09/40FFSHHD00011229.html
 

據村民說,他們的祖先,即烏戈國藤甲兵,兵敗後,殘餘部隊逃往山林。雖不用再打仗,但為了防範野獸出沒,打獵時都要穿上藤甲護身。經過幾代遷移,最後定居在歪寨村。

2008年5月上旬,北京電視臺《魅力科學》製作《諸葛謎案之“復活”的藤甲兵》節目,特別測試,用石頭猛砸穿著藤甲的村民胸部,又用割青藤的利刀砍往藤甲,村民毫髮未傷,藤甲不留刀痕。他們帶回藤制的頭盔和一件盾牌,找專家以古代的連弩,在軍事博物館院子,射出數支弩箭。結果藤制盾牌擋住了弩箭,實驗證明藤甲刀箭不入。

同年7月24日,國家軍事博物館將歪寨村製作的一套完整的藤制鎧甲收藏

此藤甲由頭盔、護肩、護胸、護臂、圍裙和盾牌組成

http://news.163.com/08/0728/11/4HUFMLKP00011229.html

台灣蘭嶼的達悟族(雅美族)也會作藤甲,他們以木頭或椰子殼作帽子,用魚皮或藤蔓做盔甲。藤甲、藤帽在驅鬼(戰鬥)及祭典時穿戴。如圖(http://lanyu.taitung.gov.tw/e_travel/e_travel-f1.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jul/19/life/travel-3.htm




藤甲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