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大屋餘慶堂。鄭家大屋之所以必須保存,不只因為它曾是澳門最大的私人宅邸,它也是中國近代重要思想家鄭觀應故居。(
澳門的鄭家大屋,有點像我們的林家花園,不是說房子蓋得像而是命運相似,同樣都是富有人家的超級豪宅,也同樣在經歷戰亂後經濟復原的時代讓幾十戶人家瓜分居住,然後,再由破落殘敗翻修成為讓人參觀的歷史建築。鄭家大屋曾經是澳門最大的私人宅邸,是鄭觀應的故居,今年2月才開放參觀。
保存鄭家大屋的重要性,不只因為它是棟華美的歷史建築,同時,它也是鄭觀應的故居。可能是台灣的歷史課本沒有教到,大家對鄭觀應並不熟悉,但他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最重要的著作是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出版的《盛世危言》,包含國父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毛澤東,都曾提及自己的思想受到這本書的影響,這本書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被增印最多的書籍。
鄭家大屋是鄭觀應的父親鄭文瑞始建,現在見到的規模則是鄭觀應和兄弟繼續增建而成;老屋建築時間可追溯到1869年;介紹鄭家大屋,通常會用中西合壁做為形容詞,它是融入西方裝飾元素的廣東式民宅,正好反映它所建築的時間、所在的位置,那是葡萄牙人統治的年代,而亞婆井前地,是葡人活動重心,是葡漢交流頻繁之處。
(圖/屋簷下的水車堵很中式,但以貝殼替代玻璃、百頁窗又有西方味,鄭家大屋巧妙融合中西。王以瑾攝影)
參觀鄭家大屋,會覺得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就像澳門人和我們一樣流著華人的血液,但因為接受的文化洗禮不同,讓我們之間產生了差異;這棟1個多世紀以前的老厝也是一樣,在建築上,你可以看到門窗的精雕細琢,屋簷下環繞著讓房子更華麗的水車堵,或是1、2樓間外牆,也有著不知該稱為腰堵或水車堵的裝飾,上有灰塑的圖案:梅花與喜雀代表喜上眉梢,一群游魚代表富貴有餘(見下圖)。內院也是中西合壁的經典,廊道圓滿的月門,諧音福氣的葫蘆,這些都很中國傳統,但連續的拱型廊,以及二樓的木製百頁窗,則是一派的洋味。
(圖/1、2樓間不知該稱為腰堵或水車堵的裝飾,上有喜上眉梢、富貴有餘等圖案。王以瑾攝影)
(圖/門窗的精雕細琢,荷花有多子富貴之意。王以瑾攝影)
(圖/內院一樓的月門、葫蘆窗,是中式含蓄及吉祥之美,2樓百頁窗及取代玻璃的貝殼裝飾,呈現西式風味。王以瑾攝影)
早期沒有玻璃,有錢人家以貝殼取代,有點透光性但不透明,是東南亞常見的裝潢材料,但並未在台灣流行。
台灣日據時期遺留的建築上,常見希臘羅馬式的列柱以及各種葉片裝飾,但沒見過用在傳統老屋上,這就很像林家花園加入三峽老街的立面裝飾,鄭家大屋就是這樣,它的雕樑畫棟、庭園佈局不及林家花園精彩,但提供了一個不同於台灣現有老厝的新裝飾思考方向,在很有中國味的房舍裡有著來自西洋的白色列柱,南轅北轍的建築語彙在此巧妙相遇,激盪出讓人讚嘆的火花。
由於鄭家成員紛紛移居上海,鄭家大厝在50、60年代分割出租使用,這棟有60個房間的豪華宅邸曾經入住72戶人家,人口超過300人,熱鬧非凡,但也讓老厝被折磨到極點。
(圖/這一戶有60個房間的豪華宅邸,曾經連院子都有人瓜分居住,人最多的時候,曾有72戶300多人在此生活。王以瑾攝影)
澳門文化局2000年展開整修鄭家大屋計劃,接手時是一堆破磚殘瓦,分隔前院與屋外生活空間的圍牆也早被拆除,文化局參照舊照片並以傳統屋舍配制理念推想,拚湊出其形貌,歷時10年,直到2010年2月終於開放參觀;耗資4300萬澳幣(約1億7千萬台幣)但並未讓整個鄭家大屋恢復舊觀,目前僅部份開放,也由於老屋曾經多年疏於管理,內部的傢俱裝飾多被盜取,文化局也在想辦法一一追回失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