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馬拉巴栗開花結果的成長過程

馬拉巴栗開花結果的成長過程 ~ 發財樹


http://tw.myblog.yahoo.com/taitung-lohas/article?mid=3897&prev=3966&next=3885&l=f&fid=81















俗稱「發財樹」的馬拉巴栗,其莖部有如髮辮,可不是天生的,這是靠農友們用雙手一個個編出來的,因為這項台灣農友們的創意發明,使台灣成為全球馬拉巴栗產量的第一國,每年外銷2億5千萬元。



來回交叉,替樹枝編辮子可不像編頭髮一樣容易,即使辛苦,花農每天仍是賣力編完200把,而且接下來還得再把這些綠色辮子種回田裡,等待長成特殊樹型後,才是讓台灣晉升為全世界馬拉巴栗外銷量第一名的秘密。



法寶獨特造型讓花農們費工,而馬拉巴栗怕雨水的特性,照顧起來更費神,不過台灣花農努力將缺點變成優點,利用馬拉巴栗耐乾旱特性,反而能外銷距離更遠的歐美國家。



各種規格整裝出發,俗稱「發財樹」的馬拉巴栗,將前往世界各地,替台灣花農們努力生財。(民視新聞劉盈盈、劉毓琦專題報導)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紙火鍋的原理

紙火鍋的原理


http://sa.ylib.com/saeasylearn/saeasylearnshow.asp?FDocNo=1308&CL=86


水泡不爛的秘密


 紙鍋可以當鍋子使用,主要具備兩項特性,即紙張強度及燃點都比一般紙高。紙的原料來自植物中的纖維,一般製紙過程是先利用泡水、煮爛及浸泡化學藥劑等步驟,從植物中分離出纖維(主要成份為纖維素,cellulose),接著磨碎纖維,再依用紙需求添加化學成份,最後經過壓平和烘乾等手續,纖維素之間就會以氫鍵相互結合,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紙張。



 中國文化大學化工系教授李璜桂表示,氫鍵的產生是因為纖維素的組成單元葡萄糖分子具有多重羥基(-OH鍵),當纖維素間的距離夠近,羥基之間就會形成氫鍵,彼此吸引(見右圖),不過氫鍵的力量相當微弱,只要一點外力,彼此的引力就會消失,使紙張破裂。此外,羥基也能與水分子形成氫鍵,水滲入紙張後,有些纖維素上的羥基會轉而與水分子形成氫鍵,原本纖維素間的氫鍵結合力因此喪失,使紙張容易破裂(見右下圖)。


 為了提高紙鍋的強度,製紙過程會添加濕潤紙力增強劑(簡稱濕強劑),改變纖維間的結合方式。濕強劑會使纖維素之間形成共價鍵,其結合力比氫鍵強10倍以上,水分子很難破壞共價鍵,所以紙張不僅變得較難撕裂,遇水也不易破裂。


紙燒不著是物理現象


 紙鍋為什麼可以放於火上烹煮呢?其實將任一個裝了水的紙杯置於臘燭上,紙杯也不會燃燒起來,這只是個很普通的物理現象。李璜桂表示,水的沸點為100℃,只要紙鍋中的水沒有燒乾,就會不斷吸收紙從燭火得到的熱能,使紙的溫度無法超過100℃,達不到紙的燃點160℃,因此不會燒起來。然而,紙杯的強度不夠,用於煮食很容易引發意外,因此紙鍋必須經過特殊處理,使其可以長時間熬煮,同時不會因為攪拌而使紙張破裂。



 李璜桂表示,紙鍋使用兩種提高燃點的方法來達到雙層防火,一種是在製程中添加耐燃劑,讓紙本身的燃點提高;另一種是在紙的表面塗上結晶化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crystal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C-PET)塗料(見右圖),提高紙表面的燃點。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就是寶特瓶原料,而結晶化的PET分子排列整齊,結構強,可讓紙的燃點上升至600℃左右,使其可在溫度更高的瓦斯爐上燃燒或微波爐上加熱,也可避免在烹煮時因乾燒而瞬間燒起來的意外。C-PET也具防水功效,讓水不會滲出造成漏水。


 由於造紙技術的進步,現在才能用各種方法改變紙的特性,使原屬於易燃物、遇水會破的紙,變成可以盛裝湯汁、食材,讓人得以享受以紙鍋煮食的樂趣。



 


 


 


 


 


 


 


 


紙張放大示意圖。纖維素是葡萄糖的聚合物,構成紙張的纖維素分子之間,可藉由氫鍵結合。



 


 


 


 


 


 


 


 


 


紙遇水後,水分子會將纖維素間的距離撐開,使紙膨漲。此外,纖維素分子也會與水形成氫鍵,讓某些纖維素分子間的氫鍵消失,造成紙張易破。


紙張強度,比一比


 濕強劑的開發約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主要應用於地圖紙,讓軍隊在雨中作戰時也能按圖索驥,之後才大量用於民生用品。中國文化大學化工系教授李璜桂表示,比較衛生紙與餐巾紙或面紙的差異,就能馬上知道濕強劑的效果:衛生紙完全沒有加濕強劑,擦拭後,短小的纖維(微細纖維,即紙粉)容易掉出來,一遇水,纖維也會斷裂使紙破掉,這也是為什麼衛生紙可直接丟進馬桶不會造成堵塞的緣故;至於餐巾紙、面紙,由於添加了濕強劑,泡水後仍可保持一定強度,丟入馬桶很容易造成堵塞。


 濕強劑添加的多寡會影響紙質的強度,例如餐巾紙較面紙含更多濕強劑,而一般必須盛水或泡水達數分鐘或數小時的紙鍋、茶包、咖啡濾紙等,也會添加較多的濕強劑;由於濕強劑會溶進飲料裡,因此用於盛裝食物的紙都是添加食品用濕強劑,即使溶進食物也不致對人體造成傷害。不過,濕強劑所能提高的強度仍有限度,盛裝牛奶或果汁的紙盒除了加濕強劑外,表層還會塗上一層聚乙烯薄膜(PE薄膜),讓水不會滲進纖維,因而能達到長時間盛裝飲料的目的。



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台灣竹的種類約有170餘種+貓熊食物:

台灣竹的種類約有170餘種,

而常見的竹子有孟宗竹、桂竹、長枝竹、麻竹、刺竹、綠竹等六種。

>>中 高 海 拔 ﹕

散生竹,如﹕孟宗竹、桂竹……等,原本的產地在中國長江以南的各省,

引進台灣後,中南部也常見它們的竹跡哦!

>>低 海 拔 ﹕

叢生竹,如﹕麻竹、綠竹……等,喜歡生長在熱一點地方,

它們本來的產地是在中國及緬甸北部,後來台灣便從華南經鹿港引進而來,

經由專家培植成功,才能在鄉村間處處見它們的蹤跡。

>南部竹子的種類與分佈情形:

∥屬  性    ∥竹 子 種 類    ∥主要分佈情形

叢 生 竹 →  麻竹          關山
(長得較慢)    刺竹          龍綺、左鎮、玉井

         長枝竹         楠西→六甲  

         綠竹          關廟

散 生 竹 →  轎篙竹         獻肚、嘉義石桌、溪頭
(長得較快)    孟宗竹         中海拔( 900公尺 ~1500公尺 )

         桂竹          關山、關仔嶺

         箭竹          梅山、竹山



參考資料http://ltrc.tnc.edu.tw/~rfes/guanshan/kind_main3.htm

http://www.esouth.org/sccid/action/01/09/010904-8.htm


常見臺灣竹類:剛竹 +淡竹 +斑竹 +箭竹 +方竹 +毛竹 +孟宗竹 +綠竹 +刺竹 +長枝竹 +麻竹 +桂竹


庭園觀賞用:像金絲竹、四方竹、台灣人面竹.都是珍貴稀有的觀賞植物。蓬萊竹俗稱(邰頭筍)是霧峰與太平最負盛名的竹了。


特化的食物


  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資料來源


 http://www.panda.org.cn/china/giantpanda/zs/x3.htm


 



黑竹即紫竹



P1010105.gif




黑竹,即是一般大眾熟悉的紫竹,亦有人稱烏竹,總之與她的桿是墨色有關,禾本科孟宗竹屬的黑竹,最大的特徵是他墨黑色的桿,而桿節具兩枝,幼桿粉綠色,老桿會轉為墨黑色,地下莖橫走單桿散生,是其另外的特徵.




黑竹
科名:禾本科
學名:Phyllostachys nigra (Lodd.)Munro
別名:紫竹、烏竹、鞭竹、胡麻竹
種植地點:開山觀音公園



 

砒霜就是武俠小說的「鶴頂紅」


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業價值的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學開始物料。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無臭無味,外觀為白色霜狀粉末,故稱砒霜。這是經某幾種指定的礦物處理過程所產生的高毒性副產品,例如採金礦、高溫蒸餾砷黃鐵礦(毒砂)並冷凝其白煙等。


三氧化二砷也被應用在中醫和現代醫學中,也稱為「白砷」,可以經呼吸道皮膚消化道吸收。用以治療對全反式維甲酸蒽環霉素化療無反應或複發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微量時可治療皮膚症或改進血液,但0.06是危險劑量,0.125-0.25的三氧化二砷已足以致人於死地。


曾有網路謠言指稱,蝦類海產與維生素C經混食後,會於體內自行合成砒霜而致人於死。但經計算,若要在體內合成足以造成急性中毒的劑量,所食用之蝦類海產與維生素C均須遠逾常人腸胃容量,故在實際上極不可能。最壞的結果是因慢性中毒而造成肝腫大,但其嚴重程度遠小於養殖海產體內的過量抗生素所造成的問題。


---------------------------------------------------------------------


    砒霜這藥是名藥,但是因為過去許多人吃砒霜自殺或是利用砒霜來下毒於是名藥沉淪至今已經無人敢用我跟讀者說如果我使用砒霜的話就不須要用到生附子烏頭硫磺等熱藥了就是因為國人都知道砒霜是毒藥我如果跟病人說我開的藥中有砒霜我敢保證病人當場就被嚇死掉就是因為我在使用上有顧忌所以一直沒有用到這名藥現在我利用這個機會來跟世上所有中醫與中國人介紹一下砒霜讓大家都能認識一下這名藥


    砒霜又稱為白信石就是白砒是從砒石煉成白霜者這砒霜服用劑量如超過一錢就會致命就是這點嚇倒了中醫因此無人願意使用而砒霜卻是治療臟腑沉寒的要藥使用得當效果非常迅捷現今西藥中許多補血提神的藥物中都含有輕微劑量的砒霜在內面黃肌瘦的病人服用後立刻就見氣色好轉是可以令人長生駐顏的藥物其藥效何僅止於治療癌症而已一般正常我國正統中醫使用砒霜時的妓劑量是每次約一釐到一分最多,一次劑量是不會超過一錢的,過之則死,只要能夠控制好劑量,就成為治療重病的良藥,現在在臨床上治療癌症時,所遇到的各類癌症,幾乎都是臟腑有沉寒在,癌症因寒而生,因熱而去。我之所以使用生附與硫磺就是取其藥物的熱性,配合鹹能軟堅的藥物在一起使用,才得以治療癌症,如果病人不懂砒霜是什麼,我使用砒霜在沒有顧忌之下,治病效果必然加速而且加倍,由於耽心病人不懂砒霜是名藥,只知可以殺人,造成我無法放手去治療,因此只得退而求其次使用生附與硫磺,經方用藥的極限是無窮無盡的,主要處方再配合這些單味的名藥一起使用,治起病來又有何之難呢?


  砒霜中毒症狀第一是五臟欲裂感,第二是腹部大痛,第三是舌必伸出,學者遇到這種病情時請記住,過去中醫是使用大吐大下之法來去毒,像所謂瀉毒神丹,就是當歸三兩,大黃一兩,白礬一錢,甘草五錢,水煎飲之,大下則生,否則必死。如果是剛中毒未久,可以用雞蛋二十個打混後,加入明礬末三錢灌下,吐出再灌,吐盡自愈


  讀者看看我國中醫對於砒霜的記載是否多於上篇報導,而今西方醫學已知砒霜之效,國人再不發揚中醫藥,將來要學真正的醫學時,就必須到美國來學,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大家請看這張病人手掌的照片,看手掌顏色是我們中醫的望診技巧之一,掌心屬心,現在出現青黃之黯色,青色是寒重,黯黃色是血虛造成,我們中醫還可以利用看手掌的顏色,來斷定尿毒症病人的病情如何,比方說病人手掌心出現黑色一寸方圓大小,就表示尿毒已經進入心臟,如果吃中藥後,越吃顏色就越黑,表示病情惡化,越吃顏色越粉紅,就表示病人好轉中,這樣大家明白了嗎?下次我貼一張給大家看,就更容易懂了


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蒙汗藥與曼陀羅

蒙汗藥與曼陀羅


  


大花曼陀羅)Brugmansia suaveolens


 


  


  


曼陀羅花Datura stramonium~~茄科.曼陀羅屬


我國最早記載曼陀羅的書.是宋代(周去鈞)


在嶺南代答中提到~~(大葉白花.結實如茄子而遍生小刺


乃藥人草也.盜賊採.幹末之.以置人飲食.使之醉悶....)

 

所以龍門客棧給客人吃的人肉包子裡面.下的就是

 

由曼陀羅製成的蒙汗藥.瞧~~這曼陀羅多麼可怕呀!

 

但是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曼陀羅.就可愛多囉

本草綱目~~相傳此花笑採釀酒飲.令人笑

 

舞採釀酒飲令人舞....

 

此時曼陀羅扮演的角色.可就是令人迷醉的春藥了

解說牌上寫明~~
 

藥用部位~~葉及種子

 

功效~~麻醉.鎮痛.平喘.止咳

 

看到這裡我們就可以想像當年華陀為關公刮骨療傷

 

用的麻醉藥.就是曼陀羅製造的囉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貓熊金魚 (圖)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團團與圓圓還要等一個月跟國人見面,花蓮遠雄海洋公園搶先引進「貓熊魚」,也是圓滾滾的黑白雙色,元月5日正式跟大家見面,但其實已擺在水族館裡了,現在去就看得到。

黑白雙色的貓熊魚其實是人工培育出來,是中國大陸福建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在1987年培育成功,屬大眼金魚的品系,經過多年繁殖,顏色已經十分穩定,全身只有黑白雙色,兩個眼睛是黑的,腹背有黑白色交替,尾巴與鰭都是黑色,跟大貓熊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洋公園行銷人員周美瑤說,金魚的品種從宋朝開始發展,北宋首都開封府的富貴人家以養金魚為樂,於是產生專門繁殖金魚的專家,交叉配種,養出各色各樣的金魚,有金色紋路或暗紋或圖案的金魚,可以賣好幾十兩銀子,到了清朝,滿清貴族也要在四合院的魚缸裡養上幾頭金魚,代表年年有餘。

貓熊魚只有成人巴掌大小,是淡水魚,嗜食小型甲殼類或昆蟲,在彩色水草的襯映下,黑色雙色特別明顯,游泳時不急不躁,慢吞吞的,小朋友可以在魚缸前仔細端詳,但若要拍照很不好拍,因為魚隨時都在動,不能使用閃光燈,造成快門太慢,魚影會模糊。



【2008/12/27 聯合報】@ http://udn.com/



非洲人生存絕技 鑽木取火不到兩分鐘

http://big5.china.com.cn/video/txt/2007-11/07/content_9187961.htm


第一種:古典式鑽木取火法

這是被了解得最廣泛,但同時也是最困難的一種方法。

首先,找到合適的木材做鑽板,乾燥的白楊、柳樹等等會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們的質地較軟。再找到合適的樹枝做鑽頭,相對較硬一些就可以,條件不像鑽板一般苛刻。然後,把鑽板邊緣鑽出倒“V”形的小槽。

最後,在鑽板下放入一個易燃的火絨或者枯樹葉,然後雙手用力鑽動,直到鑽出火來為止。

第二種:雙人經典鑽木法

其他步驟跟第一種方法相同,不同的是這次是兩個人合作。一個人用帶凹槽的木頭蓋子把鑽軸固定在鑽板上,另一個人用摩擦力較大的繩子或藤條在鑽軸上纏幾圈,然後快速來回拉動。這種雙人合作的效率比第一種強得多。












第三種:簡易鉋子取火法

將軟質木板挖一長槽,槽的前方放置易燃火絨,用較硬木條向前推動,直到火星將火絨點燃。

第四種:易洛魁族式取火法

由易洛魁族發明的這個裝置取火效率相當高。鑽軸的一端用兩根繩子纏繞,繩子的另一端分固定在一個硬質橫板上。鑽軸的中間部位用一個硬質木輪做加速器。

當把繩子纏好後用力向下壓橫板,就能使鑽軸產生極快的轉速,然後鑽出火花。

第五種:弓弦鑽木法

同第二種雙人鑽木法類似,只不過可由一人完成。

鑽軸上方同樣覆蓋一個有凹槽的蓋子,然後用弓弦樣子的工具快速拉動。








第六種:穴居時代的經典火種保留法

無論是用鑽木取火還是其他的什麼方法,都需要一個適當的介質配合火的燃燒。當周圍環境非常潮濕時,一般的材料很難燃著。

用乾燥的材料盤成鳥巢形狀,中間部分掏空,儘量保持鬆軟,然後墊上一層火絨。這樣即使在潮濕的天氣也能讓它遇火星便燃著。

第七種:火石取火法

這種就沒什麼科技含量了,用打火石打擊硬質的材料,比如鋼刀、花崗岩等等。

火石的上面墊上易燃的火絨或是已燒焦的布料,打擊便燃著。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越是有棱角的石頭打擊火石效果越好,當一塊硬石邊緣太圓滑時,需要把它在大石上摔碎,這樣就能現出尖銳的棱角。


鑽木取火-3

鑽木取火的工具分為兩部份,迴轉鑽搗杵和迴轉板。迴轉搗杵鬥粗就不容易操作;而迴轉板鬥薄,則易於就穿透,不能達到燃點。最理想的尺寸是搗杵直徑6~13公厘,迴轉板厚度7~15公厘。另外鑽木取火講究的是磨擦力,所以木質的選擇很重要。搗杵最好是檜木,也可以用竹子、胡桃、無花果、桑樹等…,迴轉板用檜木和杉最適合。在操作上首先在磨擦的部份放置引火用的木渣,冒煙後輕輕的噴吹,然後慢慢少量的補充枯草就會燒起來。
另一種方法是土法,先準備直徑3公分在右的棍子及竹籤、樹及等易於燃燒的火源。將棍子自中剖開,夾住石頭(利用空氣流通及吹氣的空隙),把火源放在地面上,用雙腳踩在木棍上,手持竹籤兩端交互上下旋轉摩擦,不久便開始冒煙,等竹籤燒斷後,火源上亦含有火的炭粉,所以自火源吹氣,即可點火了。其他還有一些較科學的方法,如利用手電筒的反射鏡原理、放大鏡或用玻璃磨擦木板,都是在沒有打火器具時候的一種方法。

 

 

 

















商品名稱:diy鑽木取火        貨 號: b2-039



團購價: NT$50        零售價: NT$80



商品說明:

材質:木材
適合年齡:大班以上(需會打結)
包裝方式:材料包
本教具為示範教材.以本配
備不會製造出火星或燃燒

相關資料:


 

 

 


鑽木取火的傳說鑽木取火的故事燧人鑽木取火”的故事


標題: 鑽木取火的方法
日期: 2002/06/14
內容:


與此主題相關的圖片如下:





鑽木取火-2












半百老人林中表演鑽木取火 絕技瀕臨失傳(圖)









11/19/2007/13:35
華夏經緯網







尋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本期主人公:陳法英



作為黎族一項古老的野外生存技藝,鑽木取火,因其獨具的考古學和歷史學價值,
躋身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


  他們是讓民間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的人,他們是活著的歷史精華——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民間文化歷史的“活化石”。


  而他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後的主角,是漫漫歲月長河中,傳統文化能走下去的“提燈人”,照亮著傳統文化從古走至今的路……


  他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本期看點:鑽木取火,作為一項史前文明,距今已十分遙遠,但至今在我省保亭、昌江和白沙等黎族居住地區,還有極少的人掌握著這門古老的技藝。陳法英就是其中一位。藉由他的手,我們還能現場看到鑽木取火的過程,領略這一改變人類歷史的古老文明。鑽木取火的傳說雖然很多,但由於鑽木取火使用的媒介物和工具為有機物和木製品,年代久遠,不易保存下來,很難在考古發掘中被發現。而黎族傳承下來的鑽木取火技藝恰為這個傳說提供了準確的證明。黎族鑽木取火因其具有的考古學、歷史學價值,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用火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才有了人與猿的真正揖別 。


  據《韓非子·五蠹》記載:“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在中國五十萬年前週口店的猿人洞穴遺址中,已發現有用火的痕跡,說明在那個時候古人已經知道利用火了,雖然鑽木取火遠在史前時代就發明瞭,並且為人類長期使用,但是由於鑽木取火等工具皆為木製,很難保留下來,考古發現也極為罕見。


  關於鑽木取火的傳說很多,但目前除了黎族的鑽木取火能證明其取火方法的存在外,其他的考古無法證明。2006年5月20日,黎族鑽木取火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在我省保亭、白沙、昌江等黎族居住地區,至今還有人掌握著這種古老的方法,這裡不但有取火的工具,我們還能考察到取火的具體過程及其細節,這對印證考古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1月9日,我們來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六弓鄉,見到了鑽木取火的傳承人陳法英。


  鑽木取火爺爺的拿手活


  對於我們的突然到訪,這位56歲的藝人顯得有點措手不及,一邊說著抱歉,一邊趕緊找來鑽木取火的工具,一個為鑽火板,還有一個為鑽桿,除此之外,老陳還準備了一些易燃的芯絨、椰子的纖維和木棉絮等引燃物,為了尋找鑽木取火當時的生存狀態,老陳拿著這些東西,特意帶著我們來到野外,就在七仙嶺下的原始森林邊上,老陳開始為鑽木取火做準備。


  看著茂密的樹林,老陳開始感慨:小時候,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到處都是像這樣的森林,而也正是這樣的生活環境,使得老陳在兒時還經常經歷鑽木取火的生活。


  陳法英出生在保亭六弓鄉一個小黎村,這是一個相對封閉落後的鄉村,地處保亭和陵水的交界處,四週都是莽莽大山。就在上個世紀50年代,這裡還過著與外界隔絕的生活,村裏唯一一條通向外界的路,通向陵水的英州,從村裏步行到英州,翻山越嶺,得5個小時。


  在那個交通極為不便,物質極為匱乏的時代,村裏的老人仍然使用著鑽木取火這種方法。在陳法英的記憶裏,爺爺每次上山幹工,在他身後背著的腰簍裏,總會放著鑽火板、鑽桿、一些木棉絮等。


  當時,在村裏不僅爺爺掌握著這門手藝,父親和一些年紀大的人,都會使用鑽木取火。


  每次和爺爺上山,爺爺總會教他一些生存的技能,在野外什麼樣的水能喝,什麼樣的水不能喝,而最為乾淨的取水方法則是在林中喝藤水,這讓陳法英受用至今,在野外選一些長有疙瘩的藤條,先用柴刀從中間砍斷,口對準懸在空中的藤條,緊接著迅速把上方的藤砍斷,這樣這截藤會迅速冒出水來,清涼可口。


  這和鑽木取火一樣,都是黎族先人幾千年來在大山之中的生存技能。聽著老陳講述著這些生存技能,記者忽然覺得鑽木取火也許並不是特別的神秘。


  除了這些,爺爺還會帶著陳法英看著空中的蜜蜂去尋找野蜂蜜,這是爺爺的絕活,陳法英至今也沒有學會。看見林中有採花的蜜蜂,爺爺就能根據蜜蜂的飛行方向,準確找到蜜蜂的巢穴,最讓人叫奇的是爺爺去摘蜂巢時,蜜蜂居然不會蟄爺爺。


  這些生存技能總是伴著生活,但在當時,最為重要的還是鑽木取火。爺爺在山上抓到田鼠,陳法英自己挖到山薯,這時爺爺便找一塊空地,拾來一些幹柴,爺爺從腰簍裏掏出取火的工具,一會功夫,火苗就會起來,山薯、田鼠就會成為他們的美味野餐。


  就這樣跟著爺爺,陳法英學到了鑽木取火的精華:選什麼樣的木材取火,取火的火候等。


 



在鑽板上做凹槽。



把鑽桿放入凹槽。


  七仙嶺腳下現場演示鑽木取火


  我們來到了七仙嶺腳下,選好了取火的地點,就在原始森林邊上,有著一小塊空地,看著周圍的參天古樹,長藤枯枝,我們仿佛真正走進了原始社會,鑽木出火,鑄金作刃。


  老陳一邊講著兒時的故事,一邊為鑽木取火做著準備:首先把鑽火板固定,老陳用的鑽火板,是一根長長的木頭,不像原來隨身攜帶的小小的鑽板。老陳告訴我們,這是本地話叫做中平木的一種樹木,即使是這樣的木頭,如今也很難找,因為這種木質不軟不硬,是鑽木取火的最佳材料。鑽桿則長50到60釐米,用硬雜木製成,粗細適中,直徑3到5釐米,下端略尖,如圓錐狀。


  接著,老陳開始尋找一些枯草、樹枝等幹柴,久違的鑽木取火我們即將見到真面目。


  老陳已經事先在鑽板上做好了凹槽,把鑽竿放了進去,老陳坐穩後,雙手開始用力的搓動鑽桿,我們也期望著火苗的誕生。可是,任憑老陳費盡力氣,第一次取火失敗了。


  老陳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對我們說:“在取火時有一定的技巧,並不是光靠蠻力就可以鑽出火來,剛開始和爺爺學習的時候,自己鑽了幾百次都鑽不出來。剛剛出現火星時是看不見的,為了使看不見的火星變成旺盛的火焰必須有一種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絨、芭蕉根纖維、木棉絮等引燃,而且還要不失時機地輸氧,才能達到取火目的。”


  說著話,老陳起身,開始去林中尋找什麼東西,他最後又找到一塊大石頭,在上面取來了幹透了的苔蘚,老陳找到這個格外高興,因為“這東西是取火最好的引燃物。”


  老陳再次坐到取火板面前,開始第二次鑽木取火,老陳一邊用力地轉動鑽桿,一邊低下頭用嘴吹著空氣,時不時地把取來的幹苔蘚加入其中,就在凹槽的上方,還堆放著易燃的芯絨、椰子的纖維和木棉絮等,漸漸地,老陳加快了鑽木的速度,看著凹槽裏已經開始冒煙,接著,老陳用嘴用力的一吹,火苗燃了起來。


  成功了,看著老陳滿頭大汗和滿臉的欣慰,我們在試想,在原始社會,人類第一次鑽木取火的成功是怎樣的一種喜悅。


  申遺成功技藝卻無人繼承


  老陳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靠著爺爺傳給的一種野外生活最為基本的技能,竟在2006年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2004年,保亭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找到老陳,說要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向老陳打聽周圍的人會不會什麼傳統的技藝?老陳突然想起了爺爺教給他的鑽木取火,但是已經十幾年沒有嘗試過了,不知道是否還能鑽出火來。


  老陳開始上山尋找最適合鑽木取火的中平木,又開始做鑽桿等,最後,老陳憑著爺爺傳授的技藝,竟然鑽出火來,鑽木取火也竟然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遺成功後,這讓老陳興奮不已,但他也有著擔憂,如今鑽木取火的生存土壤已經失去了,是否還有必要把他傳下去;如果傳下去,又要傳給誰?


  面對這種狀況,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學忠告訴老陳:無論如何要把這門技藝傳下去,黎族鑽木取火具有考古學、歷史學價值。關於鑽木取火的傳說雖然很多,但目前除了黎族的鑽木取火能證明其取火方法的存在外,其他的考古無法證明。


  王學忠說,鑽木取火中所用的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絨、芭蕉根纖維、木棉絮等引燃,為有機物,因年代久遠,不易保存,很難在考古發掘中被發現,這正是考古資料在學術研究上的局限性。鑽木板、鑽桿或弓木作為文物,本身不會說話,是一種死化石,單憑這些資料很難說明鑽木取火的過程,這只能求助於這項技藝作為“活化石”來作為研究。


  老陳自己有兩個女兒,一個在外面上大學,另外一個在家上小學,這兩個女兒,無論老陳如何勸說,都不肯學習這樣技藝。老陳又想到了自己的侄子,可是侄子也是不肯向老陳學習。據老陳介紹,女兒侄兒之所以不願意學,一是他們認為這是一項很落後的技術;二是目前鑽木取火的木材也很難找,有時為了找到 “中平木”,要在大山裏跑上幾天;還有就是鑽木取火看起來很簡單,但裏麵包含著許多技巧,取火既要有足夠的力氣,又要掌握好技巧、火候,女兒家力氣不夠,侄兒又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學習這項技藝。


  據老陳介紹,如今,懂得這項技藝的人已經不多,除了白沙、昌江等地還有個別老人掌握,在全省已經不到5人。


  找一個合適的人,把它傳下去,成了老陳心裏最為著急的事。



取火成功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鑽木取火


  為什麼黎族的鑽木取火能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海昌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為了更好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國家民委、中國文聯于2003年啟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這是由政府組織實施推動,對我國珍貴、瀕危並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有效保護的系統工程。


  在保護的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地區的唯一性,在我省向國家申報鑽木取火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其他民族和地區並沒有申報,所以黎族的鑽木取火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人質疑,在當今社會,鑽木取火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意義,國家為什麼還要保護呢?


  王海昌介紹說,鑽木取火的傳說很多,黎族的鑽木取火為傳說提供了準確的證明。


  在我國神話傳說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種則是“燧人”大神,關於燧人氏(取火者)鑽木取火的傳說很多,例如:據《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的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煮來吃,這段文字至少反映了中國古代遠在春秋戰國以前就發明瞭鑽木取火的方法。


  這對人類告別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掌握取暖和照明的技術,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在中國五十萬年前週口店的猿人洞穴遺址中,已發現有用火的痕跡,說明在那個時候古人已經知道利用火了,雖然鑽木取火遠在史前時代就發明瞭,並且為人類長期使用,但是由於鑽木取火等工具皆為木製,很難保留下來,考古發現也極為罕見。


  考古發現的取火工具並不完整,缺乏具體過程,被視為“死化石”。為了解決上述考古現象,必須借助民族學資料,而黎族的鑽木取火不僅有取火的工具,還能考察到取火的具體過程及其細節,這對印證考古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所以,在2005年,鑽木取火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


  黎族鑽木取火為何能傳承下來?


  火文化經歷了數千年,其中鑽木取火這項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大地已經不復存在,為什麼在海南島黎族地區能保留至今?


  據史料記載,約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際,黎族先民就已定居海南島,直到明代,黎族仍分佈于全島各地。宋元明清各代,隨著內地漢族大量遷入海南,島內民族同化和民族遷徙現象日漸加劇,島北黎族少量南遷,大部同化于漢族之中,今天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島的中南部地區。


  黎族就是在海南島這方熱土上,經歷了長久的歷史積澱,逐步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文化,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文化中,鑽木取火這項古老的技藝才得以流傳至今。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符策超分析其中原因有三:


  一是獨特的地理位置。海南島孤懸于南海之上,又遠離中原,島內有五指山、鸚哥嶺等高山大嶺阻隔,這種交通上的不便,使一些形成于上古時代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與延續,一些中原大地的文明難以進入。中原地區先後經歷了青銅器時期的陽燧取火、鐵器時期的火鐮取火,又到三千多年前的火鏡,到之後出現的火柴等,但身在海南島腹地的黎族先民難以接觸到當時的文明,還是延續著鑽木取火,一如文身現象就延續了3000多年。


  二是獨特的自然條件。海南島地處熱帶,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島內河流縱橫,古時島上森林密布,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這使得黎族先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需要和外界進行物品交換,一些文明技藝也就難以進入其中。


  三是獨特的社會因素。黎族由於分佈不同以及與其他民族交往強度的差異,民族內部社會發育程度也有顯著的差別。明清兩代,在靠近漢族的黎族地區,社會發展水準已與當地漢族趨於一致,但在五指山腹地一帶,直至上世紀50年代還保留著原始公社制生產方式的殘余——“合畝制”,一些地區還保留著 “峒”的社會組織。


  黎族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恐怕也是鑽木取火得以保存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


  黎族先民與火


  據史料記載,黎族在海南島的歷史有三千多年,秦漢時期南方百越的一個分支 “駱越”與黎族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資治通鑒》卷28《漢紀》胡三省注曰“余謂今安南之地,古之駱越也。珠崖,蓋亦駱越也”。


  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海南島各地都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址。在海南島發現的有新石器時代出土的飾繩紋、各種刻劃紋和籃紋的夾圜底釜、夾砂罐等;有新石器晚期或更晚的素面、夾砂陶器等。


  專家考證,陶器的出土,證明瞭黎族與駱越的關係,有力地作證了在當時,火已經廣泛地應用於黎族的先民生活之中。黎族人民的刀耕火種,燒制陶器,釀酒等農業、手工業都離不開火種,其中鑽木取火技術的掌握為黎族先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據省博物館專家王恩介紹,在黎族的先民中,不但學會了使用鑽木取火,還學會了保留火種和防火,就在東方江邊的白查村,是黎族村落的傳統文化保存最為完整的,據調查,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村裏有專門的人負責看守保留火種,村裏兒童不得接近火種,而且在村中有著防火鐘,只要鐘聲一想,全村的人就知道著火了,立即參與到救火之中。


南海網-海南日報



鑽木取火-1 鑽木取火的故事

鑽木取火的故事


   1993年重陽節,世界華僑華人龍舟賽,在陜西省黃陵縣橋山之巔,軒轅黃帝陵前,舉行了5000余人參加的鑽木取火儀式。事後,很多地方青少年來信來訪說,他們倣照這一辦法,用木柴怎麼也鑽不出火來,奧妙究竟在那裏呢?


    大約在6000千餘年前,燧人氏時代,人類還處於蒙昧階段,燧人氏偶然發現啄木鳥用尖長的嘴在樹木身上小窟窿裏找蟲子吃,由於蟲鑽得深,啄木鳥嘴巴夠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鑽,不料卻鑽出濃煙火種。燧人氏受到這個啟發後,人類鑽木取火就從此開始了。


    可是,不是所有的木頭(木柴)都能鑽出火種,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木柴要選擇品種,還要隨著季節變換而變換木柴品種,才能鑽出火種。如果隨便撿一根木柴去鑽,那是鑽不出火種的。軒轅黃帝時期,各地都設有專門管理鑽火的官員。他們負責常年選用能鑽出火的木柴。如春季鑽木取火必須選用幹榆木、幹柳木;夏天必須選用幹棗木、杏木、桑木;秋季選用柞木、樽木;冬天選用幹槐木、檀木。這些木柴都能鑽出火種來。古人把這種取火方法叫“燧”。


    黃帝以後,到西周時期人類就掌握了人工制火技術。人們用銅製作成圓形鏡,中間製成凹形,取火時對著太陽,物體立即燃燒。古人把這叫“陽燧”取火。這已經從出土的文物中得到證實,現代人根據古人取火原理,除過用凹凸鏡取火外;冰塊也能取火。我國40年前曾有一批勘探隊員困在遙遠的冰天雪地裏,無火燒水作飯,勘探隊員們急中生智,取來大冰塊,經過打磨,製成一個圓形凹凸狀的“冰鏡”,對著太陽,照樣取來了火種,使勘探隊化險為夷。隨著時代發展,人類又發明瞭“擊石取火”。人人都可能隨身攜帶,這就是鄉間農民常用的“火鏈”。儘管今天人類發展到電子時代,“火鏈”仍然沒有被淘汰。因為它不用火石,不用汽油,把舊棉絮用草汁一染,撿一塊花崗岩石,墊上染過的舊棉絮,用月牙鐵條一擊,火星就燃著了棉絮。隨用隨擊,從某種意義上講,比現代人使用打火機優越得多。火鏈在我國沿用了1500多年,至今,偏辟山區農民仍然沒有拋棄它。


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孩子身材矮小七大因素


孩子身材矮小七大因素


優活 更新日期:2008/12/23 09:27 uho編輯部



小兒科門診常會遇到家長帶小孩前來諮詢,為何自己的小孩長不高?和同年齡層相較之下,竟差了一大截,小孩日常生活與飲食營養均正常,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她)身材矮小?可見兒童的生長是為人父母最關心的課題之一,孩子矮小常會造成父母的耽心和焦慮。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小兒科-施忠憲醫師表示,身材矮小原因,大致可分為下列七大類:



一、家族性:家族成員大多為矮個子,可能是遺傳基因所致。他們的最後成人身高比起一般族群雖然教矮,但大致都還在正常的生長曲線之內。



二、體質性生長延遲:通常其青春期較一般人遲緩、直到18歲以後身高仍可大幅增加,其最後身高與正常人相同。



三、染色體異常:除身高成長緩慢外,常合併外觀異常,如透納氏症、唐氏症等。



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腦下腺功能低下、性腺功能不足、性早熟等。



五、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發紺性心臟病、慢性腎衰竭、發炎性大腸疾病、營養缺乏症等。



六、代謝異常疾病:像遺傳性貧血、控制欠佳的糖尿病等。



七、心理性及社會性侏儒:當扶養者有社會、心理性的問題如焦慮、憂足,或是因為造成幼兒不愉快的進食經驗而導致兒童拒絕進食,最後都會使兒童獲取的熱量不足而長不高。



■ 矮小原因 甲狀腺功能過低最常見



施忠憲醫師指出,事實上身材矮小據統計有60%是遺傳性或家族性矮小和體質性發育遲緩,檢查後如果確定是遺傳性或家族性矮小,則只好體認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小個子』,乃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對於體質性(青春期)發育遲緩者,除非延遲很厲害,否則不考慮給藥物(雄性素或生長激素)治療,只需等待即可。因為給藥後雖可暫時長得快,但不會提昇最後(成人後)的高度。



至於其他40% 的原因,最常見的是甲狀腺功能過低,其次是染色體異常、生長激素缺乏及慢性疾病等。如果嬰兒出生時甲狀腺即呈現機能不足,日後將有智力、骨骼發育遲緩之虞,應立即補充甲狀腺素。



■ 小孩生長有問題 宜及早就診



如是由於生長激素缺乏導致之身材矮小,則可予以注射生長激素。至於慢性疾病引發的生長遲滯,應針對該疾患予以妥善的治療。施醫師提醒,兒童成長的過程是他(她)們整體健康的表現,為人父母發現有生長的問題時,宜及早就診,由醫師作評估,如矮小但健康,便無需掛慮,如果真有問題,也可儘速作適當的治療。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563




喜樹科(Nyssaceae)或(珙桐科)喜樹屬(Camptotheca)


 



    


    


喜樹科(Nyssaceae)或(珙桐科)喜樹屬(Camptotheca)
‧別名:
旱蓮、水栗子、野芭蕉、千張樹、天梓樹、水桐樹。
‧原產地: 中國大陸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區。特產於中國南部,1948 年台灣引進栽培。
‧分佈: 被零星種為行道園藝樹,目前在台灣南部有栽種為藥用植物。
‧用途: 1.木材可製作家具和供造紙原料 2.藥用:全株內含喜樹精,對血癌具有控制作用,臨床試驗並證實對腸癌治療有明顯功效。性味:樹枝、樹皮、葉、果實:苦、澀、涼。效用:葉:抗癌,清熱,殺蟲,止癢。治胃癌,結腸癌,直腸癌,膀胱癌,顆粒性細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癬。
‧莖: 落葉喬木,幹通直,樹皮灰色或淺灰色,有淺縱裂成淺溝狀,幼枝條紫綠色,被灰色微柔毛 。
‧葉:
葉互生,紙質,長橢圓形,先端漸尖,長 12~28 公分,寬 6~12 公分,頂端短銳尖,全緣或微呈波狀,表面亮綠色,裡面淡綠色,葉柄長 l.5~3 公分。
‧花:
花單性同株,頭狀花序近球形,雌花頂生,雄花腋生,徑約 1.5~2 公分,通常出 2~9 個頭狀花序組成圓錐花序,萼杯形,具5短齒,花瓣 5,雄蕊 10 枚。
‧果實: 果熟呈黃褐色,數個聚生成頭狀,翅果線形,先端楔形 。
‧特性:
喜樹是溫帶樹種的落葉大喬木,原產地在中國華中一帶,台灣在民國 34 年光復後曾引進栽種,原本栽培在較高海拔山地,業者也曾嚐試在平地育苗栽培,但由於種子發芽困難、苗木在平地生長不良,一直無法推廣。林業試驗所投入喜樹栽培技術研發,獲得突破性進展。喜樹含喜樹精,對血癌及腸癌有控制作用,兼具觀賞與藥用價值,值得多加推廣。
‧更多資料: http://biodata.tesri.gov.tw/wildplant/ 蒐尋 喜樹



「世界最小太陽能濾水器」+微小型風力發電機

太陽能濾水器


       
(世界最小) 2公分太陽能抽水機

主要構件: 太陽能板、 太陽能抽水機、 浮體外殼、 濾水桶(上層---活性炭 下層---過濾棉)。
太陽能板只有4x4.5公分, 2V 110mA ,這也是目前全世界最省電的太陽能濾水器.



中華太陽能聯誼會會長查丁壬先生,研發出世界最小太陽能濾水器(直徑7公分,長度15公分),讓水源污染區的民眾,能使用此產品於小型水桶內,將桶內的污水淨化,改善飲水安全。「世界最小太陽能濾水器」將於12月23日(星期二)上午10時30分,假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中庭大廳召開發表記者會,並持續展出至12月31日(週一休館),歡迎有興趣民眾踴躍參觀。太陽能濾水器之詳細介紹請洽詢發明者查丁壬先生(02-23451980或請參閱:
www.solar-i.com/t-d23.htm   詳細資料
中華太陽能聯誼會e-mail: sol@solar-i.com 

台北市立天文館目前展出一項發明裝置,是全世界最小的太陽能濾水器,不用插電,就能過濾掉水中85%的雜質,2月份即將量產,到時候將送往非洲地區,幫助非洲當地,解決還沒有乾淨飲用水的問題



一塊太陽能板,加上一個小馬達和螺旋漿,這個超小型濾水器,就是查先生的最新發明!而發明這個太陽能濾水器,另一個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幫助非洲解決飲用水問題!因為衛生環境不佳,非洲地區像這樣生飲污水,感染各種疾病的,大有人在,現在只要將這個小型過濾器放在水桶內,利用太陽能,不用插電,2個小時,就能將水質淨化85%!



這台世界最迷你的過濾器即將量產,送往非洲,不過可別小看它,因為太陽能板壽命長達10年之久,這個過濾器也能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像是這組"魚菜共用裝置",結合濾水器原理,不只能種水耕草莓還能同時養觀賞魚,一舉多得



不管是最迷你的太陽能車,還是最迷你的太陽能濾水器,只要發揮創意,科技融入生活愈來愈容易.


微小型風力發電機


http://www.solar-i.com/S&Y/wss.htm



http://www.solar-i.com/S&Y/twwth.pdf


台灣中小學風力發電教師手冊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珙桐樹 (Davidia involucrata)(鴿子樹)圖.+銀杏﹑銀鵲樹﹑香果樹等許多古稀珍貴樹種


珙桐樹 (Davidia involucrata)(鴿子樹)圖.


 



      珙桐為古老的孑遺植物,學界稱其為“植物活化石 ”,北川境內分佈達4000餘畝,是羌族人心中的“神樹 ”,因花開色白且酷似白鴿,又被羌族同胞形象稱為“ 鴿子樹”,寓意和平友愛。


“贈台珙桐樹苗來自禹裏鄉禹穴溝,全部為人工培育的健康樹苗。”


珙桐樹是珙桐科珙桐屬落葉喬木,樹高15至20公尺,是中國特有植物,主要生長在貴州、湖北、四川等地。「珙桐樹」是大型落葉喬木,原產於大陸湖北、四川、貴州、甘肅及雲南省海拔700到1600公尺的雲霧帶中.

珙桐樹是著名的觀賞樹,葉子為卵圓形,每到夏初開花時,花序基部便展開兩片乳白色的大型苞片,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鴿子,故名「鴿子樹」。


  珙桐樹是距今6500-18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唯一物種。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地球上大部分地區的珙桐樹相繼滅絕,隻在大陸西南一些地區幸存下來。因此,珙桐樹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與“活化石”,也是國家一級瀕危保護野生植物。

  四川汶川地區的三江生態風景區自然生長著3萬多畝珙桐樹,是珙桐樹最集中的地方之一。這些生命力強大的古老植物在經歷過汶川特大地震后不僅幸運存活,而且枝葉繁茂,為人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希望。

  珙桐樹中果實的含油量達20%,可用作工業原料﹔珙桐材質優良,還是制作家具、雕刻藝術品的優質材料。


        1869年,一位法國神父在四川省穆坪看到了一種奇特的樹木,時值開花季節,樹上那一對對白色花朵躲在碧玉般的綠葉中,隨風搖動,遠遠望去,仿佛是一群白鴿躲在枝頭,擺動著可愛的翅膀。當時,他被這種奇景迷住了。自此以後,便引來許多歐洲植物學家。他們不畏艱險,深入到四川、湖北等地考察。


珙桐是著名的觀賞樹。葉子為卵圓形﹐有些像桑葉。珙桐的花最具特色﹐每到夏初開花時﹐它的花序基部便展開兩片乳白色的大型苞片﹐整個花序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鴿子﹔從樹下往上看﹐好像有無數只飛舞的白鴿落在樹上。因此人們又稱它為鴿子樹。珙桐的果實為青紫色的球形核果﹐10~11月成熟。核果包括薄薄的外果皮﹑肥厚多汗的中果皮和木質化的內果皮形成的核﹐核內常含一枚種子﹐很像桃的果實。珙桐在天然條件下更新能力較弱﹐因為它們的核殼堅硬﹐種子需要經過兩個冬季才能發芽。


據說國際城市日內瓦,家家都種有珙桐樹,可見人們對它的珍愛。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珙桐科 珙桐屬) 又名水梨子、鴿子樹,落葉喬木。


大熊貓的發現者法國神父大衛1900年前在四川穆平 (寶興)林區發現珙桐樹,很快引起了歐美植物學家的重視,紛紛來川尋找珙桐。1900年英倫園藝公司派遣植物學家威爾遜到中國搜集珙桐種子,1903年至1904年幾次將所採集的種子寄回英國繁殖。1897年,法國人法戈斯將他採集到的37枚珙桐樹種子送回法國栽種,但只有一枚發了芽,在異邦的土地上生長良好,並於1906年開了花。英國的威爾遜也於1903—1904年寄種於英國育苗種植,並開了花結了果。在法戈斯、威爾遜之後,西方對 “綠色熊貓”珙桐感到極大興趣的專家、學者多了起來,採集到珙桐種子的人也多了起來。於是,珙桐種植風摩一時,珙桐不僅在一些著名植物園中紮下了根,而且很快出現在歐美的許多城市和街頭,以後又陸續進入了普通居民的庭院,成了聞名中外的園林觀賞樹之一。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丹頂鶴(學名Grus japonensis)與鶴頂紅與砒霜的關連+蒙汗藥

丹頂鶴(學名Grus japonensis)與鶴頂紅與砒霜的關連


File:Mandschurenkranich.jpg




丹頂鶴(學名Grus japonensis),也叫仙鶴、白鶴(其實白鶴是另一種鶴屬鳥類)、鴜鷜、日本鶴,中國古籍文獻中對丹頂鶴有許多稱謂,如《爾雅翼》中稱其為仙禽,《本草綱目》中稱其為胎禽。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它是東亞地區所特有的種,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


丹頂鶴具備鶴類的特徵,即三長——嘴長、頸長、腿長。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傳說中的劇毒鶴頂紅(也有成鶴頂血)正是此處,但純屬謠傳,鶴血是沒有毒的,古人所說的「鶴頂紅」其實是砒霜,即不純的三氧化二砷,鶴頂紅是古時候對砒霜隱晦的說法。[來源請求]丹頂鶴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鳥體羽棕黃,黃色。亞成體羽色黯淡,2歲後頭頂裸區紅色越發鮮艷。


丹頂鶴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遷徙,只有在日本北海道是當地的留鳥,不進行遷徙,這可能與冬季當地人有組織的投餵食物,食物來源充足有關。


丹頂鶴的棲息地是沼澤和沼澤化的草甸,食物主要是淺水的魚蝦、軟體動物和某些植物根莖,以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


丹頂鶴成鳥每年換羽兩次,春季換成夏羽,秋季換成冬羽,屬於完全換羽,會暫時失去飛行能力。


丹頂鶴的鳴聲非常嘹亮,作為明確領地的信號,也是發情期交流的重要方式。


丹頂鶴屬於單配製鳥,若無特殊情況可維持一生。每年的繁殖期從3月開始,持續6個月,到9月結束。它們在淺水處或有水濕地上營巢,巢材多是蘆葦等禾本科植物。丹頂鶴每年產一窩卵,產卵一般2~4枚。孵卵由雌雄鳥輪流進行,孵化期31~32天。雛鳥屬早成雛。




砒霜: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原名"砒石",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市售信石分红信石及白信石二种,但白信石极少见,故主要为红信石,其加工制品为砒霜。本品的原矿物主要为砷华,但也有用毒砂或雄黄加工制造而成的。http://www.100md.com/Html/Dir0/22/23/95.htm


【相关文章】
砒霜中毒急救法
砒霜能治肝癌?!
砒霜要治白血病
砒霜鏖战白血病
卸妆油:不要砒霜要蜜糖
莫让食用油变砒霜
外遇:“裹着糖衣的砒霜”
急性砒霜中毒的应急法
急性砒霜中毒的应急法
砒霜治病是真的吗?
男子吃砒霜5次不死
砒霜古今应用探讨
海鲜+维生素C=砒霜
中药四百味(砒霜(信石))
砒霜等41种农药将禁用
剧毒砒霜能治口腔癌?!
砒霜缘何能治白血病
野医拿错药 砒霜毒死人
急性砒霜中毒的应急法
砒霜中毒怎样急救?
食砒霜中毒后怎么办?
砒霜可“毒杀”肝癌细胞
砒 霜 竟 是 治 癌 良 药
砒霜可治晚期肝癌
砒霜可改善肺癌化疗耐药状况
盐汤:早上如参汤,晚上似砒霜
砒霜及靛玉红等中草药为抗癌新药
南京砒霜治疗大肠癌研究通过鉴定
砒霜 能让恶性胸腹水“退潮”
祛斑美白:小心你的脸吃“砒霜”
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
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
7吨砒霜坠入珠江上游!广西展开急救
台湾医师用砒霜治血癌 称无后遗症
研究表明:砒霜能治口腔癌
我“砒霜疗法”治癌获国际公认
中药世界关注 砒霜获准治癌
砒霜新用:治癌的“兜底模式”
砒霜在美国获准用于治癌
信宜庸医砒霜治脚癣出人命
伟哥可治糖尿病 砒霜有抗癌疗效
澄清“砒霜治疗白血病”的误传
毒药砒霜有望挑战“癌中之王”
砒霜致耳腐蚀伤并发面瘫1例
变毒药为良药 砒霜提取亚砷酸治疗癌症
苏大附属医院运用砒霜治白血病疗效令人满意
沙丁鱼、鲔鱼罐头含砒霜过量伤神经系统
科学家发现爱吃砒霜的细菌 可净化水源
以毒攻毒神奇中药 血癌克星砒霜征服全球
研究表明:砒霜能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生长


-------------------------------------------------------------



研究:砒霜有助延長罕見白血病患存活時間


更新日期:2007/06/04 07:35



(法新社芝加哥三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昨天表示,謀殺案中常見的砒霜,可能大幅延長罕見白血病患的存活率。


威基森林大學浸信醫學中心的鮑爾教授說,將砒霜併入白血病傳統療法,可讓病患延長性命、避免復發,效果相當驚人,病患有天或許還能只使用砒霜藥物,略過化療過程。(讀者看到這裡說的ㄧ句話,其效果相當驚人,或許有天病人可以略過化療過程,我國中醫早就做到這點,我詳述於下給讀者聽)


鮑爾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於芝加哥舉行的會議上,發表這份研究時表示:「研究重新定義了照顧的標準。」(西醫讓我感覺有逐漸在追上中醫的腳步中,中醫藥需要警惕了)


賓州Cephalon藥廠製造、以「Trisenox」為名販售的三氧化二砷(砒霜),已獲准供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復發的病患使用。(中醫使用砒霜已經經歷千年,這是ㄧ點都不足為奇的案例)


治療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一般會以化療搭配A酸,有七到八成病患因此長期減緩症狀。(結果還是中毒而死亡,化療是真正的致命原因,病人不是死於癌症的)


但約兩成五病症復發、不再對標準療法有反應的患者,就可以使用三氧化二砷。(其實是都可以使用砒霜,他們替西藥廠保留一點面子)


鮑爾在國家癌症研究所贊助的研究中,在新近診斷出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五百一十八名病患身上,比較砒霜與標準療法,發現兩百六十一名使用砒霜的病患中,三年後的存活率高達八成六,使用標準療法治療者,存活率則為七成七。(西醫最會使用存活率這個名詞來混淆視聽,其實就是可以活多久的意思)


鮑爾說:「使用砒霜者,只有五人復發,佔全部病患的百分之二,結果相當驚人。」(他們只知道使用砒霜一味藥,效果就如此好,而正統中醫是使用複方砒霜,效果必然加倍)


與會醫師都同意,Trisenox將被當作化療後第一個使用的藥物。(一旦使用砒霜後,根本就不須要化療了)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摩爾醫師說,未來將測試病患能否只使用砒霜,略過化療過程。(對了,我肯定告訴讀者,一旦使用砒霜後,化療就不用了,而且化療本來就是無效又殺人的治療)


評論


    砒霜這藥是名藥,但是因為過去許多人吃砒霜自殺或是利用砒霜來下毒於是名藥沉淪至今已經無人敢用我跟讀者說如果我使用砒霜的話就不須要用到生附子烏頭硫磺等熱藥了就是因為國人都知道砒霜是毒藥我如果跟病人說我開的藥中有砒霜我敢保證病人當場就被嚇死掉就是因為我在使用上有顧忌所以一直沒有用到這名藥現在我利用這個機會來跟世上所有中醫與中國人介紹一下砒霜讓大家都能認識一下這名藥


    砒霜又稱為白信石就是白砒是從砒石煉成白霜者這砒霜服用劑量如超過一錢就會致命就是這點嚇倒了中醫因此無人願意使用而砒霜卻是治療臟腑沉寒的要藥使用得當效果非常迅捷現今西藥中許多補血提神的藥物中都含有輕微劑量的砒霜在內面黃肌瘦的病人服用後立刻就見氣色好轉是可以令人長生駐顏的藥物其藥效何僅止於治療癌症而已一般正常我國正統中醫使用砒霜時的妓劑量是每次約一釐到一分最多,一次劑量是不會超過一錢的,過之則死,只要能夠控制好劑量,就成為治療重病的良藥,現在在臨床上治療癌症時,所遇到的各類癌症,幾乎都是臟腑有沉寒在,癌症因寒而生,因熱而去。我之所以使用生附與硫磺就是取其藥物的熱性,配合鹹能軟堅的藥物在一起使用,才得以治療癌症,如果病人不懂砒霜是什麼,我使用砒霜在沒有顧忌之下,治病效果必然加速而且加倍,由於耽心病人不懂砒霜是名藥,只知可以殺人,造成我無法放手去治療,因此只得退而求其次使用生附與硫磺,經方用藥的極限是無窮無盡的,主要處方再配合這些單味的名藥一起使用,治起病來又有何之難呢?


  砒霜中毒症狀第一是五臟欲裂感,第二是腹部大痛,第三是舌必伸出,學者遇到這種病情時請記住,過去中醫是使用大吐大下之法來去毒,像所謂瀉毒神丹,就是當歸三兩,大黃一兩,白礬一錢,甘草五錢,水煎飲之,大下則生,否則必死。如果是剛中毒未久,可以用雞蛋二十個打混後,加入明礬末三錢灌下,吐出再灌,吐盡自愈


  讀者看看我國中醫對於砒霜的記載是否多於上篇報導,而今西方醫學已知砒霜之效,國人再不發揚中醫藥,將來要學真正的醫學時,就必須到美國來學,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大家請看這張病人手掌的照片,看手掌顏色是我們中醫的望診技巧之一,掌心屬心,現在出現青黃之黯色,青色是寒重,黯黃色是血虛造成,我們中醫還可以利用看手掌的顏色,來斷定尿毒症病人的病情如何,比方說病人手掌心出現黑色一寸方圓大小,就表示尿毒已經進入心臟,如果吃中藥後,越吃顏色就越黑,表示病情惡化,越吃顏色越粉紅,就表示病人好轉中,這樣大家明白了嗎?下次我貼一張給大家看,就更容易懂了


---------------------------------------------------







  1. 請問砒霜的功用是什麼 在新的視窗中打開此搜尋結果


    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14世紀瑞士的醫學家首先將鉛、鐵、硫酸鉀、砒、硫酸銅納入藥典,指出人體必有之三氧化二砷成分,共約0.43公絲,甲狀腺中約含0.17公絲,是人體不可缺少之元素之一。依環保署毒性化學物資料顯示,三氧化二砷食入的致死量為1 - 2.5 mg/kg。每日極量為0.005~0.015公克,

    分類: 中醫   時間:2005/10/18

  2. 砒霜是什麼?(20) 在新的視窗中打開此搜尋結果
    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14世紀瑞士的醫學家首先將鉛、鐵、硫酸鉀、砒、硫酸銅納入藥典,指出人體必有之三氧化二砷成分,共約0.43公絲,甲狀腺中約含0.17公絲,是人體不可缺少之元素之一。依環保署毒性化學物資料顯示,三氧化二砷食入的致死量為1 - 2.5 mg/kg。每日極量為0.005~0.015公克,

    分類: 其他   時間:2005/04/30

  3. 砒霜是什麼 在新的視窗中打開此搜尋結果
    動物實驗證實 砒霜治療子宮頸癌極具潛力對於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 半數病例有緩解機會砒霜提煉新藥 可治白血病砒霜治肝癌效果明顯以上是找了多個醫學網站得知砒霜可治病的功能「砒霜」是一種劇毒藥,其形態為白色粉末,呈細毛狀或八面體結晶,其切面凹凸不平,物理性質為無臭、無味,並可溶於溫水、乙醇、酸類以及鹼類等溶

    分類: 用藥資訊   時間:2005/05/13

  4. 砒霜是怎麼作成的? 在新的視窗中打開此搜尋結果
    動物實驗證實 砒霜治療子宮頸癌極具潛力對於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 半數病例有緩解機會砒霜提煉新藥 可治白血病砒霜治肝癌效果明顯以上是找了多個醫學網站得知砒霜可治病的功能「砒霜」是一種劇毒藥,其形態為白色粉末,呈細毛狀或八面體結晶,其切面凹凸不平,物理性質為無臭、無味,並可溶於溫水、乙醇、酸類以及鹼類等溶

    分類: 化學   時間:2005/05/18

  5. 砒霜是誰發明的??? 在新的視窗中打開此搜尋結果
    醫學 動態 美核准以砒霜治療血癌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剛核准以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某種類型的血癌,藥物專家史瓦涅說,這是讓人大開眼界的發展。  用砒霜治療的血癌名稱是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每年約有八百人的血液和骨髓遭受這種致命癌

    分類: 歷史人物   時間:2005/03/02

  6. 砒霜是什麼??這是古代小說裡才有的?? 在新的視窗中打開此搜尋結果
    砒霜 是真的!!!!「砒霜」是一種劇毒藥,其形態為白色粉末,呈細毛狀或八面體結晶,其切面凹凸不平,物理性質為無臭、無味,並可溶於溫水、乙醇、酸類以及鹼類等溶劑中。砒霜一旦加熱,則會發出類似蒜頭的臭味。在中國傳統醫療中,亦曾用砒霜來治療某些病症,但事實上,任何砷化合物皆具有毒性。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

     


  7. 轉變為有毒的三鉀砷 (即亞砷酸酐 ) ,又稱為三氧化二砷,其化學式為 (As203),這就 是人們俗稱的砒霜 !-----------------------------------------------------------


  8. 蒙汗葯最早見於水滸傳,他的成份有幾種講法:




  9. “押不廬”說:李時珍《本草綱目》指出這是一種來自西域的草本植物,麻痺效果驚人,“加以刀斧亦不知”!但此植物僅生於西土,能否在中原廣泛移植,李時珍並無提及,故蒙汗藥是否由此製成,並未得到廣泛認同。


     “草烏末”說:這是指用草烏研磨而成的末。草烏是中醫常用藥,有劇毒,明代《普濟方》有“草烏散”之記載,其主藥便是草烏,臨床上正是作為麻醉藥之用,故“蒙汗藥”也有可能是由草烏末所製。







  10.  傳說中的蒙汗藥里究竟含有什麼成分?明代梅元實的《藥性會元》中稱:「曼陀羅與川烏、草烏合末,即蒙汗藥。」曼陀羅花,即洋金花。《本草綱目》上說:「此花采釀酒飲,令人笑舞。」「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陰干,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

     曼陀羅及其同屬植物紫花曼陀羅、無刺曼陀羅、白曼陀羅、毛曼陀羅等都有類似的作用。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生物鹼:東莨菪鹼、莨菪鹼、阿托品。它們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是以抑制為主,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還能增強其他鎮痛藥的作用。用曼陀羅作麻藥,主要就是靠它的上述藥理作用。用曼陀羅也有副作用,可出現口乾、皮膚乾燥、瞳孔散大、脈搏加快、顏面潮紅,甚至血壓下降而致死。川烏、草烏中含有烏頭生物鹼,能使局部皮膚粘膜的感覺神經末梢麻醉,使知覺喪失,從而產生鎮痛作用,它們和曼陀羅花合用,能夠加強鎮痛作用,并且能相互抵消它們各自的副作用,如川烏、草烏能對抗曼陀羅花引起的心率加快的副作用,而川烏、草烏所引起的流涎、出汗、腹瀉等副作用都可用曼陀羅花來消除。它們相互配合,增強了藥物的有利作用,降低了副作用,真是相得益彰。

     現在用曼陀羅花製劑麻醉之後,可用毒扁豆鹼來催醒。如發生曼陀羅花中毒,可用綠豆皮、金銀花、連翹、甘草等煎水來解毒。

     關於迷藥可否迷倒人,中西醫觀點不同。西醫表示,麻醉一個人是一件複雜事情,吸入麻醉氣體要在密封環境下進行,西方醫學中沒有迷煙存在,況且迷煙暴露於空氣中會四散,根本難將人迷魂。 

     但中醫持相反論調,有些中藥可以製造迷煙,例如曼陀羅、天仙子、山茄子、長春花等,這些中藥迷煙具麻醉成分,一般人嗅後會站立不穩、神志恍惚。該中醫又謂,每個人對迷煙反應不同,有些人較敏感,甚少分量已神志不清。 

     而現今科技下,倒是在網路上流傳著許多可怕的迷藥消息,這表示…東西不要亂吃。


    “曼陀羅花”說:曼陀羅花又名洋金花、山茄花,有大毒,原產於廣西,根據宋朝醫家竇材《扁鵲心書》的記載,以此作為麻醉藥應用於外傷治療,在南宋時期已經相當普遍。因此比較多人(尤其是研究中醫學的人)認同蒙汗藥是由此藥製成。


     “醉魚草”說:醉魚草又名鬧魚花,屬馬錢科落葉灌木,有毒性。顧名思義,其麻痺性能,對魚類尤甚。主張此說者也大不乏人,但書中作者認為,此藥毒性過於峻烈,似不合蒙汗藥只“醉人而不傷人”之旨。


    古之蒙汗藥,其所用藥物大抵不離上述四種說法,當中以第三種說法最為多人認識,亦最多人認同,但始終沒有定論。古之蒙汗藥,猶如今日社會所說之迷暈藥一樣,未必一定由固定之藥物製成,只要具備相同或類似之作用,即可統稱之為蒙汗藥,如是者,則上述諸說皆可成立,甚或尚有其他藥物也不足為奇。不過,無論是蒙汗藥或是迷暈藥,皆有負面感覺,不若麻醉藥之名,感覺來得正面,但藥之為物,正如刀之兩面,可殺人亦可救人,世事萬物,存乎一心而已。



    參考資料 http://www.vassarcmc.org/tcm_int-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