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元前111年,漢武帝滅掉「南越國」起,直到10世紀中葉為止,約有1000年以上的歲月,越南在中國的統治之下。
越南的知識份子,學習漢文,讀中國古典、詩文,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13~14世紀,越南人為了表達越南的口語,考究漢字,而發明了俗字「字喃」(Tyu Nomu)。這是依漢字的形聲和會意,造字而成,其現存的最古資料,是在寧平(Ninh Binh)的護城山,有1343年建的碑文存在。
1789年,阮氏王朝,採用「字喃」於公文上,獎勵將四書五經,翻譯為字喃。19世紀後半葉,阮朝統治的越南,受到法國侵略,領土逐漸被蠶食。1883~85年中法戰爭,中國戰敗後,簽訂天津條約,越南全部領土,歸法國統治。1885年傳教士羅德(Alexandro de Rhode),創造羅馬字為越南文字。1887年,越南被併括在法屬印度支那(後改稱中南半島)。阮朝在名義上,維持為「安南」的統治者,實權掌握在法國總督所任命的安南理事長官手中。
法國殖民主義者認為,以儒教為基礎的科舉制度,會成為「反法國運動」的溫床,遂於1918年,廢除科舉制度,並施以法語為基礎的法國式教育,整編越南的小學、中學、大學,同時禁止越南人使用漢字,而改用傳教士所創羅馬字化的越南文字,成為新的越南「國語」。自此,越南的「國語」在殖民地時代,因法國政府強制普及,至今認識「字喃」的人幾乎不存在了。
越南本來就有儒教與佛教傳播,佛教是經由中國傳入的,越南的宗教幾乎都是從中國傳入的,甚受中國儒教影響。舉凡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或是神農、老子、文昌、關帝、屈原等,中國的祭祀活動,也同樣在越南舉行。但是越南的漢字,經過「字喃」的口語,再演變為羅馬拼音字後,就喪失了漢字原來的生命力。由此可見,法國殖民地政策,所造成的後遺症,影響深遠。
這是越南的漢字(字喃)文字.
http://www.de-han.org/vietnam/gigian/ianpian/ianpian.htm
喃字主要以漢字為邊旁部首,用意聲合字法造字。這種喃字不是形聲字,而是意聲字。
- 例如越南語的「Năm」為「年」的意思,喃字將之寫作「𢆥」,借「南」字表音,借「年」字表意。
漢字「媽」是形聲字,「馬」是聲旁,表示該字讀如「馬」。「女」是形旁,表示該字字義和女性有關,但是該字的意思不等同於「女」字。 喃字「𠀧」是意聲字,「巴」是聲旁,表示該字讀如「巴」。「三」是意旁,表示該字的意思等同於「三」字。 喃字纔有意聲字,漢字基本沒有這種造字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