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搖」原來是一顆星星........「招搖」是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又叫搖光、瑤光或招遙。
《禮記》規定,軍隊出征時的儀仗,要有象徵東、西、南、北的四面旗幟按照前、後、左、右的次序豎立起來,居中的則為最重要的「招搖」旗,因此「招搖」被附會為破軍星,又引申出張揚的意思。
「天作孽」原來是月食..........傳說月亮上有隻蟾蜍(蝦蟆),喜歡吃吳剛砍伐的那棵桂樹,因此古人用「蝦蟆抱桂」稱月食。
唐代詩人盧仝有一首名為〈月蝕詩〉的奇詩,其中寫道:「傳聞古老說,蝕月蝦蟆精。」又寫道:「嗚呼,人養虎,被虎齧。天媚蟆,被蟆瞎。乃知恩非類,一一自作孽。」就像人養虎一樣,上天諂媚的是蝦蟆;又如同人養虎被虎吃掉一樣,上天諂媚蝦蟆,最終也被蝦蟆吃瞎了眼。
「鴛鴦」原來是指兄弟.....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鴛鴦的特性,也就是鴛鴦不能落單,否則就會相思而死。
《昭明文選》收錄的蘇武與李陵詩中吟詠道:「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商。」蘇武形容自己和李陵以前是像鴛鴦一樣的好兄弟,如今卻如同參星和商星,一顆在西,一顆在東,此出彼沒,永遠不能再相見了。到了唐朝,詩人們才開始用鴛鴦比喻恩愛夫妻。
「牢騷」原來是刷馬時的哀歎.......「牢騷」和「發牢騷」,毫無疑問最早都和畜圈裡的馬有關。
馬和馬車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趕馬車的人被稱為御者,因為幹的是體力活兒,所以地位低下。一天勞累下來,晚上還要在馬圈裡刷馬。伴隨著馬的擾動,御者不免哀歎自己的身世,有抱負的人更有懷才不遇之感。
「得過且過」原來是鳥叫聲....「得過且過」原來是來自一種鳥的寓言故事,這種鳥叫寒號鳥。寒號鳥夏天羽毛豐盛,冬天毛都褪盡了,晝夜鳴叫,像一個苦孩子,因此稱為「寒號」。盛夏的時候,寒號鳥羽毛豐盛,文采絢爛,因此常常自鳴得意地叫道:「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到了深冬嚴寒之際,寒號鳥的羽毛全部脫落了,就像初生的小鳥兒一樣,悲鳴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三長兩短」原來是捆棺材的方法.....在日常口語中,人們忌諱直接說死亡,於是會委婉地用「三長兩短」來代替。「三長兩短」同時還用來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
原來,在古代「三長兩短」竟然是指棺材的捆縛方法!古時候的棺木沒有釘子用,於是就用皮革將棺材和棺蓋捆束在一起,縱的方向木板短,因此只需捆兩道即可。橫的方向木板長,因此必須捆三道。這就是「三長兩短」最初的出處。
「怪哉」原來是一種訴冤的蟲子.......漢武帝到甘泉宮去遊玩,在馳道發現了一種蟲子,全身都是紅色,像人一樣有頭有牙有齒有耳有鼻子,可是誰都沒見過這種蟲子,也沒人認識。漢武帝於是派東方朔前去察看。
東方朔回稟:「此蟲名叫『怪哉』,是被關押到監獄裡的無辜之人憂愁抱怨、仰首歎息的時候發出的聲音。這種哀怨的聲音就是『怪哉怪哉』,因此感動上天,誕生了這種蟲子。此地一定是當年秦朝的監獄。」
「連理」原來是兩棵樹........................「心腹」和「爪牙」原來都是讚美的詞
「杜撰」原來是姓杜的在撰寫嗎?..........「千金」原來是指男孩兒
「小鳥依人」原來是形容男人...............「怪哉」是一種訴冤的蟲子
「教授」原來是一種官銜.....................「笨蛋」原來並不笨
「上當」原來是上當鋪典當..............「魂飛魄散」的「魂」為什麼會「飛」?「魄」為什麼會「散」?
「打交道」為什麼要使勁地「打」?........「青樓」為什麼會變成妓院
「楷模」原來是兩棵樹!.....楷樹就是黃蓮樹,別的樹茂盛時,它卻像個枯樹樁子;隆冬時別的樹葉都落光葉子,它反而長出茂盛的枝條。孔子墓前種了很多楷樹,就是象徵孔夫子不同流俗,直道而行。而在周公的墓旁,則種滿一種模樹,它的葉子很特別,春夏秋冬分別呈現青、紅、白、黑的不同顏色,正好都是古代的正色。所以這兩種樹正好象徵周公和孔子的正和直,後人就把「楷模」用來稱讚模範的行為。
「滑稽」原來是一種酒器!.....原來,古時候「滑稽」是一種流酒器,即酒注子,後世俗稱「酒過龍」,用來往杯中斟酒,酒注子裡面酒一直是滿的,所以當時形容很會表演的俳優(類似今日的說唱演員)「詞不窮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
「翡翠」原來是一種鳥......《說文解字》中說:「翡,赤羽雀也。雄赤曰翡,雌青曰翠。」可見翡翠本來是一種鳥,因顏色不同而區分雌雄。當緬甸玉傳入中土後,人們一看到緬甸玉的極品,呈現出柔潤豔麗的淡綠和深綠色的玉時,腦子裡立刻呈現出翡翠這種美麗的鳥和牠美麗的羽毛,於是便把緬甸玉的極品命名為「翡翠」。
「感冒」原來是官場用語.....「感冒」是大家都常見的流行病,可是沒有任何一部中醫典籍中有記載「感冒」一詞。原來,「感冒」這個常用語最初卻是來自官場。古代的官員晚上輪值守夜的時候,如果想找藉口回家躲懶休息,就會在請假簿子上登記,還把這簿子美其名叫「感風簿」,會用「感風」是因為醫書上有說,風、寒、暑、濕、躁等等都是病因。而「感冒」這個詞的出現,則是感風之後仍然「帶病」堅持工作,終於病情全面爆發了,不得不請假啊!
「骯髒」原來是讚美的詞.............................「門外漢」原來是指蘇東坡
「風調雨順」原來是四大金剛.......................「縣官」原來是稱呼皇帝
「大放厥詞」原來是稱讚別人文章寫得好..........「一抔黃土」為什麼是指墳墓?
「一瓣心香」為什麼不能用於男女愛慕?..........「人中翹楚」為什麼是指傑出的人?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人浮於事」本來是廉潔的行為
「八拜之交」真的是拜了八次嗎?....................「十惡不赦」是哪十惡?
「丈夫」的稱謂是怎麼來的?..........................「三寸金蓮」是誰發明的?
「三生有幸」是如何變成客套話的?................「三姑六婆」是哪三姑跟哪六婆?
「三教九流」實際是指那些職業?..................「上下其手」是調戲女性嗎?
「丫鬟」的稱謂是怎麼來的?........................「乞丐」僅僅指乞討之人嗎?
「大快朵頤」為什麼是形容大飽口福?............「大放厥詞」原來是讚美文章寫得好
「山呼萬歲」是怎麼來的?...........................「不稂不莠」是貶義詞嗎?
「五服」之親是什麼親?..............................「五花八門」是哪「五花」跟哪「八門」?
「五雷轟頂」是五種雷還是被雷轟五次?.........「公主」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天之驕子」是指誰?................................「天字第一號」的來歷是什麼?
「天衣無縫」原本是佛教用語.......................「天花亂墜」是會說漂亮話嗎?
「弔唁」原來是兩件事................................「支吾」的複雜由來
「方丈」本來是一座山................................「月老」為什麼是指媒人?
「毛病」為什麼跟「毛」有關?....................「牛鬼蛇神」原來是佛法的守護神
「半老徐娘」為什麼姓徐?..........................「市儈」最早是罵人話嗎?
「打秋風」為什麼是形容敲詐?....................「瓜葛」為什麼是指遠親?
「甘露」到底是什麼東西?..........................「生日」的過法古今有別
「白日見鬼」原來是指清水衙門....................「伉儷」是形容哪種夫妻?
「先輩」就是指前輩嗎?.............................「吃醋」的由來是什麼?
「合同」的稱謂是怎麼來的?.......................「在劫難逃」的「劫」是多久?
「奸細」的稱謂是怎麼來的?.......................「老夫」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老而不死是為賊」不是罵人的話.................「老鴇」為什麼變成妓院老闆娘的蔑稱?
「肉眼凡胎」原本是佛教用語.......................「行李」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別來無恙」是怎麼變成問候語的?..............「含沙射影」的竟然是種怪蟲
「孝子」是指孝順的兒子嗎?.......................「床笫」能寫成「床第」嗎?
「忍辱負重」原本是佛教用語.......................「每況愈下」的本意是什麼?
「沆瀣一氣」為什麼會變成貶義詞?..............「沐猴而冠」是給猴子洗澡嗎?
「良家婦女」有哪些資格的限定?.................「赤子」原來是指嬰兒
「走後門」出自滑稽戲?.............................「足下」為什麼是尊稱?
「呵呵」是蘇東坡發明的嗎?.......................「和尚」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妯娌」的稱謂是怎麼來的?.......................「姑息」為什麼會養奸?
「孤注」竟然指的是人................................「官銜」為什麼是指官位?
「定心丸」的藥方是什麼?..........................「拐杖」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東西」為什麼不叫「南北」?....................「東床快婿」最早是指誰?
「河東獅吼」是誰在吼?.............................「狗拿耗子」並沒有多管閒事
「空手套白狼」的「白狼」是什麼動物?........「虎威」竟然是老虎身上的骨頭
「門外漢」原來是指蘇東坡..........................「門神」的來歷是什麼?
「附庸風雅」是在諷刺人嗎?.......................「城隍廟」的「城隍」是什麼神?
「客氣」是如何變成客套話的?....................「拾人牙慧」拾的到底是什麼?
「洒家」其實不是和尚的自稱.......................「流蘇」最早是什麼東西的裝飾?
「狡猾」本來是一項罪名.............................「相公」為什麼變成男妓的稱謂?
「相好」的稱謂來自「女大十八變」..............「秋決」為什麼要在秋天殺人?
「英雄」本來跟性別無關.............................「面首」為什麼是指男寵?
「風調雨順」竟然是四大金剛.......................「食指大動」為什麼是形容口福?
「首級」為什麼是指腦袋?..........................「冤家」可恨又可愛
「宴爾新婚」是祝福語嗎?..........................「家累」本來是指家財萬貫
「弱冠」是指幾歲的男子?..........................「旁門左道」為什麼是指邪道?
「時髦」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的?..............「書香」的「香」究竟是什麼香?
「破天荒」為什麼是形容新鮮事?.................「耗子」為什麼變成老鼠的別稱?
「胭脂」的稱謂是怎麼來的?.......................「胴體」可以用來形容女人裸體嗎?
「酒保」的稱謂是怎麼來的..........................「馬匹」為什麼用「匹」作單位?
「馬桶」為什麼用馬來命名?........................「馬路」是專供馬走的路嗎?
「高足」原來跟馬有關係..............................「鬼祟」的「祟」到底是什麼?
「假寐」是假裝睡覺嗎?..............................「婊子」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康莊大道」是條什麼樣的路?......................「張冠李戴」的「張」和「李」究竟指誰?
「敗家子」的稱謂是怎麼來的?......................「淑女」是形容文靜的女子嗎?
「荼毒」為什麼有殘害的意思?......................「訛詐」的「訛」是一種神獸?
「野狐禪」原本是佛教用語............................「閉門羹」原來是出自妓女之手
「寒毛」就是「汗毛」嗎?............................「尊嚴」本來是對父母的敬稱
「弼馬溫」到底是什麼官?............................「悲觀」是消極失望嗎?
「掣肘」為什麼是指阻撓?............................「渴睡」是渴望睡覺嗎?
「登徒子」是好色之徒嗎?............................「貂蟬」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買春」本指去買酒.....................................「貼身」本來是指陪嫁的妾
「開門七件事」是哪七件事?.........................「陽臺」本來是指男女歡會的場所
「雅量」本來是形容酒量很好.........................「順手牽羊」是如何變成貶義詞的?
「黃花閨女」為什麼是指處女?......................「傻瓜」的「瓜」是什麼瓜?
「想當然」最早是想什麼?............................「愛屋及烏」是愛屋子嗎?
「感冒」原來是官場用語...............................「斟酌」本是兩種倒酒方法
「暗送秋波」為何是「秋波」?......................「楷模」本來是兩棵樹
「歇後語」是怎麼演變來的?.........................「溜鬚」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滑稽」竟然是一種酒器...............................「煙草」竟然可止悲痛
「煙視媚行」是形容女子風騷嗎?...................「禁臠」是什麼東西?
「筷子」的稱謂是怎麼來的?.........................「落成」本來是一種祭禮
「跳出三界外」是指哪三界?.........................「雷同」為什麼跟打雷有關?
「僥倖」為什麼會有意外的意思?...................「對手」為什麼跟「手」有關?
「漢子」本來是罵人的話...............................「禍起蕭牆」為什麼是形容內亂?
「翡翠」本來是一種鳥..................................「蒙汗藥」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骯髒」本來是讚美的詞...............................「鼻祖」為什麼跟鼻子有關?
「齊人之福」是豔福嗎?...............................「墳墓」在古今有什麼差別?
「彈冠相慶」是壞人互相慶賀嗎?...................「彈指之間」有多久?
「器重」為何表示重視?...............................「曇花一現」的「曇花」是什麼花?
「橫死」是什麼樣的死法?............................「獨佔鰲頭」為什麼是指第一名?
「縣官」竟然是皇帝的稱謂............................「鮑魚之肆」為什麼奇臭?
「孺子牛」是扮做誰的牛?............................「戴綠帽」為什麼是男人的奇恥大辱?
「膾炙人口」跟食物有關嗎?.........................「褻瀆」為什麼是指冒犯?
「謠言」是如何變成貶義詞的?......................「獵豔」和「漁色」的用語是怎麼來的?
「藏拙」是自謙之詞嗎?...............................「蟬聯」為什麼跟蟬有關?
「雜種」之類罵人話的起源............................「鞦韆」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疆場」的「場」本來是錯別字......................「難兄難弟」是同病相憐嗎?
「饅頭」的稱謂是怎麼來的?.........................「爛醉如泥」的「泥」本來是種蟲子
「續弦」為什麼是指男人喪妻再娶?................「囊中羞澀」不是形容貧窮
「蠶室」是用來養蠶的溫室嗎?......................「靈犀」本來是一種神獸
「鑽進錢眼裡」最早是罵誰?
「感冒」原來是官場用語 .........「感冒」是常見的流行病,可是沒有任何一部中醫典籍中有記載「感冒」一詞。原來,「感冒」這個常用語最初不是醫學術語,而是來自官場,是一個官場專用語。
宋朝有專門的機構分掌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等事務,這些機構是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和祕閣、龍圖閣等閣,通稱「館閣」。按照規定,館閣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員值夜班,以防圖書被盜,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請假簿上寫上這麼一句:「腹肚不安,免宿。」當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種相沿成習的藉口。請假不能連續超過四天。因此館閣的官員們俗稱這本請假簿為「害肚曆」。這一則記載出自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原文是:「館閣每夜輪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則虛其夜,謂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過四,至第五日即須入宿。遇豁宿,例於宿曆名位下書:『腹肚不安,免宿。』故館閣宿曆,相傳謂之『害肚曆』。」
南宋時期,時為太學生的陳鵠也在館閣中供職,陳鵠喜歡別出心裁,他在《耆舊續聞》一書中記載了自己的發明:「余為太學諸生,請假出宿,前廊置一簿,書云『感風』,則『害肚曆』可對『感風簿』。」陳鵠偏偏不願意寫「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寫上「感風」,還沾沾自喜地聲稱「感風簿」跟「害肚曆」可謂一聯絕對。
陳鵠創造的「感風」一詞其實是有來歷的。與他同時期有個中醫學派,史稱「永嘉醫派」,創始人叫陳無擇,他寫了一部醫書《三因方》,將複雜的疾病按照病源分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三種:外因稱「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內因稱「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不內外因指虎狼毒蟲等意外疾病。陳鵠於是很具創意地把外因之首的「風」信手拈來,前面冠上一個「感」字,「感」者,受也,故稱「感風」。「感風簿」一詞從此開始風靡官場。
到了清朝,「感風簿」演變成了「感冒假」,成為官員請假休息的託辭。清朝學者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一書中說:「按今制官員請假,輒以感冒為辭,當即宋時『感風簿』之遺意。」清朝官員的創意在於將「感風」變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風之後仍然帶病堅持工作,終於病情全面爆發了!
從官場發源,「感冒」一詞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口語。人人都會感冒,人人都會說「感冒」這個俗語,可是它有趣的來歷卻全被遺忘了。
「大放厥詞」原來是讚美文章寫得好....... 「大放厥詞」是一個成語,指夸夸其談,大發謬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貶義詞。不過,這個成語最早卻是一個道道地地的褒義詞!這個成語出自韓愈所寫的《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即唐朝著名的文學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的散文豐富多彩,是公認的散文大家。他死後第二年,韓愈為他寫了一篇祭文,其中有這樣兩句:「玉佩瓊琚,大放厥詞。」玉佩和瓊琚都是古人佩戴的玉制裝飾品,韓愈用這兩種精美的玉器來比喻柳宗元的文章。「厥」是代詞,他的,「大放厥詞」意思就是柳宗元文章文采斑斕,鋪陳的辭藻華麗。
明朝名臣劉伯溫為宋景濂文集寫的序言能夠更清楚地看到「大放厥詞」的語義:「先生天分至高,極天下之書無不盡讀,以其所蘊,大肆厥辭。」這個對文人的文章極盡讚美之能事的成語,演變到今天,居然成了一個語感很重的貶義詞!真是匪夷所思。
「橫死」是什麼樣的死法?..... 「橫死」跟「死於非命」的意思一樣,都是指因意外的災禍而死。「非命」的反義詞是「正命」,儒家認為順應天道,得其天年而死為「正命」,孟子在《盡心》一文中解釋道:「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橫」的本義是門框下部的橫木,當作形容詞、副詞時引申為不順理、不尋常,因此「橫死」就解釋為不尋常的死、意外之死。這裡的「橫」讀作ㄏㄥˋ,比如「橫財」意為僥倖獲得的財物,「橫禍」指意外的災禍,等等。
「橫死」這一俗語出自唐玄奘之手,是他翻譯《藥師經》的用語。《藥師經》中共羅列了九種橫死,分別是:「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佑,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為火焚。五者,橫為水溺。六者,橫為種種野獸所啖。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除此之外,「其餘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按照佛教的說法,橫死屬於惡業招致的惡果。
很多佛教用語一旦進入人們的日常口語,立刻就被廣泛使用。據《宋書》記載,南北朝宋孝武帝劉駿殘暴非常,連德高望重、頗受禮遇的柳元景私下裡都惴惴不安,時刻擔心著哪一天禍延己身。幸好劉駿很快就駕崩了,柳元景和當朝大臣相互慶賀:「今日始免橫死!」這是對「橫死」這一俗語最直接同時也是最讓人心酸的解釋了。
「附庸風雅」是在諷刺人嗎?..... 「附庸風雅」是一個貶義詞,用來貶低人只會假裝有文化素養來妝點門面,比如常常稱那些暴發戶購買書畫的行為為「附庸風雅」。可見文化這東西是人人都追求的,人人都想要顯得「有文化」。如果明明沒有文化,偏要裝得有文化,這就叫「附庸風雅」。今天的「附庸風雅」這個成語,「附庸」是動詞,追隨之意,「風雅」泛指文化。但是在古代,「附庸」和「風雅」是兩回事,而且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附庸」本指依附于諸侯國的小國。周朝的禮制規定:「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下有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分封的土地,公和侯是方圓百里,伯方圓七十里,子和男方圓五十里,不滿五十里的更小的封地要依附於諸侯國,稱作「附庸」,是一個名詞。為什麼叫「附庸」呢?「庸」的本義是用、需要,引申為受雇用,「附庸」就是依附別人,受其雇用的意思,取其象徵意義,故曰「附庸」。
「風雅」為什麼能泛指文化呢?原來,「風」和「雅」是《詩經》的兩個組成部分。《詩經》由三部分組成,即風、雅、頌。「風」是各諸侯國的民歌,稱作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又分大雅、小雅,是周王室邦畿之內的音樂,被尊崇為正聲,共一百零五篇;「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共四十篇。「風雅頌」或者「風雅」就用來代指《詩經》,「風雅」因此也用來泛指文化。
「附庸」和「風雅」連用,不知道起於何時,不過據清朝同治年間的學者平步青記載,明末清初的文壇領袖錢謙益就曾使用過這個成語。明朝文學家和書畫家陳繼儒號稱在小昆山隱居,卻又周旋於高官顯貴之間,為時人所詬病。錢謙益談到陳繼儒的這一行徑時,諷刺說這叫「妝點山林,附庸風雅」。乾隆年間的詩人蔣士銓把錢謙益的評價擴充為一首詩,譏刺陳繼儒:「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終南捷徑無心走,處士虛聲盡力誇。獺祭詩書充著作,蠅營鐘鼎潤煙霞。翩然一隻雲間鶴,飛去飛來宰相衙。」
「順手牽羊」是如何變成貶義詞的?..... 在今天「順手牽羊」這個成語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順手把別人家的羊牽走,用來比喻趁機拿走或者偷走別人的東西。如同本書中的大部分貶義詞一樣,這個成語同樣很冤枉,因為最初它根本就不是貶義詞,只是描述一種客觀狀態的中性詞。「順手牽羊」最早的雛形出自《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此處的「效」是進獻的意思,效馬、效羊、效犬就是進獻給對方馬、羊、犬,「右牽」、「左牽」是進獻的禮節。馬和羊為什麼要用右手牽著,而犬為什麼要用左手牽著呢?鄭玄的注解是:馬和羊用右手牽是因為「用右手便」,犬用左手牽是因為「犬齜齧人,右手當禁備之」。總之,不管左手還是右手,古人用手的習慣跟今天沒有任何區別,即右手更靈便,力氣更大。孔穎達則進一步解釋,更加清晰:「馬羊多力,人右手亦有力,故用右手牽掣之也。犬好齜齧人,故左牽之,而右手防禦也。」因為右手相比左手來說更加靈便,因此俗語中就把右手稱作「順手」,取順便之意。如此看來,「順手牽羊」的最早語義其實僅僅是指用右手牽羊而已,並沒有後來的延伸義。
元明時期,通俗文學發達,「順手牽羊」以其形象性開始屢屢出現在各種文本之中,比如元朝著名雜劇作家關漢卿所作《尉遲恭單鞭奪槊》,秦王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嫉恨尉遲恭,在哥哥面前形容他和尉遲恭作戰,吹牛道:「我用右手帶住馬,左手揪著他眼紮毛,順手牽羊一般牽他回來了。」李世民不相信,讓二人同去演武場比試,結果只一個回合,李元吉的槊就被尉遲恭奪去,自己墜馬。這裡的「順手牽羊」一語使用的仍然是最早的語義。
因為「順手牽羊」太過容易,所以大約從清朝開始,人們就把這個成語借用來比喻趁機偷東西,一直沿用到今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