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大多數人以放牧牛羊為生,不過,有一個人口只剩下240多人的少數民族鄂倫克人,依舊依循傳統,在山林裡放養馴鹿,一種像馬、像鹿、又像驢子的動物,過著游牧的生活。
一走進原始部落裡,橋頭的鄂倫克族少女,早已經端著鹿茸美酒,在等候遠道而來的朋友。喝完鹿茸酒、繼續往前走,迎面而來的動物,臉長的像馬、頭上的角像鹿、頸部像駱駝、尾巴又像驢子,看似熟悉,卻又陌生,其實這就是被稱做四不像的馴鹿。
身為中國三個極少數民族的鄂倫克人,不願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依舊帶著馴鹿到處游牧,住在如同簡易帳棚一般的撮羅子裡,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a63bc60100fyna.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99002.htm 百度
....................................................
鄂溫克族(俄語:Эвенки,舊稱通古斯)是中國和俄羅斯的一個少數民族,蒙古國也有少量分布。中國鄂溫克人主要分布於內蒙古鄂爾多斯與黑龍江省訥河市,信仰薩滿教;俄羅斯鄂溫克人主要分布於西伯利亞,信仰東正教。鄂溫克人講鄂溫克語,無文字。
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也有另一種說法是「下山的人們」或「住在南山坡的人們」,上述各種解釋都說明鄂溫克人是大山林中的狩獵民族,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有一部分鄂溫克族走出山林遷居草原和河谷平原地帶,有一部分依舊留在山林。「鄂溫克」這一稱呼,反映了鄂溫克族與山林有著密切聯繫的古老歷史和生活。
在俄國舊稱通古斯,是雅庫特人與西伯利亞韃靼人對他們的稱呼,有些人自稱奧羅奇。
鄂溫克族祖先是五至九世紀生活在大興安嶺深末怛室韋,另一說法是沃沮後人,元代稱他們為林木中百姓,明代稱額里克特人與野人女真,1753年有500個索倫兵派遣到塔城與伊寧。俄羅斯人在1606年遇到他們,1614年開始向他們徵收毛皮稅。
中國的鄂溫克族在1640年被皇太極打敗,頭人博穆博果爾被殺,人民被編入八旗。為了加強帝國的西部邊界,1763年,清政府派出500個索倫鄂溫克和500個達斡爾族家庭到新疆塔城和伊寧地區。明年1020個錫伯族家庭(約4000人)。然而,自那時以來,新疆鄂溫克族同化到其他族群,並沒有這樣確定了。
中國鄂溫克族人口35,527人(2002年人口普查)。鄂溫克族使用鄂溫克語,沒有文字。1949年以前,中國鄂溫克人多信薩滿教與萬物有靈,牧區居民信藏傳佛教。中國的鄂溫克族聚居地主要在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此外在阿榮、莫力達瓦、陳巴爾虎、扎蘭屯(布特哈旗)、根河(額爾古納左旗)、鄂倫春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訥河市等地均有分布。
俄國的鄂溫克人現在有35,527人(該數據與中國國內人口數字一致,猜想是錯誤的),當中超過一半生活在埃文基自治區。2007年,埃文基自治區併入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裡。鄂畢河至鄂霍次克海,北冰洋至庫頁島,大興安嶺也有他們。他們曾經佔有西伯利亞70%地方。他們分成三支,一支在勒拿河一帶使鹿生活,稱索倫別部,一支在赤塔一帶,稱使馬鄂溫克,一支在精奇里江一帶,是索倫本部。俄羅斯鄂溫克人多信仰東正教。
敖魯古雅是鄂溫克族的一支,傳統生活以馴鹿、游獵為主。清朝大將海蘭察也是出自索倫部中的鄂溫克人。有人說他們是比較少外族成分的通古斯人。考古學說他們是蒙古人種貝加爾型。蒙古人種貝加爾型特色:面部極闊,輪廓不明顯,低額短頭,少鬚,極矮(平均低於160cm)。與他們人種接近的有布里亞特人、埃文人、涅吉達爾人、鄂羅克人。
他們除祭祀與飢荒外不殺死自己的馴鹿,改為狩獵野馴鹿與養奶牛獲得蛋白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