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台灣特有複姓「吳李鄭」.雲林縣大埤鄉--吳李鄭曾.「姓疊姓」式的複姓.台灣才有的複姓.

(雙姓公媽)好像是台灣才有的?.或是只剩台灣有留此習俗?
文中所說的複姓應稱為(雙姓)...文中的(吳李鄭曾)就有三姓.....
台灣有(雙姓公媽)的家族很多.祭拜上及公媽桌的擺設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
另外家中如有雙姓祖先需要祭拜者須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一、 雙姓祖先不可以放在同一個祖先牌位內(如附圖:)
二、 香爐不可以共用一個,要兩姓公媽各用一個爐,而且大小要相同,避免會有爭爐之情形來發生
三、 要個別放於兩個牌位內,祖先的牌位大小款亦需要相同

另外兩個香爐中間亦有以七吋紅線或隔板來隔開

〔自由時報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

        六十二歲雲林縣大埤鄉北鎮村民吳李鄭曾,姓名四個字都是姓,從小到大總是特別引人注意,連老婆都被誤會:「是不是嫁了好幾個先生?」

泥水師傅吳李鄭曾姓「吳李鄭」,單名「曾」,他說,每次自我介紹,總是引起騷動,有人一臉茫然,不知該不該問,有人則直接問:「怎麼都是姓?好奇怪!」從小到大,早已習慣這樣的場景。

至於姓名的由來,吳李鄭曾說,他的祖父姓鄭,入贅給姓吳的祖母,但因外曾祖父姓「吳李」,祖父母結婚時,外曾祖父便言明長孫要跟他姓「吳李」,父親的名字便叫「吳李行」。

由於父親是長子,成年結婚時祖父便交代以後長孫要姓「鄭」,身為長孫的他,出生後便姓「吳李鄭」,單名「曾」。

他的叔叔鄭富說,母親雖沒有讀書,但很有智慧,早年在地方頗受敬重,日治時期曾擔任鄰長,當時頗受一位姓曾的「巡察大人」照顧,為了感恩,便將長孫取名「曾」。

怪姓名對吳李鄭曾一生也影響頗大。他說,小學同學多數是同村玩伴,對他的怪名不覺奇怪,反倒是老師特別好奇,而且,因為名字太特別,大家都記得他,讀書、當兵時被點名機會特別高,完全沒機會搗蛋、摸魚,當兵時還被取了「四字姓」的綽號。

妻子常被誤會嫁多人

由於名字特別,他申辦各種業務,填寫資料後,經辦人一定會反覆確認,資料寫錯的機會反而少,甚至連妻子拿他的存摺到農會提款,還被行員問是不是嫁了好幾個先生,氣得後來再也不幫他領錢。

**************************************

有一種就是「姓疊姓」式的複姓.也就是只屬於台灣才有的複姓

例如:

周黃、張簡、陳黃、范姜、張陳、郭梁、鄭余、姜林、江謝、巫管、陳吳......等較為常見的『台灣複姓』


*而在高雄縣最常見的複姓有      歐陽、張簡、陳黃、范姜(桃園)、張陳


*南台灣最老的複姓為     周黃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微笑的魚.精靈小蝦.學名「仙女蝦」Fairy Shrimp(Anostraca).台灣俗稱「向天蝦」.

現實生活中的「微笑的魚」–「精靈小蝦」已紅遍日本與歐美地區,但今年九月才由知名網購品牌ZAKKA雜貨網(http://www.zakka.com.tw)引進台灣,卻也以一路亮眼之姿打敗了眾多療傷系寵物,被上班族票選為「最想要包養的小寵物」。 

「精靈小蝦」體長3公分,白色半透明帶有一對紅色尾巴,熱愛仰式,煽動著羽毛般小足,無辜的雙眼隨時守護著主人。「精靈小蝦」不只逗趣討喜,身世更是顯赫,科學家指出她們的祖先來自史前恐龍時代,學名「仙女蝦」Fairy Shrimp(Anostraca),是現存最代表性的史前生物。 

據說,精靈小蝦會成群出現在雨季後暫時的水池,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熟、產卵,成年的小蝦會因池湖乾涸死去,人們以為她們從此消失不見,其實未孵化的小蝦卵躲在表層土壤裡,悄悄等待下一場大雨來喚醒她們。 

科學家也發現小蝦卵可以停滯未孵化的狀態長達15年!母蝦一生當中可產150顆左右的卵,即便受到攝氏99度或零下190度劇烈環境變化小蝦都能孵化長大,這驚人又耐心期許生長的生命力,稱之阿信小蝦也不為過。 

科學家曾在許多國家如日本、印度等地發現精靈小蝦的芳蹤,目前台灣只有陽明山標高800公尺的向天池有她們的蹤跡,所以精靈小蝦在台灣也俗稱「向天蝦」。 

在日本和歐美地區很盛行飼養精靈小蝦,常被拿來做為小朋友的教學教材,有給予正面向上的思考力量,因此最適合為上班族打氣,甚至在一片療癒系人氣寵物中殺出重圍。 

以往療癒性質產品,有各種面貌代替擁有者表露心聲,如戀愛、復仇、詛咒、出氣、開運、天使惡魔等情感激動類型,而小蝦則走接受傾訴、守護主人的溫馨路線,主人面對它不會感到對牛彈琴,反而會受阿信精神激勵,榮選為最希望被陪伴的甜心寶貝屬實至名歸。 

還在偷偷摸摸種菜、偷菜忙翻天嗎?輕鬆養蝦繁殖收穫樂趣更多。ZAKKA雜貨網說,要養殖這小可愛很簡單,需要礦泉水、光線,蝦卵在室溫22~28℃、10–15小時後開始孵化,用綠藻粉和微量的愛來餵食就會快速成長,切記,小蝦是溫馴生物不建議和其他種類魚蝦共處,避免驚嚇她們。更詳細飼養守則請參閱(http://www.wretch.cc/blog/funliving)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馭龍者潛水小蜂Hydrophylita emporos寄生在豆娘-中華珈蟌之腹部.(柯俊成與施圓通.台灣發現新物種)







 


        台大昆蟲系教授柯俊成與博士生施圓通,最近與大英博物館合作,在台灣發現了一種世界首見的「馭龍者潛水小蜂」。這種小蜂專門寄生在俗稱「豆娘」的中華珈蟌的卵上,利用豆娘當移動工具完成寄生策略。這項發現不但解決了科學家百年疑惑,也被收錄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國際期刊《PloS One》和《New Scientist》等刊物,成為生物學界焦點議題。



豆娘是全台都可看到的昆蟲,科學家發現有些豆娘會產卵在水中的落葉上,但落葉是隨機分布,豆娘又是如何克服水流找到沉在水裡的落葉, 百年前科學家就曾經假設,也許有寄生蜂可以從岸邊爬進水裡,甚至曾有人假設寄生蜂會趴在豆娘身上,等豆娘產卵時再寄生在豆娘的卵上。但這些假設過去一直沒有得到證明,這個百年疑惑,最近被台大研究團隊破解。



柯俊成和施圓通兩年前在新北市石門區,發現一種長相奇特的小蜂趴在中華珈蟌的腹部上,當中華珈蟌將卵產在水中落葉時,小蜂就立刻從中華珈蟌的腹部爬到水中,並且在卵上寄生。



發現新的潛水小蜂 亞洲首見




針對這項突破性的發現,柯俊成開始與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陸棲無脊椎動物部部長Andrew Polaszek 聯繫商討合作,經過大英博物館鑑定,確定台大團隊發現的是一種新的潛水小蜂,這個屬的小蜂也是亞洲首次紀錄,其他種類則分布在中南美洲。



全球首次發現豆娘移動共生




由於這種寄生蜂會利用豆娘當做移動工具完成寄生策略,就像騎士一樣駕馭著飛龍,因此研究團隊將這種小蜂的中文名字,命名為「馭龍者潛水小蜂」(Hydrophylita emporos)。這種寄生行為則稱做移動共生,這種共生行為在一般昆蟲上也會存在,卻是全球首次發現豆娘有移動共生行為。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和奮鬥,台大研究團隊和大英博物館,終於完整呈現小蜂的分類描述和詳實寄生紀錄,解開了百年來困擾科學家的謎團。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9日消息,新科学家报道,近日科学家新发现的拟寄生黄蜂物种是同类中第一个被发现会在较大的豆娘身上搭顺风车。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安德鲁·波拉斯泽克(Andrew Polaszek)和同事拍摄到该生物正在搭顺风车的照片。雌性黄蜂聚集在豆娘下腹的底部,静静等待她降落在水面产卵。


随后拟寄生黄蜂便开始行动:将自己的卵产在豆娘卵之中。这种黄蜂幼虫随后会以豆娘未孵化的后代为食,作为这免费飞行的答谢礼物。


这个物种被正式命名为Hydrophylita emporos,emporos在拉丁语里是乘客的意思。这是该类属里被正式鉴定的第五个成员,也是第一个发现于东半球的物种,它被发现于台湾北部。


最终,其它拟寄生黄蜂物种也将展示它们“反社会”行为:例如,其中一个物种会创造灵俑化物种。然而,其它的多样性也是有用的,至少对人类来说如此,它能帮助控制常见的害虫。2011年,英国爱丁堡动物园发生的家蝇感染就是通过引入英国本土拟寄生黄蜂物种而得到控制的。(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台灣最早的海關戳封.百年以上的信件實寄封.1875年台灣打狗寄往香港的信.(檳資)是什?


「護封」印章.朱紅印色篆文


海關日戳-打狗TAKOW(即已現在的高雄)


海關日戳-廈門AMOY


 


102年全國郵展正在郵政博物館展出;其中有1個138年前從高雄寄到香港的蓋有海關郵戳的信封,價值超過新台幣1000萬元。

中華郵政公司說,這個有百年歷史的信封,是30多年前由一位日籍集郵人士捐贈,寄件日期是西元1875年9月21日,是目前發現台灣最早的海關戳封

中華郵政原本不清楚這個具收藏意義的信封價值,因今年在香港郵市交易市場上,有1個交易品是1885年的從台灣寄出的信封,成交價為460萬港幣,大約新台幣1200多萬元,推估中華郵政珍藏的信封價值也上千萬元。

這個台灣早年的信封,17.1公分,寬9.45公分,封面有紅色簽條寬約3.8公分,收件人地址及寄件人名稱處都蓋有朱紅印色篆文「護封」印章各一枚,是當時華文信函慣例。

這個信封左邊所寫的寄件日期為「八月念二日台灣稅關緘」,中華郵政查證是1875年9月21日,信封上有兩枚海關日戳,當時稱為打狗(高雄)海關日戳是9月25日,廈海關日戳為9月28日。

不過,信封上的收件地址卻是香港,推測郵件到達廈門海關後,由廈門關交由輪船負責帶到香港,再由水手或其他人轉給收件人。

這個信封收件人地址為「香港中環新公司右街第三(木間)」,收件人為「怡德番衣舖掌柜」,推測收件人可能是專製西服的裁縫鋪,掌柜相當經理或管帳的人。

信封背面有「檳資到奉八個仙」字樣,是指信件達香港後,有人樂於代交收件人;檳資是收信人付給送信者的錢,有點像賞金或小費。

中華郵政說,當時台灣與香港,一般民眾喜嚼檳榔,所以將賞金稱為檳資,是早年民間信封上常見的用語。

全國郵展23日至27日,在郵政博物館舉行,展出包國際郵展獲獎作品,及郵政博物館珍貴典藏郵品。1020824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吉語字 .組合字.連語字.連體字,吉利字.吉語字.團結字.民俗學家則稱為合體字或「吉祥合體字」



吉語字


許多介紹傳統文化的讀物,都說新婚貼「囍」的風俗與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有關:王安石赴京趕考,途中見有富紳馬氏在門樓上挑出一盞燈彩,出聯擇婿,聯語是:「走馬燈,燈馬走,燈息馬停步。」考試時,考官也出聯徵對,聯語是:「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就用馬家的半聯對考官,用考官的半聯應馬家。結果既中進士做天子門生,又當嬌客娶馬家小姐。雙喜臨門之時,王安石喜不自禁,揮筆寫就兩個連成一體的「喜」字,還賦詩一首云:「巧對聯成雙喜歌,馬燈飛虎結絲羅。洞房花燭題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由於這個連體「囍」字能夠形象地表達人們祈盼題名金榜、封妻蔭子、好事接踵的心願,因而很快流傳開去,成為普及全國的婚俗事象。


平心而論,把這副辭意淺陋的對聯加在王安石身上,實在是對一代文豪形象的貶損,只可姑妄聽之。事實上,類似「囍」這樣的連體字形,在中國民俗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不勝枚舉,比如直到現在,我們仍能在一些新開張的店舖門上,看見將「招財進寶」四字連為一體的「 」字,等等,未必都能假托一個個具體的名人軼聞來解釋它們的起源吧。


包括「囍」字在內的這些連體字,老百姓管叫「吉利字」、「吉語字」或「團結字」,民俗學家則稱為「合體字」,或「吉祥合體字」。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時君主用來傳達命令或徵調軍隊的符文,通常是把幾個篆字合併在一起,刻在竹或木上,再剖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所以要採用數字複合、筆劃交錯的手法,就是怕人作偽。到了道教流行的漢代,這種手法便被道士們借用到所謂符篆上。如傳世兩漢道教經典《太平經》中收錄的一些早期的符「興善除害」、「令專者無憂」等等,其實就是幾個表示吉祥涵義的隸字的合體。專事道教研究的學者,乾脆把這些符稱為「複文」,由此可見它與「合體字」的關係。


唐 宋時代,道教盛行,為渲染神秘氣氛,道士畫符愈益離奇,除派生出「秘篆」、咒語外,還引進河圖洛書、八卦,乃至神像等圖形,但造符的基本手法,依舊是複文,試看什麼「護身符」、「厭鬼符」、「祈雨符」之類,仔細辦識,無非是「吉利」、「厭鬼煞」或「雷」、「雲」、「風」、「嵬」等字形的合體,完全可以和同一時代鑄造的厭勝錢文相比較。如果我們把厭勝錢事象列為並非純宗教化的民俗範疇加以考察,那就可以認為,至晚從宋代起,合體字已從道士畫符的「禁臠」,演變為民眾表達避兇求吉願望的一種手段。雖然目前尚未見到文字記載或實物印證的「囍」合體字最早出現於何時的資料,但傳世的清代厭勝錢上,聯筆減劃的「黃金萬兩」、「招財進寶」之類的四字合體,已同現在商家貼在門板上的一模一樣或大同小異。據此推斷,一部分迄今還保留在現代生活中的吉祥合體字,至遲都已在清朝時定型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w!fpUsCNGDQE5gDxo37MnW/article?mid=705


《太平經》中收錄的一些早期的符「興善除害」、「令專者無憂」.找出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渦蟲(Platyhelminthes)的再生基因關鍵.



 


渦蟲(Platyhelminthes)的再生基因關鍵.


科幻電影中,許多異形在被攻擊後總是能夠長出新的器官,人類會不會有一天也有這種驚人的再生能力呢?中國科學家今(10)日向新華社表示,若能解開渦蟲協調重生器官的謎團,或許也可以讓人類變成可以「再生」的生物,對延緩衰老、器官修復將是一大福音。


渦蟲是一種生活在池塘和溪流中的扁型動物(Platyhelminthes),資料指出,渦蟲被切成200多塊的情況下,只要大小與腦部相若,每塊「渦蟲碎片」就能再生出缺失的組織,並各自生成完整的渦蟲。此外,渦蟲再生歷程也無需太久,一週內就能長出受損的肌肉、皮膚、腸道和生殖系統,最後再長出腦部,再生1隻新的渦蟲至此大功告成。


報導稱,在2個世紀以前人類就已經發現了渦蟲的驚人再生能力,但科學研究直至最近才逐步展開。目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已經對近10萬條渦蟲進行研究,發現有將近50個基因參與了再生的過程,而幹細胞在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研究渦蟲多年的健康所研究員荊清表示,渦蟲體內有豐富的幹細胞,能夠不斷的自我複製,在需要時也可以變化成其他類型的細胞,是不斷再生的關鍵。荊清說,人類體內也具有幹細胞,因此若能透過研究分析渦蟲細胞修復衰老、受損組織的能力,人類的再生和長壽就成為可期待的目標。


研究指出,渦蟲體內的基因有80%與人類同源,而渦蟲以幹細胞修復組織的程序又與高等生物類似,因此,釐清渦蟲基因協調再生能力的方式,或許有助於人類突破目前的有限自我修復能力,成為一個達到器官再生、延緩衰老的方法。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夜鸚鵡(Night Parrot) 圖及影片.





前往觀賞.


http://avipath.blogspot.tw/2013/05/kakapo-owl-parrot.html#!/2013/05/kakapo-owl-parrot.html


夜鸚鵡百年難見 傳拍到身影        路透社 – 2013年7月5日


         自然學家楊恩(John Young)表示,跳起來像袋鼠的澳洲夜行性鸚鵡「夜鸚鵡」,100多年來幾乎不曾活生生出現在人眼前,但如今不僅被他看見,還拍下身影。



科學家先前對極危鳥種「夜鸚鵡」(Night Parrot)的認識,是基於偶爾出現的屍體標本和極難得錄到的叫聲。夜鸚鵡通常棲息在地面。


連絡過澳洲野生動物單位的自然學家兼紀錄片製作人楊恩說:「我只曾在1處聽見牠們,而我走遍了上百個地方。」



「這種生活在地面上的鸚鵡最奇特之處,就是跳起來像小袋鼠。」


楊恩宣稱5月25日在澳洲北部昆士蘭省(Queensland)看到夜鸚鵡。他告訴路透社,他是利用錄好的鸚鵡叫聲,引出了易受驚、手掌大小的夜鸚鵡。


夜鸚鵡目前數量不明,楊恩拒絕透露他看到夜鸚鵡的地點。


楊恩說:「我認為我們此刻會做出的最糟糕的事,就是讓太多人接近牠。」他還說:「在某個晚上和那隻鳥共處的時光中,我發現牠是我所看過最易受驚的鳥。」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土龍」學名音譯是「波路豆齒蛇鰻Pisodonophis boro」台斤一萬六千元.


野生土龍罕見 每台斤喊到一萬六

作者: 林源銘 | 臺灣時報 – 2013年7月5日    






     被國人視為珍品的野生「土龍」在奇貨可居下,致每台斤行情高達一萬六千元以上;雲林縣台西鄉海南村今年七十八歲,從事戳捕野生土龍長達三十多年的老漁民林聰明,昨天前往台西鄉海口大排出海口灘區網獲一尾價俏又少見的野生「土龍」後,因消費者認為此珍品可遇不可求,而立即引來搶購。


 據水產單位指出,民眾口中所稱的「土龍」學名音譯是「波路豆齒蛇鰻」Pisodonophis boro,由於其活動力相當強,不易養殖,因此,野生土龍即因而日漸稀罕,而被視為寶貝。


 戳捕野生土龍數十年的李姓漁民表示,由於野生土龍數量目前已極為稀少了,致售價高得驚人,有的不計高價預購,但還不一定買得到,目前每尾若在半斤以上,每台兩為一千元,若在一台斤以上,每台兩則要一千六百元以上。


 昨天林聰明前往台西鄉海口大排出海口灘區戳捕時,網獲一尾重約十餘台兩,長一台尺多,價格超過一萬五千多元的少見野生土龍;林聰明更說戳捕野生土龍可說可遇不可求,往往一趟出去連一尾都沒抓到;因此,昨天中午一戳獲,立即引來圍觀稱奇。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蓯蓉又稱為肉蓯蓉,別名「大芸」、「寸芸」、「查幹告亞」(蒙語).「沙漠人參」,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分佈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和新疆







2.9米巨無霸「蓯蓉王」現身內蒙 擬申請金氏紀錄


ETtoday – 2013年5月21日



最多資料出處---http://fount1314.blog.163.com/blog/static/24455636200782335553289/


內蒙日前挖出一株2.9米高的巨無霸「蓯蓉王」,苗木公司打算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蓯蓉因肉質肥美,又稱為肉蓯蓉,別名「大芸」、「寸芸」、「查幹告亞」(蒙語),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它分佈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和新疆,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傳統的名貴中藥材,也是歷代補腎壯陽類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補益藥物之一。


《本草拾遺》中曾經記載,「肉蓯蓉三錢,三煎一制,熱飲服之,陽物終身不衰。」但肉蓯蓉數量稀少,百姓將它稱為「活黃金」,民間也流傳著「寧要蓯蓉一筐,不要金玉滿床」的諺語。


《中新社》21日引述內蒙古烏海市委宣傳部的消息指稱,該市三林良種林果苗木開發公司近日在烏蘭淖爾鎮的梭梭林基地發現一株巨無霸「蓯蓉王」。據介紹,該蓯蓉根部直徑10公分,頂部直徑7公分,「體重」20公斤,「身高」2.9公尺。


苗木公司董事長王樹清表示,該株蓯蓉2003年接種於梭梭根部,屬人工種植,為了挖掘它,工人從晚上6點忙活到淩晨,甚至動用了鏟車等大型機械。王樹清還說,如此體量的大傢伙在野生狀態下非常罕見,公司打算為它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药 名】:肉苁蓉  大芸


【别 名】:肉松蓉(《吴普本草》)、纵蓉(《本草经集注》)、地精(《石药尔雅》)、金笋(《现代实用中药》)、大芸(《青海药材》)   


【处方名】:大云、大芸、寸云、寸芸、咸大芸、盐苁蓉、甜苁蓉、淡大芸、肉苁蓉、苁蓉、生肉苁蓉、制肉苁蓉、蒸肉苁蓉、酒肉苁蓉等 处方中写大芸、大云、寸云、寸芸、苁蓉、肉苁蓉均指生肉苁蓉。为淡大芸或咸大芸(清水浸泡去尽盐分)切片晒干入药者。   【功 效】:大芸内含



主要用途


 中药名:苁蓉  大芸


蒙药名:呼吉日色格一查干高要   别名:肉苁蓉   


学名:Cistanche salsa(CAMey)GBeck (列当科  


生境:生于荒漠草原带及荒漠区的湖盆低地、盐化低地。根寄生植物,寄主有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Pall)Moq.及细枝盐爪爪Kgracile Fenzel,或凸尖盐爪爪K.cuspidatum(Ung.一Sterub)Grub.及红沙Reaumuria soongarica(Pall)Maxim.与珍珠柴Salsola passerina Bunge,也可为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与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Trin)Nevski。   


分布:呼一锡高原、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东阿拉善、西阿拉善。我国甘肃、青海、新疆;苏联、蒙古、伊朗。   


产地产量:产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乌兰察布盟北部、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产量较多。   


入药部分:肉质茎入药。   


采集加工:春季采挖,除去华序,洗净泥土,晒干,切片备用。   


性味功能:中药味甘、咸,性温。补肾壮阳,益精,润肠。 蒙药味甘、咸,性温。平息协日,消食,益精   


主治:中药治虚劳内伤,腰膝冷痛,阳痿,滑精,不孕,体虚便秘。蒙药治泛酸,胃胀,协日头痛,阳痿,遗精,早泄,赤白带下,腰腿痛。  


用量用法:中药6—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蒙药多入丸散剂。


注意


   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


1.《本草蒙筌》:忌经铁器。


2.《本草经疏》:泄泻禁用,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忌之。   3.《药品化义》:相火旺,胃肠弱者忌用。  大芸


4.《得配本草》:忌铜、铁。火盛便闭、心虚气胀,皆禁用。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白紋大角金龜--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昆蟲界都在尋找一種純白的白紋大角,又叫東方巨人金龜,而現在居然由台灣人繁殖出來。台灣業餘昆蟲學家賴廷奇喜愛鑽研甲蟲,上個月繁衍出一隻呈現珍珠白的白紋大角,由於這款甲蟲從被發現百年以來,外型都有黑白條紋很像斑馬,賴廷奇繁衍這隻堪稱百年來首見的白色金龜,消息一曝光震驚昆蟲界,更有俄羅斯收藏家開價5萬塊錢要買。


水彩筆輕輕一碰,木頭上這隻東方巨人金龜忍不住張牙舞爪,它不是普通的甲蟲,它可是昆蟲家過去一世紀來,都在尋找的純白東方巨人金龜。白色東方巨人金龜發現者賴廷奇:「我取了拉丁學名,就身著白衣裳之意。」燈光照射下,這隻純白的東方巨人金龜閃著珍珠般的華麗光芒,就是這漂亮的白色外型讓它獨一無二,因為東方巨人金龜從1909年在非洲發現以來,最大特徵就是身上都有黑白網狀條紋,出現罕見純白色款,而且發現的還是台灣人業餘昆蟲家賴廷奇。


白色東方巨人金龜發現者賴廷奇:「當天中日大戰,中華隊輸了(去看蟲),我也很沮喪,想說又輸球,蟲又死掉,以為一團發霉,結果拿手電筒一照,才發現原來牠是一隻一百多年以來,都沒有人看過的白色型的白色大角金龜。」消息一曝光,連美國知名甲蟲博士都寫信誇讚,這蟲意義深遠,而不只甲蟲特別,其實賴廷奇的個人經歷也很特殊。


從小在美國讀書的他,回國後曾經當過外景主持人,是小朋友口中的阿奇哥哥,入圍過金鐘主持人獎,之後到電視台擔任編譯做了兩年,改到補教界當英文老師,上班之餘,就窩在自己的研究室,和瓶瓶罐罐的甲蟲相處,出過兩本甲蟲研究書籍,對甲蟲的狂熱,有時爸媽都看不下去。白色東方巨人金龜發現者賴廷奇:「父親跟我媽說,我看你這兒子沒有出息,走火入魔了。」


如今養出全球唯一一隻白色東方巨人金龜,不但震驚昆蟲界,登上美日昆蟲期刊,還有俄羅斯收藏家出價五萬台幣要買,算是另類的台灣之光。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隋煬帝陵寢-在江蘇揚州市邗江區.{隋故煬帝墓誌}---楊廣.

江蘇發現疑似隋煬帝陵寢                  中央社 – 2013年4月14日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中國大陸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近日發現疑似隋煬帝陵寢的古墓,出土墓誌有「隋故煬帝墓誌」,去世時間為「大業十四年」等字樣,與史實相符。


新華社報導,揚州市邗江區一個房地產工地發現兩座古墓,每座墓占地約20、30平方公尺,其中已發掘的一座古墓出土金鑲玉腰帶等物,墓誌則清楚寫著「隋故煬帝墓誌」等字樣,有考古專家推測,墓主可能是隋煬帝楊廣。


考古人員分析,隋煬帝的帝陵規模較小,和他的死因及多次遷移有關。


報導引述史料記載,公元618年,隋煬帝巡幸揚州期間,禁衛軍發動兵變,推舉重臣宇文化及為首領,並縊死了楊廣。墓誌銘文記載墓主去世時間為「大業十四年」,也就是公元618年,與史實相符。


此外,隋煬帝陵墓曾多次遷移,直到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下令把隋煬帝陵遷到雷塘。公元648年,蕭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把屍骨送到江都,與隋煬帝合葬。專家據此推測,另一座墓的墓主應為蕭皇后。


揚州市文物局人士表示,有待考古專家進一步發掘和考證,才能確定兩處陵墓之間的關係。1020414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ent.china.com.cn/live/2013-04/14/content_19508287.htm      大陸報導...


揚州市邗江區發現隋煬帝陵寢的古墓。古墓出土的文物鎏金銅鋪首。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攝


  中新網揚州4月14日電(記者崔佳明)近期揚州市邗江區發現疑似隋煬帝陵寢的古墓。14日,揚州召開新聞通氣會,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證實,4月12日,國家文物局派出劉慶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專家現場考察,專家們初步認為墓主人應為隋煬帝楊廣。


  據束家平介紹,為配合城市基本建設,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邗江區西湖鎮一處房地産項目工地發現了兩座殘存的古墓。經搶救性清理,發現兩墓為隋末唐初磚室墓,西側墓中出土一方墓誌,銘文中有“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樣,顯示墓主為隋煬帝楊廣。在此墓中還出土了鎏金銅鋪首、金鑲玉腰帶等文物。東側墓發掘剛剛開始,詳細資訊有待進一步揭示。


  束家平稱,揚州市文物部門在獲得這一發現後,立即向江蘇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報告。4月12日,國家文物局派出劉慶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專家現場考察,指導考古工作。在隨後由國家文物局、江蘇省文物局聯合召開的考古工作專題彙報會上,專家們初步認為墓主人應為隋煬帝楊廣。


  目前,考古現場已採取封閉保護措施,以確保考古工地安全。揚州市文物部門已完善了考古計劃,並將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和《田野考古工作規程》要求,科學有序地進行下一步的考古工作。


  據文獻記載,隋煬帝初葬于江都宮流珠堂,改葬于吳公臺。此次考古發現與部分文獻記載相吻合。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華陰人,生於隋京師長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謚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謚閔皇帝,其孫楊侗謚為世祖明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麼。隋文帝楊堅、獨孤皇后的次子,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開通永濟渠、通濟渠,加修邗溝、江南運河),營建東都洛陽城,開創科舉制度,親徵吐谷渾,三徵高句麗,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不尽變不冬》初英古碑 解說牌貽笑大方.清風不識字 何必亂翻書.




《不尽變不冬》初英古碑 解說牌貽笑大方                               自由時報 – 2013年4月3日 〔花蓮報導〕


位於吉安鄉初英步道上有座「不尽」的古石碑,由於「尽」簡體外型像冬,解說牌上還特別寫出「不冬」的典故,被民眾在旁加註塗鴉說「誤導、貽笑大方」。文史工作者黃家榮說,此字是「不盡」簡體無誤,意指川流不息、取之不盡之意!


就讀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熱心花蓮在地古蹟文化調查工作的黃家榮說,這座石碑原是日治時期吉野圳出水口上的提字,由當時吉野圳改修工事監督技師錦織虎吉所提,落款時間是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後來水利會在初英水利生態步道上復刻一座並設立解說牌,但解說牌上「不冬」的解釋應該是後人誤會字型,望文生義瞎掰出來的。


依據花蓮水利會設立的解說牌上,除解釋碑文「不尽」為希望水圳源源不絕,還特別寫上可能為「不冬」的解釋,還引用晉朝古書,意指「冬不結冰,如春水一般源源不絕」。水利會指出,民國九十五年規劃水利生態步道,解說牌應是當初設立,目前已無法考究當時情形為什麼會有不冬的說法。


書藝家:「盡」的草書


黃家榮說,吉野圳現稱為吉安圳,以木瓜溪為主水源,日治時期為灌溉吉野移民村附近農田而開挖,民國二年十二月底完成首次引水工程,中間歷經多次擴建,灌溉面積近約一千公頃,是吉安鄉農田重要水利設施,在復刻版不盡之碑旁設有一個「跌水井」(減能井),用途是把豐沛強勁的水流,透過大而深的圓筒井減緩水流衝擊。


新竹書社長、清華大學書藝社指導老師羅際鴻說,從相片中碑文筆順看來,的確是「尽」,也就是盡的草書寫法,不過碑上字若以草書標準其實有一點小錯誤,但可能是日本人的寫法跟中文不太一樣,但絕對不是「冬」的草書,兩字筆順、字體差異很大。


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雙頭烏龜(有圖).140萬元.長23公分、寬20公分.雙頭巴西烏龜



奇珍雙頭龜 摃龜也要養


由時報 – 2013年3月31日 〔竹市報導]

 

看過雙頭烏龜嗎?新竹市徐姓男子多年前花140多萬,買了一隻罕見的雙頭澤龜,體型約臉盆大小,龜齡已有30歲,他不避諱養烏龜會「摃龜」;新竹市獸醫表示,雙頭烏龜的機率為10萬分之1,而且容易夭折,能養到這麼大很不容易,是他當獸醫20年首見。





罕見雙頭澤龜30歲


徐姓男子說,他在新竹縣內灣地區開設珍奇博物館,多年前屏東友人在野溪抓到一隻罕見的雙頭烏龜,他用一輛賓士跟朋友換得這隻雙頭烏龜,當時那輛賓士車的市價約140多萬,雖然價值不菲,不過他視雙頭烏龜為珍愛寵物。


他說,在細心照顧下,這隻雙頭烏龜長得頭好壯壯,食欲也不錯,長23公分、寬20公分。


前幾天他帶到動物醫院給獸醫做檢查,就連獸醫都嘖嘖稱奇,直呼從事動物照顧20年,從沒看過這麼健康的雙頭澤龜,讓他更引以為傲。


機率為10萬分之1


徐姓男子說,他喜歡飼養罕見的動物,而這隻雙頭烏龜算是最罕見的寵物之一,他也不避諱養烏龜會「摃龜」禁忌,直說只要有愛心,動物就能變寵物,徐姓男子還強調,養這隻烏龜為他帶來不少好運,他不會覺得有忌諱。



為什麼叫做-「抓猴」.鴨霸.機車?曹銘宗《你所不知道的台式國語》




機車、抓猴怎麼來? 台式國語報你知


2013年3月31日 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台灣人慣用「機車」罵人,殊不知這話原來是從生殖器官的「膣屄」諧音而來;形容人吹毛求疵的「龜毛」源自閩南語,這些有趣的台灣用語都收錄在曹銘宗的《你所不知道的台式國語》書中。


曹銘宗曾任記者、編輯,出版過《台灣國語》、《台灣的飲食街道:台灣廟口文化》等文史題材書籍,《你所不知道的台式國語》從《台灣國語》再擴充,以輕鬆筆法列舉「鴨霸」、「抓猴」、「泡湯」、「奧步」等五花八門的流行語源由與小故事,依形容、動作、食物、地名分篇,充滿趣味。


被徵信社拿來作廣告的閩南語「抓猴」,究竟是怎麼指稱「捉姦」?書中追溯到連橫的《台灣詞典》:「姦夫曰猴。台人捕猴,必斷其尾,則猴不敢逃入山,恐為同類所噬。捉姦者必割其髮,以示懲罰……」另有一說是台灣早期婦女多稱丈夫為「老猴」,抓出軌的老公顯然就是「抓猴」。


被拿來比喻的動物不只猴子,意指「按摩」的閩南語「抓龍」因按摩部位在龍骨(脊椎)而來;閩南語「抓兔子」則指酒醉嘔吐,取「吐」、「兔」同音,而有此委婉說法。


還有「好康」的「康」原來源自閩南語的「孔」,閩南語歇後語的「一孔掠雙隻」代表一洞穴裡有兩隻動物,當然是件好事。日本人看不懂的「泡湯」,原本是中文的「泡了水」,引申為落空、報廢的意思,後來結合中文的「泡」和日文指稱溫泉的「湯」,意指「泡溫泉」,相當混搭。


話中的笑點和賣點「梗」,其實是中國相聲中「哏」的誤用;至於「颱風」的「颱」原本中文裡沒有,據台灣史研究者朱瑪瓏說法,「颱風」可能源於阿拉柏語「tufan」,因十六、十七世紀閩南人和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等活躍於東南亞海上,印度洋上有颱風帶,華商聽聞此詞,再以音譯創造了「颱」字。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聖保羅號砲艇 The Sand Pebbles (土豆網全劇)淡水登上國際電影.1966年滬尾舊照片.

土豆網有全劇影集---真棒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Zd5KtwaF-E/          下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4mnkw39E2E/      上集


http://xyzbd.com/product.aspx?oid=4361     有光碟可購


11.22
美國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勞勃.懷斯執導的《聖保羅砲艇》在基隆開鏡,主要演員有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李察.艾登保祿(Richard Attenborough)、甘蒂絲.柏根(Candice Bergen),及我國演員王菲、盧葦等。(報導)

好萊塢電影 《聖保羅砲艇》開鏡

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好萊塢電影《聖保羅砲艇》,今日在基隆火車站前的一號碼頭開鏡,拍攝上海黃埔灘的群眾大場面。為了符合劇情所設定的1920年代背景,原停泊在一號碼頭的船隻已全部遷出、附近道路也實施交通管制,百餘艘老式帆船、小舢舨和十餘輛老爺汽車、黃包車、獨輪推車散佈在江邊、岸上,讓人恍若置身過往時空;至於委託香港船公司打造的250噸江防淺水砲艇「聖保羅號」則隱身於和平島八尺門外,並未現身。今日拍片現場,660名「背景」演員或蹲、或坐、或立、或行分散在場景四周,百餘名「近景」演員則在碼頭上作有計劃的行動,整場戲在導演勞勃.懷斯的嚴格要求下,重複了七次之多。場景外圍約有兩萬餘名群眾一早即從各方匯聚於此,一起躬逢了第一次好萊塢電影在台拍攝的盛會。

《聖保羅砲艇》改編自李察.麥金納(Richard McKenna)的原著小說,描述美籍砲艇「聖保羅號」1926年被派遣至中國的故事。三年前,勞勃.懷斯看到這部小說,認為其中所提到的人、時、地都非常新奇,對美國觀眾應該具有相當吸引力,因此開始著手籌拍,並千里迢迢前來東方取景,以求符合故事的空間背景。《聖保羅砲艇》的全片預算為750萬美元,在台灣預計工作88天,主要場景包括設定為上海黃埔江外灘碼頭的基隆一號碼頭、設定為洞庭湖的基隆和平島八尺門,以及設定為湖南湘江的五堵基隆河畔,此外亦計劃在台北圓環、迪化街、萬華龍山寺等地取景,並租用中央電影公司士林製片廠A棚拍攝部分內景戲。為了這次大規模的移地拍攝計畫,投資《聖》片的美國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除派遣七十多名專業人員來台工作外,之前並已在台招考、培訓了75名工作人員,以便在拍攝期間協助翻譯和其他技術工作。除此之外,中影部分員工如劉藝(協助製片)、羅慧明(協助美術設計),以及燈光、佈景、攝影、化妝、道具、服裝等五十餘人,亦應聘參與《聖》片的拍攝,演員部分則有王菲、盧葦、吳衍、夏仲應、張斯萬、王曉、黃明來、張允文、嘯仰、馬影等十人簽妥合約,將在片中飾演砲艇上的水手。(註:原國聯公司男員秦沛稍後也加入演出,在該片中飾演戲份較重的學生領袖角色,並隨福斯公司外景隊回美國繼續拍攝內景部分)

福斯公司在1957年底亦曾計劃來台拍攝人物傳記片《六福客棧》(馬克.羅勃遜導),後因劇情涉及中國纏足等惡俗引發爭議,而取消在台拍攝。《聖》片這次得以順利成行,是中、美電影界合作的一個開端。該片明年1月結束在台工作後,將轉往香港拍攝部分外景,之後返回美國拍攝內景,預計年底前可完成上映。
http://epaper.ctfa2.org.tw/epaper90213we/history.htm   


聖保羅炮艇 (DVD) (雙碟珍藏版) (香港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8tpClQVVhs&feature=player_embedded#!


 










聖保羅砲艇 The Sand Pebbles 淡水登上國際電影.滬尾舊照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s-FyGGyTdU     youtobe影片


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能做假牙就不要植牙!資深牙醫的良心告白:


資深牙醫的良心告白:能做假牙就不要植牙!

康健雜誌 – 2013年2月11日







《康健》在2012年9月推出「牙醫沒說的植牙三大陷阱」後,陸續有多位牙醫來信說明臨床經驗是能做假牙就不要做植牙。選其中一篇供讀者參考。


我詳細研讀《康健》「牙醫沒說的植牙三大陷阱」之後,同意這篇文章大致所言真實,很少有刊物談論如此詳盡。但還有其他陷阱需要補充,畢竟許多人對於該不該做植牙或假牙仍霧煞煞,且對這部份的醫療品質存著許多迷思,決定寫下多年來的臨床心得,跟大家分享。


Q1植牙較優於復假牙治療?


任何醫療的最大目標應該是:治療者願意提供較省時、省錢、簡單不複雜、安全的診斷及治療方法,且以病人利益為首要考量。


可惜,醫療在資本主義影響下傾向商業化,植牙已不是「林來瘋」而是「植牙瘋」,成為最夯的醫療方法,這是因為多數民眾及牙醫師被誤導的結果。


植牙是缺牙時的治療方式之一,但非首選,是沒有辦法的最終選擇。在許多狀況下,傳統假牙不管是固定或活動假牙,仍能有不錯的效果。大部份情況都不是非用植牙醫療不可(殺雞不必用牛刀)。但是想在傳統假牙醫療模式中得到高水準的醫療,並不容易,許多醫療者趁機鼓吹植牙有多棒。


執業牙醫30年來,我常接獲假牙不舒適、到處求醫都沒辦法得到滿意解決的病人說:「不知道,也無從選擇何者有較高明醫術的治療者,而困擾不已。」


因為許多病人及醫療提供者不太清楚成功療法的標準,就算病人「感覺還算不錯」,但在達人的檢視下,離成功標準還遠呢!因為病人往往使用植牙一段時間後,不良狀況才會慢慢浮現。


傳統假牙的治療模式比植牙悠久。一項大規模文獻研究發現,傳統固定式假牙10年的生物性併發症,如再度蛀牙、牙周病變、牙髓病變及生物機械性併發症例如假牙鬆脫、斷裂等,約一成左右;但植牙後五年,植體周圍炎(牙床骨、牙齦發炎)、植體零件鬆脫、斷裂、人工牙根及復假牙鬆脫、斷裂、失敗等約二~五成。


Q2植牙屬侵入性醫療,比傳統假牙風險高?


植牙除了傷口有感染的風險,其他像是傷口出血、傷口疼痛、傷口腫脹或癒合不良、局部麻醉風險、因併發症或手術效果不如預期,必要時仍需再度手術及其他治療。


特殊性症狀者如:骨髓炎、蜂窩組織炎、鼻竇炎、敗血症、皮下氣腫、臉部皮膚瘀血腫脹,顏面嘴唇、下頷、牙齒或舌頭暫時或永久性麻痺感,開口困難,口內疤痕形成,需要附加額外的手術材料,包括軟或硬組織,植牙失敗再度手術取出,在第二度手術前,人工牙根可能提早外露而看得見。


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比較嚴重的還有傷到下頷神經,造成嘴唇、牙齒、舌頭永久性麻痺的約有5~15%。至於其他少見併發症像是傷及舌下血管出血,造成呼吸窘迫而成植物人,或上顎鼻竇手術發炎而致死。


Q3傳統假牙的缺點?


傳統假牙也有缺點,例如會損傷兩邊要固定的自然牙、牙齒有時要抽神經等,不過,多跟治療品質有關,並不是常態。我有個患者上顎、下顎接受植牙,上顎幾年後植體從鼻孔穿出,失敗,做了四、五副全口活動假牙,陸陸續續都出現狀況,令他很不滿意,直到重做全口假牙,才說從此不用假牙黏著劑,吃飯、說話可以比較穩,不會脫落,可以吃比較硬的花生,吃東西也較有味道,體重也慢慢增加。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5千年巨木活化石.台灣新北市三重區.高12公尺.重12噸. 「化石森林」或稱(埋沒林)

先廧宮


古早的大樹


==林務局新竹林管處課長 吳學平==
表層大概 這樣量的話
大概六到八公分
六到八公分有碳化的現象
那再進去的話大概就是還是纖維
還是纖維 這個木纖維
所以大概是這樣子
還不完全是整株是木化石


新北市三重區工地 挖出5000年巨木活化石


五千年前「活化石」古木再度重見天日!


     新北市三重區光復路某工地去年底整地時,挖出一棵樹圍五.七米、高十二米、重達十二噸的樹木,經學者專家研判,該巨木為五千多年前因地層變動,埋沒於「台北鹹水湖」中的「台北古森林」遺跡,目前展示在先嗇宮外,可望成為史學與科學教育的活教材。


專家研判為台北古森林遺跡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研究所教授劉聰桂指出,距今約一萬八千年前,是全球大冰期,海平面比現今下降一百三十公尺,一萬年前起,全球平均溫度升高,海水自關渡峽口進入台北盆地,幾近淹沒,形成廣闊的「台北鹹水湖」。


劉聰桂進一步解釋,當全球海平面漸趨穩定,注入台北盆地的河川攜帶大量泥沙與礫石淤積,台北湖周邊逐漸退縮、陸化,成為河道、沼澤與森林交錯密佈的「台北古森林」,近五、六千年來,森林代代繁衍,只有少數被泥沙就地掩埋,成為零星散佈的「化石森林」(或稱埋沒林),沉睡地表下八至十公尺深。


樹幹、盤根完整 樹種待判定


「我從來沒見過這種場景!」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尹章義驚嘆地說,過去只有高樓或捷運等地下工程開挖時,極少數樹木「恰巧」有機會重見天日,不過,因巨木價值不菲,經常被不肖人士輾轉販售,或是樹木殘缺不全,被當作廢棄物處理,糟蹋其珍貴的歷史文化意義。


尹章義說,經觀察附近地層變動情況,推估巨木深埋地底至少超過五千年,保留完整樹幹與盤根,型態優美,唯有表層稍微炭化,目前仍不清楚樹種,需經由碳十四與年輪檢測才能確知年代。該巨木見證台北盆地從鹹水湖演變為森林、桑田,再到現今高樓林立的歷史發展,彌足珍貴。


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說,過去捷運新莊線施工時,也曾於湯城園區挖到類似樹根,卻沒有這次完整,也慶幸工地人員小心翼翼開挖,讓古木得以保全,供後代子孫觀賞,並佐證歷史。他說:「這一定是神農大帝保佑!」
.........................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6日電)新北市三重某工地,日前開挖地下室時,發現1棵硅化木(化石),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劉聰桂研判,應已有5000年的歷史。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北縣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今晚受訪表示,這1棵樹木化石,是位於先嗇宮旁邊的一幢大樓工程,去年12月12日開挖地基時,於深入地下12公尺深所挖掘。

這1棵「硅化木」,高度約有12公尺,呈現併生模式,光是根部就有5公尺,初步估計約有12公噸。

李乾龍說,依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研究所教授劉聰桂初步勘驗,研判硅化木約有5000年的歷史,應該是闊葉木,將採樣送到中央研究院,進一步探測實際年份。

李乾龍表示,這是台北大湖的歷史活教材,將作為展示教學。另請兩名歷史學者周宗賢和尹章義,分別從地質學和歷史觀點,說明這一棵出土的硅化木的意義。

劉聰桂說,距今約1萬年前,海水自關渡峽口進入台北盆地,逐漸淹沒形成「台北鹹水湖」,持續至距今約6000年前,大漢溪、新店溪及基隆河,攜帶大量的泥、沙與礫石淤積,「台北湖」逐漸退縮、陸化,成為河道、沼澤與森林交錯密佈的「台北古森林」。

少數森林遭泥沙掩埋,成為零星散佈的「化石森林」(埋沒林),沉睡在地表下,透過工程開挖出土的為極少數。

劉聰桂說,此樹已埋在地下,表層稍微炭化,樹幹與根部型態優美,相當難得,見證台北盆地的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