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也被稱為「心的感冒」,是常見的
疾病。但往往因為自己忽略或一般人錯與「
精神病」相提並論而不敢承認,錯失及早治
癒的良機。
憂鬱症不是個性抑鬱、內向寡歡者的專利。
情緒起伏極大,也是致病的根源。平日工作
狂熱,深獲人緣的人,同樣有得病的可能。
因為長期送往迎來,過於配合週遭氣氛,在
不知不覺中就逐漸失去了自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等的研究中發現,平均每
一百人中就有三人罹患憂鬱症,其中因為憂
鬱症所帶來的身體疾病,甚至自我毀滅的例
子比比皆是。
情緒低落其實是生活中極普遍的經驗,偶而的寂寞、沮喪或情緒不佳,
可說是對壓力的一種反應,通常也會在短時間內自動恢復正常。而現代
人,每天面對十倍速競爭的環境,接踵而至的資訊,瞬息萬變的趨勢,
都市生活空間的擁擠,個人角色的多元,都讓人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大;
加上人際關係以功利為重,人情淡漠,精神負荷就在這樣的神經緊繃下
變得不堪一擊。
「做事不盡理想,因而感到憂鬱」,「心情不安、焦躁、自卑、無法鎮
定」,「凡事悲觀、絕望,甚至厭世」……等,都是憂鬱症患者經常呈
現的精神狀況。憂鬱一般經由產生悲哀、孤獨、虛無、遠離人群等心理
掙扎後,在行動或思考上備受抑制,明顯地在精神狀態上呈現,日子一
久,因食慾不振的連帶影響,造成身體不適、百病叢生,漸漸地達到絕
望、想死,甚至實際付諸自殺的行動。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是一般人的
八倍,自我了斷是人生的悲哀,同樣不幸的是,罹患憂鬱症的人,往往
更是「一人生病,家人遭殃」,先是當事人頻頻出現如身體倦怠,起不
來,吃不下,睡不著,工作無效率、缺乏耐性,加上無現實感,孤立不
交談,開始產生與家人間的溝通不良,有人開始不耐煩,開始相互抱怨
,甚至責怪當事人偷懶,但往往真正的結果卻是當事人想振作,卻因徒
勞無功而痛苦倍增。家庭氣氛籠罩在抑鬱之中,喪失親情功能,患者深
感無助,家人備受精神折磨,一家人籠罩在「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的悲
情氣氛中,最後,患者病情惡性循環,家人疲於恐慌錯亂,患者在不知
不覺中孤獨走向寂寞邊境,甚至走向生命的盡頭。
因為憂鬱症本身具有慢性化與反覆發作的
特性,有人在觀念不清的認知上,會求神
問卜、嘗試偏方,不僅延誤治療時機,有
時剛好事出巧合,碰巧遇到了復原期,就
誤解偏方有效,於是憂鬱症就在其慢性擴
張的蔓延下反覆發作,甚至越演越烈,終
至讓人莫衷一是。所以,切忌急病亂投醫
,掌握發病徵兆,及時掌控治療時機,才
能幫助你所愛的人真正遠離病痛折磨。
而過去將精神疾病視為不名譽、躲躲藏藏不願面對現實的觀念必須剷除。
越來越多的人被憂鬱症糾纏所苦,此時家人和周圍眾人就是最不可或缺的
重要角色,不僅在治療過程中,要盡力撫慰,讓患者充分休息,接受適當
治療;恢復期痊癒之後,仍須成為他(她)的支持者,幫助他(她)重回
社會,面對自己。
每個人因為外在的環境事件或內在的主觀經驗,都會有鬱悶低落
的情緒,一般人的這類負面情緒在數日之內多會有所改善,如果
鬱悶低落的情緒持續兩週以上未獲改善,或者你對日常生活中的
各種活動嗜好或交朋友都失去了興趣,並且出現下列憂鬱症的徵
兆四項以上,就該尋找專業醫師診斷評估
‧暴飲暴食或沒有食慾,使得一個月內體重改變5%以上
‧每天都嗜睡或失眠
‧行為變得躁動不安或呆滯遲緩
‧每天都覺得疲倦、虛弱無力、沒有精神
‧過多的罪惡感,覺得自己是無用、沒有價值的人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判斷力變差、無法下決定
‧自殺念頭。
依據臨床表現,我們約略將憂鬱症分類如下:
‧重鬱症:症狀嚴重到妨礙你的職業功能或角色功能。
‧躁鬱症鬱型:除了有憂鬱症的症狀外,還曾經歷到一段時期的躁
症,如精力無窮、不需睡眠、話多、計劃多、好管閒事、誇大
、揮霍。
‧輕鬱症:經常愁容滿面、缺少快樂經驗、常擔心自己能力不足,
但不至影響工作能力。
‧假面憂鬱:不會使用情緒的字眼表達感受,卻被身體的不舒服深
深困擾,常因胸悶、腸胃道不舒服、上腹痛等症狀四處求醫,
卻找不到任何足以解釋身體症狀的疾病診斷。
‧季節性憂鬱症:秋冬之際,憂鬱症特別明顯,並有倦怠、嗜睡、
暴食等症狀。
引發憂鬱症的原因可說是複雜而多變,但基本上是由下列三大因素
共同作用的結果:
1. 生物因素: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失去平衡。主要是血清素及正
腎上腺素兩種。
2. 心理因素:人格特質以完美主義及依賴性的人格特質較易罹患憂
鬱症;負面悲觀的思考習慣。
3. 社會因素:孩提時的創傷經驗;負面的生活事件,如失業、負債
、失去親人、身體重大疾病……等;挫折的人際關係,如婆媳不
合、夫妻衝突、親子問題、被朋友背叛、出賣等各種環境中所發
生足以影響個人的重大事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