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務農的潘先生因心肌梗塞住院,並在冠狀動脈置放支架,追溯其病史並無任何冠心病危險因子,如以佛拉明罕風險指數估測其10年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僅有4.7%。
潘先生也納悶他平時有做體能活動,並以蔬果為主食,也無家族史,何以還會得病?結果我們發現他的兩側耳垂都有明顯的斜向皺褶(如圖一)。
耳垂出現斜向皺褶與冠心病有密切關聯並不是新聞,1973年法蘭克最先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認為是冠心病的標記。在希臘及古羅馬的雕像就發現,藝術家很寫實地將此特徵勾繪出來,著名的例子是古羅馬哈德良大帝(如圖二),他在死亡前兩年耽於酒食,推測死因應是心臟病。
芝加哥大學威廉艾略特教授1978年發表的一系列報告,認為耳垂有皺褶的人較易發生冠心病;1991年他又發表一個大型調查在6000個冠心病患者中,60%有此特徵。目前相關文獻已超過50篇,僅有少數認為無相關性,但因都是病例或世代觀察性研究,不足以被認定為危險因子,甚至能否作為冠心病的標記都被質疑,至今已爭論了40年。問題在如何解釋此現象,目前有4個假說:
● 耳垂斜向皺褶是冠心病的危險因子或標記(小動脈硬化造成周圍彈性組織的退化)。
● 耳垂斜向皺褶是動脈硬化冠心病的遺傳標記。
● 耳垂斜向皺褶只是老化現象(高齡本身就是最強的危險因子)。
● 耳垂斜向皺褶是睡姿(側睡壓迫)的結果。
臨床上,有50%的冠心病患者無任何傳統的危險因子,因此不需要排斥或忽略任何未發病前的病徵,相較於所謂的掌紋算病或其他體徵(如食指比無名指長等),耳垂斜向皺褶是較多專家研究和可靠的病徵,然而往往是在病人已發生冠心病事件後才發覺。
如果發現耳垂斜向皺褶,就應提高警覺,積極篩檢;一般人如偶然在鏡中發現也不需恐慌,應該檢視自己有無傳統的危險因子(抽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或不良生活型態),或接受亞臨床動脈硬化的檢查,來預估冠心病風險。(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