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百家姓源流一

百家姓源流


http://genealogy.hyweb.com.tw/index.jsp?toUrl=surname_search.jsp


台灣尋根網(進入)


百家姓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騰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于時傅 皮卞齊康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梁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 鐘徐邱駱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
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會 甄麴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麋松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甯仇欒暴 甘○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邰從鄂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鬱 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郤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溫別莊晏 柴瞿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歐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 游竺權逯 蓋益桓公

複姓:
万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 宗政濮陽 淳于單于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
鐘離宇文 長孫慕容 司徒司空 鮮于閭丘 元官司寇 仇都子車
顓孫瑞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拔夾谷 宰父穀梁
晉楚閏法 汝鄢涂欽 段干百里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
東郭南門 東門西門 南宮岳帥 侯亢況后 有琴商牟 余餌伯賞
墨哈譙亙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註解:
一、○字為左「金」右「斗」音ㄉㄡˇ
二、少用及破音字:

鮑ㄅㄠˋ 樂ㄩㄝˋ 卞ㄅㄧㄢˋ 邵ㄕㄠˋ 湛ㄓㄢˋ
祁ㄑㄧˊ 臧ㄗㄤ 昝ㄗㄢˇ 繆ㄇㄧㄠˋ 解ㄒㄧㄝˋ
應ㄧㄥ 賁ㄅㄣ 郁ㄩˋ 單ㄕㄢˋ 龔ㄍㄨㄥ
嵇ㄐㄧ 邢ㄒㄧㄥˊ 甄ㄓㄣ 麴ㄑㄩˊ 芮ㄖㄨㄟˋ
羿ㄧˋ 靳ㄐㄧㄣˋ 邴ㄅㄧㄥˇ 隗ㄨㄟˇ 宓ㄈㄨˊ
郗ㄔ 甯ㄋㄧㄥˋ 仇ㄑㄧㄡˊ 欒ㄌㄨㄢˊ 韶ㄕㄠˊ
郜ㄍㄠˋ 莘ㄕㄣ 翟ㄓㄞˊ 逄ㄆㄤˊ 郤ㄒㄧˋ
璩ㄑㄩˊ 扈ㄏㄨˋ 燕ㄧㄢ 郟ㄐㄧㄚˊ 瞿ㄑㄩ
殳ㄕㄨ 蔚ㄩˋ 夔ㄎㄨㄟˊ 厙ㄕㄜˋ 聶ㄋㄧㄝˋ
晁ㄔㄠˊ 訾ㄗˇ 闞ㄎㄢˋ 那ㄋㄚ 乜ㄋㄧㄝˋ
蒯ㄎㄨㄞˇ 查ㄓㄚ 蓋ㄍㄜˇ  

万俟ㄇㄛˋㄑㄧˊ 皇甫ㄏㄨㄤˊㄈㄨˇ 尉遲ㄩˋㄔˊ
澹臺ㄊㄢˊㄊㄞˊ 公冶ㄍㄨㄥ ㄧㄝˇ 單于ㄔㄢˊㄩˊ
長孫ㄓㄤˇㄙㄨㄣ 譙亙ㄑㄧㄠˊㄍㄣˋ  

百家姓》的由來與影響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蔣沈韓揚﹔……” 大多數的中國人都熟悉這樣的四字韻語。就連“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至少也聽說過“ 百家姓”吧﹗ 每個人的姓氏﹐作為個人符號的首要部份﹐作為家族的特別標誌﹐跟跟社會生活﹑歷史傳統密切相關的。 家喻戶曉的《百家姓》是從北宋初年《公元10世紀)以來就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並有深刻影響的啟蒙讀物﹐到今天已有整整一千年的歷史了。

但是﹐鼎鼎大名的《百家姓》究竟是何人所作﹖何年成書﹖何地初版﹖至今仍為不解之謎 。 根據明﹑清以來許多學者考證的結果﹐《百家姓》很可能是在宋代以前就有底本﹐而在北宋初年由吳越地區(今浙江省杭州一帶)某位無名儒生編輯加工而成的。

最早在文字記載中提到《百家姓》的﹐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公元1125~1210)。 他曾寫過《秋日郊居》詩三首﹐第三首寫道﹕ 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 授罷 村書閉門睡﹐終年不著面看人。 詩下有作者自注﹕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 ﹐謂之村書。 由此可見﹐早在宋代﹐《百家姓》已很普及了。

《百家姓》開頭的“趙錢孫李”一句﹐是因為宋朝皇帝姓趙氏﹐而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 的國王姓錢氏。宋代有學者認為﹐孫”是王妃的姓氏﹐"李”則是南唐國君李後主的姓氏。所以有這樣的排列次序。

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刻字印刷的《百家姓》版本﹐是元代(公元14世紀前葉)刊行的﹐由 漢字和蒙古字注音相對照。但是﹐元代刊行本還不完備。 流行于世的《百家姓》直至明 代才定型。《百家姓》通行本共收錄了438個姓氏 ﹐其中﹐單字姓408個﹐編為102句﹔雙字姓30個﹐編為15句﹔最後再加上一句“百家姓終”﹐共有118句﹐472個字。 大約在清代後期又出現了一種《增廣百家姓》﹐共收錄單字姓444個﹐雙字姓60 個﹐以“ 百家姓續”四字作為結句。 目前所能見到的清代刻字的各種《百家姓》的版本﹐文圖並茂。每頁上方有圖﹐畫些歷史 名人﹐標出姓名﹐註明郡望(其望族--有聲望的大家族的發祥地或籍貫之所出)﹔下方把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念起來琅琅上口﹐聲聲悅耳﹐像一首抑揚頓挫的四言古詩﹐ 使人喜聞樂道﹐便於誦讀和記憶。

歷代出現過不少《百家姓》的改編本﹐如明代末年黃周星編著的《百家姓新箋》﹐清代以 康熙皇帝名義編寫的《御制百家姓》﹐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 丁晏改編的《百家姓三編》等等。這些“新編《百家姓》”在編排上頗費了一番功夫﹐且 皆有獨到之處﹐但終究未能將舊本加以取代﹐足見其生命力是何等的強。 《百家姓》不僅世代流傳于漢族之中﹐甚至兄弟民族中也出現過《百家姓》注音譯本﹐如 《蒙古字母百家姓》﹑《女真字母百家姓》等。其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漢字姓氏的使用情況 據初步統計﹐中國曆代文獻記載中前前後後出現過的姓氏﹐共達6403個﹐其中﹕ 單字姓氏﹕3730個 雙字姓氏﹕2498個 三字姓氏﹕163個 四字姓氏﹕9個 五字姓氏﹕3個 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姓氏﹐特別是許多複音姓氏﹐早已從歷史上消失。 又據80年代 統計﹐現在使用的漢字姓氏﹐北京市有2225個﹔上海市有1640個﹔沈陽市有1270個﹔武漢 市有1574個﹔重慶市有1245個﹔成都市有1631個﹔廣州市有1802個。以上七大城市共有不 同的姓氏2587個。另據報導﹐目前台灣省近兩千參佰萬人口中﹐共有姓氏1694個。 從這些資 料推測﹐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11億使用漢字姓氏的人口中﹐現存的姓氏數量約為三 千個左右。

1982年中國人口普查的統計材料表明﹕中國漢字姓氏中﹐以李﹑王﹑張三姓為最多﹐分別 佔人口總數的7.9%﹑7.4%和7.1%﹐按人數多少依次排列的100個姓氏為 ﹕ 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于﹑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鐘﹑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譚﹑廖﹑鄒﹑熊﹑金﹑陸﹑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顧﹑侯﹑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 這100個姓氏總計佔人口的87%﹐而前19個大姓佔人口一半。

但從各個省﹑市單獨看來﹐姓氏分佈的情況有所不同。例如﹐在北京市戶籍卡片中﹐王姓 人口竟佔10.6%﹐李姓﹑張姓各佔9.6%﹐劉姓佔7.7%﹐以上四姓共佔北京市人口總數的三 分之一以上﹔再加上“趙﹑楊﹑陳﹑徐﹑孫﹑馬﹑吳﹑高”等12姓﹐共佔北京市人口總數 的一半左右。

在台灣省﹐10大姓為﹕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他們佔台灣總人口的 一半以上。

姓氏趣聞 請問﹕您的姓該怎麼念﹖ 有些特別的姓氏用字﹐各有兩種讀音﹐表示兩支不同的姓氏。遇到這樣的情況﹐只有詢問 本人﹕“您的姓該怎麼念﹖” 這裡有個原則﹕“姓從主人”﹐就是說﹐應該按照本家族世代相傳的讀音﹔萬不可自以為 是﹐錯讀錯認。(在其他國家﹐別的語言中姓氏讀音也有類似的情況。) 這些特別的姓氏用字是﹕ 樂﹑覃﹑鐔﹑蓋﹑召﹑郇﹑隗﹑賁。分別說明如下﹕ 樂姓分兩支-- 讀Yue(音樂的樂)﹐這一支主要分佈于華北一帶﹔ 讀Le(快樂的樂)﹐這一支主要 分佈于南方。 覃姓分兩支-- 讀Tan(音談)﹔讀Qin(音秦)﹐多為廣西壯族姓氏﹔ 鐔姓分兩支-- 讀Tan(音談)﹔讀Chan(音蟬)﹐主要分佈在四川一帶﹔ 蓋姓分兩支-- 讀Gai(音概)﹔讀Ge(音葛)﹔ 召姓分兩支-- 讀Shao(音紹)﹔讀Zhao(音兆)﹐是云南省傣族的姓氏﹔ 郇姓分兩支-- 讀Xun(音荀)﹔讀Huan(音環)﹔ 隗姓分兩支-- 讀Kui(音奎)﹔讀Wei(音偉)﹔ 賁姓分兩支-- 讀Ben(音奔)﹔讀Fei(音肥)。 準確地用普通話拼寫出姓氏讀音﹐對於國際交行和人名檢索的機械化﹑自動化﹐具有特別 重要的意義。

從1979年6月15日起﹐聯合國秘書處正式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代替過去的“威妥瑪式”舊 拼法﹐作為在各種羅馬字母系語文中轉寫中國人姓名的統一標準。

蕭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三十,在臺灣排名第三十位。通志氏族略:蕭氏,古之蕭國 也,後為宋所併,宋微子之孫大心,平南宮長兼有功,封於蕭,子孫因以為氏。按蕭姓出 自姬姓,是古帝王嚳的后代。嚳的后代有一個叫仲衍的,是商末名臣微子的胞弟。仲衍的 后代大心,是當時宋國公族弟子。宋國將領南宮萬造反,殺死宋王,立公子游為宋君,大 心率人擁立公子御說為宋桓公,並且殺死了南宮萬和公子游,立了大功,被桓公封于蕭, 建立了蕭國,史稱蕭叔。后來蕭國被楚國所滅,子孫們用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蕭 。蕭姓在戰國時期,主要在河南,江蘇一帶發展。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天下,建立了南 齊和蕭梁兩個國家,並且在北齊,北魏和北周也十分顯貴。唐代,蕭姓有人開始遷居福建 ,宋代時又有人遷居廣東,清朝康熙年間,蕭姓開始進入台灣。此外,住在中國北方和東 北的契丹族蕭姓,也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在與宋朝對峙的遼國時期,曾經舉足輕重。 蕭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蘭陵,東海,廣陵,河南,沛縣,杜陵,武進,梅州,海豐等。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29002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