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籤詩 籤筒

搜尋字: 劉玉龍     籤詩     籤筒  解籤


*苗栗銅鑼天后宮的外患籤.


*紅樓夢一書裡,當家二奶奶王熙鳳遇見鬼、身體不安,抽「衣錦還鄉」的籤文,眾人都說是好籤,只有薛寶釵覺得事有蹊蹺,最後王熙鳳病死,「人死了穿著最好、最隆重的壽衣,不也是衣錦還鄉?」 


*新竹縣關西鎮的崑崙神聖殿有全台灣最多籤數的三百六十六首籤詩.


*台灣寺廟使用最多的籤詩是媽祖六十甲子籤詩,其次是關帝聖君百首籤,第三多的是二十八首的土地公籤。 


*南投日月潭附近寺廟的籤詩,為了配合發展觀光,在傳統籤詩上加註英文和日文,讓外國觀光客也能看懂籤詩內容。


*苗栗縣銅鑼鄉的天后宮及五福廟,找到外患籤三十首,所謂的外患籤就是民眾在家中遇鬼撞邪,到廟裡求外患籤,籤詩內容會指引民眾遇到什麼樣的鬼神以及解決的方法。


* 內容完全空白的籤詩,由於籤詩內容描述抽到此籤詩的人有帝王運等內容,清朝時寺廟為了避免麻煩,於是將籤詩內容空白,而求到這首籤詩的人,不管求什麼都能有求必應。 


*「觀音百籤」為主祀觀音者廟宇居多。至於配置「觀音廿八籤」的廟宇則較為罕見。


*日本地區則有神籤(おみくじ)日本神社各有不同種類的神籤,但是佛寺大多採用漢詩一百(也稱作『元三大師百御籤』)作為佛籤,起源於比叡山延曆寺「比叡山延曆寺一百籤」,各寺有籤序不同、籤數減少的現象,另有淺草寺「淺草觀音寺一百籤」,金閣寺「京都金閣寺不動明王佛籤」。


籤詩緣起


 我國數千年來解決人生疑惑的方法甚多,其中不分貴賤、智愚最為通俗廣用者莫如「問籤」,問籤法歷久不衰,愈在科技昌明時代愈為人心決疑,助人趨吉避凶。


「籤詩」或名「神籤」或稱「靈籤」。在道教、佛教與中國民間信仰中,是相當重要的信仰習俗。一般信眾遇上運道、疑難雜症時,常透過祈求神明指點迷津。


籤詩大多為造籤者借神名義的創作,也有利用前人詩詞與四書中的句子構成,以傳統絕句為主,形式有36首、60首、100首、120首等,每類籤都以神的名號命名,例如:觀音靈籤、關帝靈籤、媽祖靈籤、城隍靈籤、保生大帝靈籤、註生娘娘靈籤、保生大帝藥籤。多數為求運道的「運籤」,藥籤是求疑難雜症的解決方法。


 


每首詩都標示吉凶等第,最吉的籤是「上上籤」「籤王」「籤頭」「頭籤」,依序為「上上」、「大吉」「上吉」「中吉」「中平」「中下」「下下」。


 


參考資料來源:台北霞海城隍廟百首籤詩心解


 


一般廟裡,都置有籤及籤詩。籤是以竹子製成,放在竹筒或木筒中,置於神案上。每一竹籤刻記號數,另備紙片,印籤詩,其編號與籤同,集掛於廟壁。求籤的人可從籤詩中獲知吉凶。


 


求籤的方法是到寺廟中,先在神靈前燒香,行跪拜禮,向神靈說明自己身世與求籤目的,完後就用雙手搖動筒中之籤,最高的一根或最先跳出筒外的一根,就將它放在神案上擲筊,若得不到聖筊,則重行抽取籤支,一直到得到聖筊為止,然後依號取得籤詩。


 


參考資料來源:高雄自然史教育館


 


根據100首籤詩統計上上籤8首、大吉3首、上吉18首、中吉26首、中平25首、中下1首、下下19首。顯示8成的籤詩都是中上的好籤,只有較差,顯示造籤者能透過神明之名,鼓勵信徒向上,不放棄希望。也有人說,抽到下下籤,代表否極泰來,是人轉運前最黑暗的時刻,走過黑暗,就見光明。


 


解籤沒師傅,解籤算不上是一門學問,只能算是一種素養。


 


 


◎求籤


  在道觀裡,經常有籤筒,內置籤條,--常用竹木片製成,--信眾可以從中隨機抽取其中的一條,依其上所載辭句,判斷吉凶,體會神意。不過,大約是為易於操作,現今的道觀中籤條已經一分為二,在筒中的竹木片只存數碼,抽得之後,憑其號取得另備的紙質籤條,上著籤詩。抽取的形式,則通常由當事人持籤筒,在神前禱告,然後搖動籤筒,直至有一根從中跳出,即算是神賜之籤。求籤是民眾經常到道觀中進行的一項占問吉凶禍福的活動。


 


  求籤至遲產生於唐朝末年的道觀中,後來幾乎遍及一切神廟、宮觀和寺院。求籤活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具體年月不大容易確定。但最遲應當出現於唐末。五代時,有位宰相盧多遜,年幼時,父親帶他到雲陽觀與小朋友們一起念書。觀內廢壇上有古籤一籤,小孩子競相拿來玩。當時盧尚識字不多,取得一籤,回家給他父親看,籤詞是:「身出中書堂,須因天水白。登仙五十二,終為蓬海客。」父親很高興,認為是吉兆,便將籤留下。後來盧真的做了宰相;而他的失敗則是因為派手下趙白與秦王廷美聯絡,事發後流放於南方,五十二歲死於朱崖。籤中的話竟然一字不差。(參看宋˙釋文瑩《玉壺清話》卷三。)五代時間很短,盧多遜實生於唐末,他幼時廢壇上已有古籤筒,足見籤的出現尚在此前。


 


  產生於道觀中的籤,後來被普遍採納,佛教的寺院,民間的神廟,也都擺上籤,供人抽取。


 


  籤多以所依托的神靈命名:籤是依於神示的,某某籤條上的辭句被認為是該神的教導、啟示、預言,因此籤皆以神名,稱某某(神)靈籤。中國民眾崇拜多神,所以籤的種類也極其繁多。從理論上說,有多少神有專廟或專殿,就有多少籤。當然實際上并沒有那麼多。不過,在一時一地在周圍神廟中找到多種靈籤還不是難事。容肇祖先生於七十多年前,曾去各祠廟收得籤書十八種,計有關帝、都城隍、土地、灶神、華佗、康公、上帝、三界聖帝、呂祖、醫靈大帝、東嶽大帝、天后、財帛星君、觀音等籤。(參看《占卜的源流》,載《古史辨》第三冊。)從求籤的神廟看,道教系數的宮觀和由民間信仰併入道教的神廟佔著大多數。容先生看到的是近代的籤,道藏中尚收有明代的籤以及可能更早的籤。其中《四聖真君靈籤》可能是宋元時代的,因為四聖即天蓬、天猷、黑煞和佑聖將軍崇拜盛於北宋和南宋,明代已不那麼時興,而且其中的佑聖將軍自元代起地位日高,明代已升格為玄天上帝,以四聖為名的靈籤以出現於宋的可能性最大。在有關玄帝的道書中,也存有玄帝靈籤。《靈濟真君靈籤》則決然肯定出於明,因此兩位真君於永樂年間始大大地行時。其餘像《衛房聖母靈籤》等具體出世時代便不怎麼好考証了。現今的神廟宮觀,不少置有籤,其籤也皆以該宮觀神廟及寺院的神明為稱。


 


  對籤的信賴程度與對神靈的虔信程度成正比:明代真武大帝信仰極盛,人們對其靈籤的信賴也特別地深。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七《玄帝靈籤》云:


北門橋有玄帝廟,相傳聖像乃南唐北城門樓上所供奉的,移像於今廟,廟有籤,靈驗不可勝紀。人竭誠祈之,往往洞人心腹之隱與禍福之應,如面語者。余生平凡有祈,靡不奇中。乙酉,余一四歲女偶病,祈之,報云:「小口陰人多病厄,定歸骸骨到荒丘。」已而果(土勿)(mo,義同歿)。庚子余病,三月祈之,報以「宜勿藥候時」。四月祈之,「病宜增,骨瘦且如柴」,已而果然。五月祈之,報云「而今漸有佳消息」,是月病果小減。六月祈之,報云「枯木重榮」,此月肌肉果復生,駸駸向平善矣。余嘗謂帝之報我,其應如響,迄今不敢忘冥佑也。它友人祈者,尤多奇應。


 


  這種靈驗究竟應當如何解釋,且置勿論,這兒只想指出,因神之威信而增加了對籤的信賴,而籤的靈驗又加固了對神的信仰。如此循環,使靈籤的信仰在社會上根深蒂固,流傳不絕。


 


  從清代及於近代,觀音、呂洞賓和關帝在民間信仰中影響最大,而他們的靈籤,也更被虔信。這幾種籤求之者既多,幾百年中主其事者又多次加工修訂,形式上也最為完備。以關帝靈籤為例,其籤詩一百首,外加「籤王」一首。一百首詩各有一個取自歷史或者神話傳說乃至於小說、戲文的故事為標題,又在詩後標「聖意」、「東坡解」、「碧仙注」,復有「解曰」、「釋義」,都是解釋籤詩的,但顯然不出於一人一時之手。另附「占驗」一項,記載前人得此兆時應驗的事跡。總之,此類籤求之者歷代不竭,促使其愈來愈完善,更取得優於它籤的外觀。籤詩實際由人們編製。過去杭州西湖邊有月下老人祠,所供的神靈據說是專管人間婚姻的。來此求籤的當然以未成婚者為多。有好事者為月下老人製訂了籤詩,是雜取歷代詩詞歌曲之辭及四書等典籍的詞句編成。以《詩經》首篇中名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第一籤,而以《西廂記》中「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為最後的第五十五籤籤詩。表達了對人們婚姻的祝願,也很有趣。求籤活動是民間崇道的形式之一,往往成為一方風俗。比如香港的黃大仙廟就很典型。黃在仙祠作為香港地區道教的宮觀之一,也是一個極有特色旅遊景點。其風俗特色就在於求籤者眾多,乃至於解籤算命為營生者雲集。其它神廟的靈籤也常吸引著大批的信眾。民間有一種說法,籤的靈不靈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解籤的要靈。籤文多以詩的形式出現,大多數一些象徵,含義比較模糊,所以要請人講解。在道觀中則多由道士講籤。實際在解籤的過程中,道士們往往在分析籤意時,也講一些應當採取的生活態度等,多少寓有一些道德教化的成份。


執筆人:劉仲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