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觀世音菩薩
金玉觀世音菩薩是空心的,整個觀音採用的是中國傳統“宮廷金細工”的製作方法,把觀音的各部位打成形後再焊接在一起的,觀音的身體裏裝藏了108部的大藏經。
下面是詳細介紹:
這尊觀世音雕像內鑲釋迦牟尼舍利子,通身像高3.8米 ,由觀音金身、佛光、千葉寶蓮、紫檀木雕須彌底座四部分組成,耗用黃金100多公斤、120多克拉南非鑽石、數千粒紅藍寶石、祖母綠、珊瑚、松石、珍珠及100多公斤翠玉等奇珍異寶,採用中國傳統“宮廷金細工”手工藝製造。金玉觀世音像總價值估價為1.92億人民幣,是一尊具民族風格和時代精神的造像珍品,是當代工藝美術史和佛教造像藝術史上的稀世瑰寶。1998年11月27日 ,金玉觀世音被確認為世界最大的金玉佛像,並被錄入1999年吉尼斯大全。
觀音頭戴天冠,胸佩纓絡,腳踏白蓮,手執法器,化解六道,法力無邊。觀音金身由200多片平均壁厚1.2毫米 的金片經手工敲打成型,再焊接而成。天冠上,在400多粒鑽石和海藍寶石的襯托下,一尊白玉佛端坐正中。觀音面如滿月,收頜垂目,顯得安然、恬靜、慈悲仁愛;眉宇間鑲嵌一顆15毫米 的星光紅寶石;一對祖母綠耳墜裝點頭像兩側。觀音一面八臂,八隻手各執法器:身前雙手取吉祥印,普渡眾生;白蓮花手成就種種功德;金剛杵手摧伏一切怨敵;絹索手搭救眾生令得安穩;寶箭手令眾生早結善緣;慧眼手願力相隨,法力無邊,淨瓶手淨瓶甘露灑福眾生。觀音像背光呈蓮花瓣形,背光中心的寶相花圖案是由1640根纖細的金絲平填而成,1100顆天然珍珠組成了花瓣的輪廓線。背光的上面有三對形態生動的飛天仙女,中間是禮佛仙女,次下是舞樂仙女,再者是散花仙女,三對仙女都是肩披天衣,飄帶花裙,呈現出西方極樂世界的祥和氣氛。千葉寶蓮由52片白色翡翠雕琢而成。紫檀木雕刻的束腰式須彌底座,色彩深沉、凝重古樸,具有東方韻味。金玉觀世音像整個作品以金和玉巧妙過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一、造像緣起------安定祥和的祈願
1995年,以曾一兵大師為首的創作集體正在製作世界首尊《金玉大佛》(現供奉于海南澄邁縣),一位退休在家的黨中央領導同志到他們的創作現場參觀時見到曾一兵,饒有興趣地問道:“您以前不是做作過《金玉九龍壁》和《金鑾寶座》嗎?怎麼現在作起金玉大佛來了?”曾一兵頗有感悟地說:“我搞金玉工藝品創作大半生,今天我終於找到了永恆的創作題材”。 曾一兵的這番話是有著藝術根源的。古往今來,從西方至東方,宗教故事與藝術創作素有不解之緣,因為這裏面包含著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是藝術表現張力最能自由體現的天地,曾一兵的話原意在此。
《金玉大佛》完工之前,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伯達、朱家縉兩位老專家也先後前往參觀指導,他們不約而同地問過曾一兵:“為什麼不創作一尊金玉觀音像呢?”對呀!因為在所有的佛教造像中,唯有觀音像從頭頂的天冠、髮髻、胸前纓絡到手持各異的法器,全身上下處處無不充滿著裝飾性極強的藝術氣息。僅這一點足以令曾一兵衝動!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宮延手工藝技藝和佛教文化藝術,將會在他們手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經歷了戰爭、內亂後,我國社會已進入安定繁榮的大好局面,老百姓們是多麼祈願這樣的安定繁榮能夠長長久久,是啊!作為老百姓的一員,經歷過舊社會戰亂、新中國的困難時期及長達十年封殺文化藝術的“文化大革命”,又分享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的曾一兵又何嘗不是這種心願!向來藝術家都是以作品言心志,造一尊象徵安定、祥和、福祉的金玉觀音抒發自己這種情懷,,豈不美哉善哉。此時,曾一兵及張明娟、王志喜等諸位工藝大師們一起感慨著,激動著,仿佛一尊含笑垂目,婉麗端莊,柔姿卓約,大慈大悲的金玉觀世音浮現眼前。這,便是《金玉觀世音》造像最初的創作衝動。
二、 創作奇遇-----幸運的洛陽之旅
佛教造像藝術從古印度傳入中國2000多年,自古以來各個時期的造像無不折射出它的歷史背景和時代風貌。如何創作一尊體現當今這個偉大的時代精神和具有中華民族風格的金玉觀世音呢?她既要吸收歷代造像藝術的精髓,但絕不是對先人作品的臨摹;她即要尊從佛教儀軌,但絕對要來一次大膽的革新創作。
1995年秋末冬初的一天,曾一兵、張明娟二位設計者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之後,背起畫夾帶著這一史命性的課題決定奔赴洛陽去尋找靈感。座落于我國中原洛水之畔的龍門石窟早已聞名世界,以廬舍那大佛為代表的那些顯示大唐胸雄風、充滿中國雕塑、繪畫優美韻律的一尊尊佛像,千百年來不知令多少藝術家為之傾倒。曾一兵、張明娟二人恨不得立刻飛到廬舍那的身邊,可是不巧,當時北京飛往洛陽的航班早已因故停航數日了,他倆只好搭剩飛往鄭州的班機,然後準備再改剩火車或汽車繼續完成那段200多公里的旅程。經過近一個小時的飛行,飛機即將進入鄭州上空時,機上突然那廣播:“我們抱歉地通知大家,由於氣候原因,本次航班改飛洛陽降落。。。。。”聽到喇叭裏空姐這清脆悅耳的聲音,這兩位年過半百的大師頓時孩子般地在座位上鼓掌歡呼起來,招來周圍乘客的一遍詫異的目光。不一會,飛機平穩地降落在洛陽機場,曾一兵、張明娟二人肩背畫夾,手提行李洋洋得意歡蹦亂跳地穿過侯機室朝機場出口走去。這時只聽到身後侯機室又傳出廣播:剩坐xxx次航班前往鄭州的旅客請馬上登機。。。。。。。飛機似乎就為了專程將二位大師送到洛陽,立即又載著其他乘客返回了鄭州。
曾一兵、張明娟二人此次洛陽之行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登門請教一位素不相識的專家-----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清苦陪伴石窟35載的龍門石窟研究所的劉所長。到達洛陽當天,二位大師就急匆匆敲開了劉所長的房門,當劉所長知道他們的來意後,被他們二人的虔誠所感動。雙方經過一段交談之後,劉所長就像高僧長老一般滿面慈祥的說:你們二人可以回去了,只要用您們的眼、用您們的手、用您們的腦造出的大佛,就一定是20世紀的大佛。聽完這番話,二位大師相視片刻之後,臉上漸漸露出回意的笑容。
三、 創作過程-----逼出來的一面八臂
洛陽歸來後,曾一兵和張明娟分頭忙開了。曾一兵要為造佛準備材料、資金,設計的任務就落到張明娟身上。
張明娟給自己的設計定下了一個“出其不意的目標”,她要設計出一尊既符合佛禮儀軌、又能完美體現金玉造像藝術的金玉觀音像來,她開始花費大量時間到當時北京最大的王府井圖書館找尋資料,並積極尋求佛教界人士的指點。經過充分準備,張明娟對自己的設計有了成熟的考慮,在金玉觀音像的立項會上,她將自己設想的“一面八臂”的設計具體地提出來了,誰曾想,此時卻出了一個意外:和他們在一起為金玉大佛作畫的一位學長,禁不住一家公司的5萬元邀約,竟將她的這一創作設想先行繪製出來給了家公司,那位學長不得不將這一情況告知張明娟時,她知道,說什麼都沒用了,他們以最大的寬容和理解接受了事實,但這樣以來,原有的觀音造型不能再用,必須從新設計。
既不能是一面雙臂,又不好選擇千手千眼,因為那樣很難處理雕像的重心和視覺平衡,那麼如何把握創作尺度?她想到了一個能給自己指點的人才-原北京工美集團文藝研究者王守木老先生.但當時她和曾一兵都已離開北京工美集團,王老先生還會指導她嗎?而且不巧的是,王老先生剛剛中風導致半身不遂並失語,他還能指導她嗎?出於對老先生的尊重和同情,張明鵑還是去醫院探望了老人.雖然不能行動不能說話,但老先生的眼睛還是明亮的,思想還很活躍,聽說了張明娟的來意後,老人沒有任何為難的表現,他用能動的左手指撕了一張小紙片,顫顫巍巍地畫了一張北京各寺廟的路線圖,讓張明鵑照路線圖一一去了,回來後,她又到王府井書店,把書店裏所有佛教造箱的書都買了下來,用自行車推到了醫院 王老 先生的病房,每每北京11月的天空露出難得一見的太陽時,張明娟就將老先生推倒陽光裏,一面將一張張資料.一頁頁書翻給老先生看,一面緊盯著 王老 先生因病而麻木的臉,只要是讓老先生眼睛一亮的資料.圖片,她都一一做上記號,回到家再慢慢學習領會.
綜合了許許多多的歷史資料和寺廟裏的觀音像的設計表現後,張明娟給自己設計的這個新造像定下了”一面多臂”的基調,因為在許多資料中她發現,歷史上曾有過很多一面多臂的觀音造像,四臂.六臂.八臂.十二臂.二十四臂都有,最後定格在”一面八臂”的不空絹索觀音身上,她具有深刻的佛教涵義,又有優美的多臂觀音的造型,恰到好處.
此尊 金玉觀音在經典上,聖名 稱作「不空羂索觀音」!
回覆刪除2012二月二十五日(六) PM3點,台灣雷藏寺 法王蓮生佛主持「不空羂索觀音火供護摩大法會」(含本尊灌頂)! 敬請 緣者共同赴會參予。(報名費用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