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絕症CCD 指向人禍
在人類現時利用的1300種植物中,約有7成要靠蜜蜂來授粉。蜜蜂的授粉速度是人類科技無法比美的,1隻工蜂1天能飛遍5000朵花,身上黏上的花粉超過1萬粒。所以有人說,沒有蜜蜂就沒有農業。 但近兩年來,全球各地紛紛傳出蜜蜂大量、集體失蹤或死亡,被稱為「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已對自然作物產生嚴重的影響,尤其是美國。 蜜蜂是嚴密社會組織的昆蟲,通常一個蜂群是由1隻女王蜂、數百隻雄蜂與數萬隻工蜂共同組成;女王蜂靠著費洛蒙將所有蜜蜂聚集在一起。一個蜂群通常可以推持很多年,但現在,「蜂群衰竭失調症」(CCD)似有席捲全球之勢,工蜂突然失去了辨認女王蜂費洛蒙的能力,離開蜂巢後便回不了家,導致蜂巢內的工蜂一夕之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連屍體都找不到。 在美國,一半以上的地區發生CCD的情形,西岸養蜂人6成蜂巢內的蜜蜂突然消失了,東岸和德州甚至超過7成。同處美洲的加拿大、巴西,與遠在大西洋另一端的歐洲,西班牙、波蘭、瑞士、德國與英國,甚至台灣,也出現相關報導。 美國農業部為此特別撥了410萬美元給喬治亞大學集合多所大學之力,研究解開蜜蜂集體消失之謎。 光從名稱來看,CCD便只是個模糊不清的名詞,「衰竭」、「失調」、「症候群」,完全看不出致病的原因。雖然CCD的原因有許多說法,至今仍然無法確定,但大多指向人為因素造成生態惡化,各家說法大致可歸納為殺蟲劑(農藥)的使用、病毒與細菌的感染、氣候暖化或變遷、電磁波干擾等4項,另外,也有人認為營養失調、壓力、人造基因作物甚至戰爭都有重大的影響。 昆蟲學家考斯佛斯特表示,蜂群衰退失調都有些奇特的症狀,和普通所見的蜜蜂寄生蟲病、病毒感染或是在冬天被凍死情況等情況不一樣,蜂巢裡的蜜蜂數量通常會大量減少,只剩下女王蜂和一小撮工蜂及保存的食物,蜂巢內外並沒有蜜蜂的屍體。但科學家在殘存的蜜蜂身上發現,牠們好像都受到多重微生物群感染。 科學家認為,可能是一種新的病原體,或者是含有尼古丁的農業用殺蟲劑作怪,讓這些昆蟲的免疫力變弱,進而死亡。 一項研究認為,罪魁禍首的嫌疑犯之一是「可尼丁」,這是一種新型的新菸鹼類殺蟲劑,這類殺蟲劑會影響昆蟲的中樞神經系統,昆蟲學家瑪莉安‧弗瑞茲表示,這類型殺蟲劑裡的不同化學物質,對蜜蜂的毒性也不同,而有些新菸鹼類殺蟲劑和某些殺菌劑合成後的綜合藥效,對蜜蜂的毒性增加1000倍以上。 非營利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相信,美國環保署已有證據顯示譗可尼丁豃和CCD有關,但是他們卻沒有將此訊息公諸於世。NRDC要求美國政府釋出殺蟲劑對蜜蜂之毒性的相關研究紀錄未果後,已採取法律途徑。這些關於可尼丁的研究,是由美國環保署針對製造商拜耳公司所做的調查報告。拜耳公司在2003年由美國聯邦政府機構獲准製造可尼丁。 去年5月,德國也下令禁止使用拜耳公司販售的「斗篷牌」(Poncho)殺蟲劑,因其含有可尼丁。 此外,拜耳公司生產的另一種新菸鹼類殺蟲劑「益達胺」,最近也成為眾矢之的。美國南達科塔州的農民控告拜耳公司造成作物損失,而法國政府也明令禁止使用此藥於向日葵種子的耕作。 國內的研究方面,中興大學退休講師陳昭鈞懷疑,蜂群消逝與蜜蜂導航系統錯亂有關。他說,每隻蜜蜂身上都有導航系統,蜂箱或蜂巢就好比是塔台或燈塔。陳昭鈞認為,近年氣候變化兩極之下,容易誤導蜜蜂判斷,打亂其導航系統,使蜂群的活動作息受到衝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