綹:絲縷組合的長條.引伸為衣袋.
閩南和台灣地區習稱扒手為「剪綹」。
「剪綹」最初的含義就是盜取,許多古籍都有寫到。如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這老子倒乖
!哄得我低頭自取,你卻叫有剪綹的……」明末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七卷中:「那老者趕早出門,不知在哪裡遇著剪綹的剪去了。」清代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三回中:「原來這人是剃頭的待詔,又兼剪綹為生,專在渡船上,乘著人眾擁擠之間,在人那腰間袖內遍行摸索。」
為什麼要用「剪綹」作為小偷的代名詞呢?一般,偷東西者統稱之為賊,但喜歡做文字遊戲的中國人卻偏偏不輕易罵人為賊,輕謾一些的稱呼「扒手」,高雅一些稱之「三支手」、「梁上君子」等。
而將小偷稱作「剪綹」,既形象而又生動。原來,古時人們佩帶財物往往用絲帶(即「綹」)繫住。小偷竊取財物時,首先就得剪斷繫物的絲帶,這是當時小偷行竊的一種主要手段。
殷偉著的《剪綹高手》,其中就有一段描寫剪綹的行竊手段:「清代京城有個剪綹賊,經常身揣二枚銅錢,一側磨成利刃,非常鋒銳。平時,他手指夾銅錢,將未磨過的一側向外,如同拿著零用錢,專門在人多擁擠的鬧市閒逛。盯上目標後,故意找話搭訕,悄悄用銅錢一側鋒銳利刃割人包裹衣袋,扒竊銀子財物。由於偷技嫺熟,很少被人發現,在京城那夥剪綹賊中,他堪稱高手。」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54359
【掱】音讀ㄕㄡˇ扒手。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掱手:「滬人呼翦綹賊曰掱手,猶言扒手也,亦曰癟三碼子。」(扒掱)是正寫.所以台灣話稱( 三隻手)即指扒手也.
扒掱=扒手=掱手(掱和扒並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