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貯能技術新突破 低價太陽能指日可待
未來10年內,人們便能以太陽能電池(photovoltaic cells)在白天供應家庭用電,並使用多餘的太陽能水解水,生出氫氧並提供家用燃料電池電力。倘若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的新流程能讓市場接受,今日中央透過電線傳輸電力的方式,可能成為過去式。
「多年來我們所談論的涅盤正是如此。」麻省理工學院的納薩拉(Daniel Nocera),在7月31日科學(Science)期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這個簡單、廉價又有效率的太陽能儲存流程。
一直到現在,太陽能僅在白天使用,因為儲存額外太陽能供夜間使用很昂貴且沒有效率;但是納薩拉和他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個漂亮的解決辦法。
納薩拉和他的博士後研究員卡南(Matthew Kanan)從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到靈感,研發出這個利用太陽能來使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的新流程;氧和氫可以在燃料電池裡重新結合,不分日夜都能以無碳電力供應大樓、住戶或電動車用電。
這個新流程得以成功的關鍵在於一種新觸媒:可以分解水生成氧氣,由鈷、硫酸鹽和電極組成,放入水中;另一種觸媒可以產生氫氣。
從光電池或風渦輪機而來的電能流入電極,使鈷和硫酸鹽在電極表面形成薄膜和釋出氧氣。
加上另一個觸媒,例如白金,在分解水過程產生氫氣,這套流程使光合作用中的水解步驟出現兩次。
這個新觸媒可在室溫、中性水中反應,又容易架設,納薩拉說:「這就是為什麼這次會成功---整個流程太簡練了!」
納薩拉認為:「太陽能是最具解決能源問題的潛力。」地球一小時接收到的太陽能,足以供應一年能源所需。
納薩拉是切森家族基金會(Chesonis Family Foundation)贊助太陽能計畫主持人,和義大利能源集團Eni與MIT合作的太陽能中心(Eni-MIT Solar Frontiers center)副主任,他相信:「這下子科學家真的有得玩了!」
MIT能源所旨在將全球能源系統轉型至足以供應未來需求,並在當前技術和未來願景搭建橋樑,例如參與這份計畫。
這項計畫由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切森家族基金會(Chesonis Family Foundation)共同贊助,2008年春季已挹注1000萬美元推動太陽能計畫,希望達成10年內大規模應用太陽能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