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八芝蘭文化館+台灣民俗文物+施厝古宅good





































































 





http://thematic.slps.tp.edu.tw/country/


http://thematic.slps.tp.edu.tw/country/d/index.htm


http://thematic.slps.tp.edu.tw/country/b/06/6_4.htm


德行(竹巷仔)的古宅以施厝最有名。有清一代人才輩出,登科甲者不少,是書香滿門。原古宅座落於福國路五十六巷,占地四千多坪,是前花園後果樹的一座一百多年歷史的古宅。原有三進,正屋屋頂為燕尾(古時官家屋頂才能蓋燕尾),漳泉械鬥時被燒掉後進,只剩下兩進及旁邊的護龍、外護、第二外護。


第一進的前院有二旗杆礎石,此旗杆是同治年間施贊隆中舉人時所得(當時舉人以下不可立旗杆)。門廳前面懸有「熙照人瑞」、「文魁」、「外翰」三個牌匾。「熙照人瑞」匾額是施贊隆舉人,施贊湯貢生的祖母,亦是師謙益貢生、施謙吉貢生的母親李太宜人百歲生日時,由當時的太子少保贈送的,還有三個刻龍的「金杯」。李太宜人享年一百零八歲。「文魁」匾額是同治庚午年舉人施贊隆所得。「外翰」匾額是光緒戌寅年施贊湯出任福建府屏南縣儒正堂時所得。


進入屋內第一進掛有左宗棠及朱熹的親手書匾。第一進通中庭有「中門」,此門平時不開,出入都由兩旁的側門。如果比本身高的官來訪時才「開中門迎接」。後來子孫迎親或喪事才開「中門」。中庭左邊的走廊有一頂昔年用的「黑頂轎」。


第二進門廳前有「恩」及「歲進士」兩個匾額。「恩」是光緒辛巳年貢生施謙益所得。「歲進士」是同治丙寅年貢生施贊湯所得。第二進後廳內有「明經」匾額一個,是光緒庚寅年貢生施謙吉所得。


原有「施厝」古宅的房間大小共有六十間左右,真不愧是德行一帶的大古宅。


施厝後代有施炳訓:曾任宜蘭地方法院院長。施世在: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施拱星:曾任台大理學院院長。施多喜:曾任台大化學系教授。施拱慶:曾任台灣省政府課長。師孫鍊:曾任士林國小訓導主任、研究主任、代教務主任、教學組長等。




錫製古茶葉壺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前的錫製古茶葉壺,茶葉放入壺內,不但不怕潮濕,並且能永久保存茶葉香味,比現今的鐵皮罐子美觀耐用。
 





石磨


民國初年距今八十多年的古石磨,分為上下兩座,上座的小洞是放米和水的孔道,四圍凹陷的孔道是昔日米漿流經的通路。




石臼


民國初年距今八十多年的古石臼,分為石臼和石杵,昔日用它舂去稻穀的殼,或用它舂出做麻糬的糯米,也可用它舂藥草,做藥丸。




石秤鐘

百年前的施厝古物





穀籃(米籃)


民國二十年距今六十年前之物,穀籃是用竹片和竹皮編織的,農夫把穀子裝在穀籃裡,一擔幼一擔的挑到晒穀場去曬乾,平時用它裝甘薯或蘿蔔桃到市場去。




柱基(施謙記刻字)

施厝古物

 




牲禮籃

祭祀或掃墓裝牲禮用

 





施厝古物

實物保存於福國路施厝公媽廳





香爐




古扇袋


清朝末前距今一百年前的古物,昔時沒有電風扇,夏天紳士出門帶一把折扇。這是裝扇子的袋子,上面繡著小鳥、蝴蝶、花草,非常精緻,玲瓏可愛。





蚊帳夾


清朝末前距今一百年前之古物,昔時鄉民都睡「八角眠床」,蚊蝶是從前面可八字形打開,可用這蝴蝶夾以翅膀的左右鈕釦,夾住蚊帳。





小兒圍巾


 





古硯筆墨袋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前的古物,袋用黑色厚布,上蓋繡蝙蝠表示「福氣」,表面繡著小樹、蝴蝶、水池、小姑娘,裡面可裝硯台、毛筆、墨等,非常講究。





施厝古物




施厝古物





施厝古物





古茶壺及茶杯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前的古茶壺、茶杯。瓷器的質料不同,茶壺的裡外都有縐紋,而不是裂痕,最大的差別是茶杯,比現今的小茶杯大得多。





青花大鳳盤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以前的古物,古菜盤直徑一台尺多;是昔時有錢人家使用的盤碟,樣式,通常當作盛菜之用,盤中鳳的圖案精緻美麗。





八卦


民國初年距今八十年前的古物,八卦是伏羲仙帝所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萬物之原始,無論何種惡魔都不能侵犯太極,安八卦能驅除邪惡。





香爐(木製)

祭祀祖先用





布縫枕頭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以前的古枕頭,每一個兩旁的方形面上,以刺繡花鳥圖案為主,在紅色主調中,配鮮豔對比的顏色,十分美觀,是有錢人家使用的。





瓷製枕頭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前的古物,此瓷製枕頭是中空,旁邊有小孔,夏天可裝冷水使頭部清涼,能降低高血壓,冬天可裝熱水能保溫,是先民的傑作。





纏足用的竹製木屐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二十年前的古物,清朝女子流行纏足,腳越小越美,大概六歲起就用白布綁緊雙腳,再穿這種木屐使腳長不大,木屐要越穿越小,這是最大的。





童帽


清朝末前距今一百年前的古童帽,這是昔時一般民間婦女自製的小孩帽子,用藍色和粉紅色的布料相配的,帽沿繡著小花,玲瓏可愛,冬天小孩帶著他可防寒。





小秤


清朝末前距今一百年前的小秤,秤有大小,最大的可量一百斤以上,也有量二十斤、十斤的,這是最小型的秤,最多只能量五兩以下的,要量中藥、金子等較輕的東西就要用到它。





古熨斗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前的古物,原有木頭把手,現在用的是電熨斗,六十年前使用的是木炭熨斗,兩種形狀類似,此古熨斗也使用木炭,可是樣式完全不同。





粿模


民國二十年距今六十年前之物,粿模的大小配合粿面,最小的粿是半斤,也有五斤重的紅龜粿,側面刻魚紋以示「年年有餘」;刻上圓錢連綿成串,以示「子孫繁衍」。





搖鈴


民國初年距今八十年前的古搖鈴,整個搖鈴都是青銅製成的,每當道士替人作法時,總是要叮叮噹噹搖起搖鈴,xx在咿咿嗚嗚吹著龍角,如此惡煞才會遠離。





大型鏡鈸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前的古鏡鈸,它是用銅製成的,樣式比較特殊,邊緣與一般圓的又不一樣,唱戲的後台鑼鼓陣、道士作法時,都會用到它,可是形狀比較小。





施厝古物:遮房門布的頂巾,實物由施孫鍊老師贈送,保存於本館。





義進士匾額:施厝古物,是同治丙寅年貢生施贊湯所得,現保存於施厝「公媽廳」。





文魁匾額:施厝古物,是同治庚午舉人施贊隆所得,現保存於士林福國路施厝「公媽廳」。





熙朝人瑞匾額:施厝古物,是光緒八年施贊隆舉人、施贊湯貢生的祖母亦是施謙益貢生、施謙吉貢生的母親李太宜人百歲生日太子少保贈送。





施厝公媽廳:位於士林福國路五十六巷,是施家子孫紀念祖先的地方,每年有春秋兩祭,現在有許多古物保存裡面。





紅龜粿模


民國初年距今八十多年前的古物,傳統的粿模以大小不等的長方形木板雕成的,比較小的當中刻一個長體「壽」字,這是中型粿模,中央刻一行「福祿壽」三個字。





紅龜粿模


民國初年距今八十多年前的古物,傳統的粿模以大小不等的長方形木板雕成的,比較小的當中刻一個長體「壽」字,這是中型粿模,中央刻一行「福祿壽」三個字。





蓮花粿模


民國初年距今八十多年前的古物,一般民間經常用紅龜粿模較多,這種蓮花粿模比較少見,平常拜神多用紅龜粿,這是道教或釋教,拜佛就用蓮花粿,這是佛教。





五牲盤


民國初年距今八十年前的古物,這是用木頭製而漆上紅色的五牲盤,從前祭拜神民時用這種禮盤,較大的放豬頭或豬肉,其餘的分別放雞、鴨、魚、豬肝等。




木製香爐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二十年前的古香爐,高一台尺多,這是昔日施厝祭祖先用的,現在都用陶器或古銅香爐,這木製香爐已是難得一見的古物。





大斗燈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多年前之古物,這是台灣北部最大且雕刻最美的大斗燈,每年中元普渡拜老大公時,祭主用它可避邪,能使一家人消災並帶來好運。





公燈--施厝古物。


 





古童帽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前的古物,昔時小孩所戴的帽子和現在的大不相同,這是從後面拍的相片,由大紅色、藍色、深藍色相配,帽沿還繡著花樣,很有特色。





米缸


施宅古物,保存於本館,施孫鍊老師贈送。





大斗燈

中元普渡用





蓑衣





古甕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前的古甕,從福建漳州帶來的,有圓的、橢圓的,上寬下窄的各式土甕,饒富變化,昔日孵豆芽、醃肉、醃菜等用途。

民宅古物(可按下圖詳介)


 本地開發初期的房屋建築,多半是就地取材,非常具有原始的鄉土特色:一般民宅的建材,大概都以以竹茅.石材為主.竹是士林本地石确.下東勢.雙溪的特產,茅草遍地野生,石材則隨手可得.因此都是本地先民最早使用的建築材料.士林山區多產"刺竹".刺竹多刺堅利,昔日多半做為草屋的樑柱,亦可用於家具的製造.


先民們不僅注重屋宅的造形和裝飾,對於屋內的擺設.家具等,也要求能達到美觀舒適的標準.目前在本地古老的農家或富貴人家裡,仍可看到先民使用過的各種古式家具,如太師椅.茶几.竹椅.雕花大床,以及變化有致的枕頭等等,較之今日流行的沙發.彈簧床,似乎多了一種中國特有的情趣和風華.






















古門籬頭





蚊帳夾





瓷製枕頭





布縫枕頭





小雞籠子





火籠





古扇袋





馬桶





古硯筆墨袋





小秤




 



 
































石磨





青菜籃





菜飯籃





竹編蒸架





稀飯杓





飯斗





米斗





石臼





古甕





青花大鳳盤





蓮花粿模





紅龜粿模





古米缸





錫製古茶葉壺





醃豆醬缸蓋





粿模





切仔麵器具





古茶壺及茶杯





製餅印模



 



時代穿著(可按下圖詳介)


年臺灣鄉民非常節儉,所以衣著用的素布以堅軔耐穿為優,可以穿上數年.通常父親穿過的衣服可以給兒子穿,哥哥穿過的衣服可以給弟弟穿,所以式樣寬大,適應力特強.破了再補,補了再補,不能補還可以將大改小或乾脆將顏色染深,以新姿重披上身.














古童帽





童帽





古銅鏡





纏足用竹製木屐





古熨斗


 

農耕生活(可按下圖詳介)











穀箕





犁子





穀籃





蓑衣




古門籬頭


清朝末年距今一百年前的古物,昔時新婚房門都有布做的門籬,這是上面的門籬頭,紅底布繡著一對鳳凰,上面有日、月、雲,配著盛開的牡丹花,真是可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