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早發性失智症 42歲上身

早發性失智症 42歲上身


http://www.tada2002.org.tw/index.php   台灣失智協會



記憶力變差,失去方向感,搞不清楚東西南北,一名42歲的男子原本以為自己工作壓力太大,罹患了憂鬱症。沒想到治療了一年多之後,憂鬱情況改善了,記憶力仍然衰退,最後被醫師診斷出他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最後只好提早退休。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天舉辦「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論壇」,超過200名國內失智症家屬及醫療照護的代表齊聚一堂,提出十項失智症政策綱領,為提升患者及家屬生活品質而努力。失智症協會特別呼籲政府,應比照日本,早日規畫「失能保險」,預為照顧失智者。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目前台灣失智症人口已經超過15萬人,平均每年約新增5800人,由於腦細胞受到損傷,認知功能退化,嚴重衝擊到患者及家屬生活運作。



國泰醫院精神科主任張景瑞表示,近幾年來,早發性失智症患者人數似乎越來越多,年紀也越來越輕,一名患者在42歲那年就出現症狀,老闆及客戶剛才講過的話,他一轉身就忘了。



原本以為自己因為經濟及工作壓力沈重,以致罹患了憂鬱症。經過半年多的治療,憂鬱症改善了,但記憶力卻仍然很差。不斷重複講某些話,也記不得對方所說的話,反應遲鈍,腦筋經常是一片空白。



他的工作表現越來越差,連回到家中,也常忘記自己到底待在哪裡,失去了方向感,經過兩三年的追蹤,醫師這才診斷他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由於無法勝任工作上的要求,最後只好提前退休。



失能保險 預約照護人生



張景瑞指出,日本電影「明日的記憶」裡面的情節,深刻描寫出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悲哀無奈。為了確保失智症患者可能擁有一定品質的生活,台灣失智症協會在失智症政策綱領中,特別提出了「失能保險」。



什麼是失能保險?張景瑞解釋,失能保險就是一種社會服務,上班族每個月從薪資中扣除幾百元,一旦失能,也就是失去了謀生的能力,政府就出錢來照顧養護失能者,直到死亡為止。



除了失能保險之外,失智症協會也希望衛生署可以盡快建立失智症治療指引,廣設失智門診,老人醫學專科醫師也能開立失智症的處方用藥,醫院也能提供24小時的諮詢服務,而失智症政策綱領都將成為政府制訂相關政策時的重要參考。


..........................................................



早 期 有 那 些 徵 兆


失智症十大警訊


ㄧ、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一般人偶而忘記開會時間、朋友電話,過一會兒或經提醒會再想起來。
     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且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該事件。

二、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如英文老師不知「book」是什麼;自年輕即開車的司機伯伯現在經常走錯
     路;銀行行員數鈔票有困難;廚師不知如何炒菜等。

三、言語表達出現問題:一般人偶而會想不起某個字眼,失智症患者想不起來的機會更頻繁,甚至以替代
     方式說明簡單的辭彙,如「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

四、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一般人偶而會忘記今天是幾日,在不熟的地方可能會迷路。但失智患者會
     搞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五、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開車常撞車或出現驚險畫面;過馬路不看左右紅綠燈;借錢給陌生人;聽
     信廣告買大量成藥;一次吃下一周的藥量;買不新鮮的食物等。

六、抽象思考出現困難:對言談中抽象意涵無法理解,而有錯誤反應。日常生活操作電器如微波爐、遙控
      器、提款機的操作,對指示說明的意思無法理解。

七、東西擺放錯亂:一般人偶而會任意放置物品,但失智症患者更頻繁,將物品放在非習慣性或不恰當的
     位置,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到處塞衛生紙等。

八、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一般人都會有情緒的變化,失智患者的情緒轉變較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
     人,情緒的改變不一定有可理解的原因。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隨地吐痰、拿店中物品卻未給
     錢、衣衫不整等。

九、個性改變:一般人年紀大了,性格也會有少許改變,失智患者可能會更明顯,如疑心病重、口不擇
     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

十、活動及開創力喪失:一般人偶而會不想做家事、不想上班工作,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促
     誘導才會參與事務。原本的興趣嗜好也不想去做了。





當有多個徵兆出現時,請至各大醫院精神科或神經科門診檢查以確定是否罹患失智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維持失智患者心智功能及生活品質。相關失智症資訊及資源您可使用台灣失智症協會關懷專線 0800-474-580 諮詢失智症相關問題

 失智症自我檢測







失 智 症 有 那 幾 類 ?






退化性失智症


大部份患者都是屬於這類型,其中又以下列三者最常見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特性為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主要以記憶功能為主,並無意識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其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往生後腦解剖可發現異常老年斑及神經纖維糾結。美國前總統雷根即罹患此症。


額顳葉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其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特性為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無法調整行為以致有不適切之行為反應及活動;或早期就出現語言障礙,如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等,此二者皆有進行性退化現象。


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特性為除認知功能障礙外,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時好時壞起伏變化大、對抗精神藥物十分敏感、鮮明的視或聽幻覺、每次發作持續數周至數月。


血管性失智症

為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 呈階梯狀退化,在東方人發生比例甚高。

常見臨床特徵:1)情緒及人格變化
       2)尿失禁
       3)假延髓性麻痺(吞嚥困難、構音困難、情緒失禁)
       4)步履障礙(失足跌倒)


其他失智症

其他原因引起之失智症,如腦瘤、腦炎、AIDS、外傷、酒癮、正常腦壓
水腦、Vit.B12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在臨床診斷的工作上,這些
反倒是我們特別注意,因為大部份是可以治療的病因。


失智症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失智症相關翻譯一致化


Alzheimer`s Disease 阿茲海默症
Dementia失智症
Vascular Dementia血管性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Dementia額顳葉型失智症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路易氏體失智症




失 智 症 可 以 預 防 嗎 ?


目前全世界已有2430萬失智症患者,且每年以460萬人的速度增加中,平均不到7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在台灣,每天社區中增加14位失智老人。雖然目前並無任何一種藥物可以完全治癒或阻止失智症的惡化,但只要能延緩發病5年,就有機會將失智症的人口減半,而減輕社會負擔及失智症照護醫療支出。民眾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同時減少危險因子(避凶),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趨吉( 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多動腦

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5成。民眾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增強腦細胞間有效的神經鍵結,並儲備大腦認知功能【儲存腦本】。
建議:
(1) 保持好奇心、接觸新事物、參加課程、學習新知
(2) 閱讀書報雜誌、寫作、猜謎、打橋牌、打麻將
(3) 繪畫、園藝、烹飪、縫紉、編織
(4) 規劃旅遊、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
 
多運動

中年時期能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
建議:
維持每週2~3次以上規律運動的習慣,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元極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採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某些癌症的風險甚至是整體死亡率,同時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相對風險下降約7成。
建議:
(1)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維生素C、E及 B群)
(2)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少食用飽和性脂肪
(3)多攝取深海魚類(omega-3 脂肪酸)
(4) 可維持飲用適量葡萄酒的習慣,但無此習慣者則不建議喝酒。


*目前不建議長時間、高劑量從飲食以外的來源進行補充維生素或深海魚油,以免過量而造成副作用。
 
多社會參與

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2倍以上,孤單的生活方式其認知功能退步速度比較快。
建議:
努力保持社會參與、和人群接觸,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之風險。


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避兇)


三高 (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許多研究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的衰退。中年人血壓收縮壓>160mmHg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重要的是,研究顯示控制高血壓可以降低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建議:
藉調整飲食、運動維持正常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應接受治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肥胖

中年時期肥胖者(BMI 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 介於25、30之間)升高2倍。
建議:避免肥胖或過重,維持理想體重。
  
頭部外傷

嚴重頭部外傷是阿茲海默症危險因子之一,腦部曾經受到重創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
建議:騎單車或機車時應戴安全帽,並避免其他頭部受傷之機會。


抽菸

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而戒煙可降低風險。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
建議:立即戒菸,可尋求戒菸門診協助。


憂鬱

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研究顯示其相對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之2倍。
建議:
以運動、靜坐、瑜珈等方式釋放壓力,並學習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生活,接受自己、家人及同事的不完美。憂鬱症患者宜定期接受治療。
  



老 當 憶 壯 秘訣


活到老  學到老   老友老伴不可少
多動腦  沒煩惱   天天運動不會老
深海魚  橄欖油   蔬果豆穀來顧腦
保護頭  控體重   血壓血糖控制好
不抽煙  不鬱卒   年老失智不來找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