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衫成血衣 色汗症作祟
中國自古有「汗血寶馬」傳說,廣東日前也傳出一名青年,流出來的汗水能染紅衣服。皮膚科專家認為,這是一種罕見的「色汗症」,屬於皮膚疾病。
廣州日報報導,「汗血人」小黃廿六歲,他是廣東肇慶人,一直在中山市板芙鎮一家藥店工作,平時身體健康。
小黃說,自己的「怪病」剛開始發生在三年多前,當時正是夏天,天氣炎熱,他有一天脫下貼身衣服,驚訝地發現,衣服上面東一塊西一塊全部是紅色的印跡。由於當時他穿的是一件白襯衫,紅色的印跡顯得格外清晰。
剛開始,小黃沒有太在意,他以為是洗衣服時混在一起,所以才會染上了紅色。此後,小黃每次換下貼身白襯衫,都會特意單獨清洗,但發現仍然無濟於事,無論是哪件新衣服,只要他貼身穿了一段時間,都會莫名其妙地染上紅印,就算使用漂白水,也無法漂去衣服上的紅漬。
小黃隨後發現,將衣服染上紅印的罪魁禍首,竟是自己夏天流的汗水。他對此十分擔心,害怕患上了「怪病」,以為汗水中含有血液,會影響健康。雖曾到醫院就診,但也沒有查出原因。
中山市人民醫院皮膚科專家雷立清醫生表示,小黃應該是罹患「色汗症」,發病的機率僅為百萬分之一,由於大汗腺代謝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汗液色改變,大多以黃色、綠色居多,也有少部分患者的汗液,會含有黑色、藍色。
醫師表示,像小黃這樣汗水變成紅色的色汗症患者,汗水中含有血液的可能性不大,對身體不會造成影響,所以也不用過分擔心。
................................................................
“汗血寶馬”緣何珍貴 為何在我國消失?
夕陽西下,一匹馬駕雲而來,四蹄生風,以泛著血光的汗水折射著霞光﹔雲在后退,風在轟響,一聲嘶鳴由遠而近,雄壯昂揚,連綿不絕,足已叫醒即將昏睡的夕陽……
這就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也就是土庫曼斯坦總統4月2日訪華時,向胡錦濤主席贈送土庫曼斯坦最珍貴的阿哈爾捷金馬。
阿哈爾捷金馬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世界上最神秘也是最古老的馬種之一。它體形輕細優美,全身密生長毛,彎曲的頸部,特有的伸長高舉步法,顯得高貴出眾。在歷史上大都作為宮廷用馬。亞歷山大·馬其頓、成吉思汗等許多帝王都曾以這種馬為坐騎。
如今,土庫曼斯坦人把它奉為國寶,並把它的形象繪制在土庫曼斯坦國徽的中央,甚至還是土庫曼斯坦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那麼,阿哈爾捷金馬(以下簡稱阿哈馬)與一般馬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又是什麼勾起了人們對它的無限好奇和疑問?
───種種疑問───
疑問一:“汗血寶馬”會流汗如血?
傳說,土庫曼斯坦有一條神秘的河,凡是喝過這裡河水的馬在疾速奔跑之后就會流汗如血。閉眼想象:殘陽下,一匹體態優美的馬飛奔如箭,揮汗如血,這樣震撼人心的景象恐怕正是“汗血寶馬”名噪一時的原因之一。
對於這種現象的解釋,學者們則各執己見。
有關動物專家猜測: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馬匹在奔跑時體溫上升,使得少量紅色血漿從毛孔中滲出造成的。因為馬在高速奔跑時體內血液溫度可以達到45℃到46℃,但它頭部溫度卻恆定在與平時一樣40℃左右。阿哈馬的毛細而密,這表明它的毛細血管非常發達,在高速奔跑之后,隨著血液增加5℃左右,少量紅色血漿從細小的毛孔中滲出是極有可能的。
中國農科院畜牧所的馬匹專家研究員王鐵權介紹說,“有外國專家曾對‘汗血寶馬’的‘汗血’現象進行過考察,認為‘汗血’現象是受到寄生虫的影響。清朝人德效騫也在《班固所修前漢書》一書中解釋為是馬病所致,他認為存在一種鑽入馬皮內的寄生虫,這種寄生虫尤其喜歡寄生於馬的臀部和背部,因而馬皮在兩個小時之內就會出現往外滲血的小包。不過這種‘寄生虫’到底是何方神聖,現在還無人知曉。”
南京農業大學的鄭亦輝教授則認為“寄生虫說”很難成立。他認為,“流汗如血”也許僅僅是一種文學上的形容。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后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后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感覺是在流血,而馬肩膀和脖子是汗腺發達的地方,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阿哈馬在疾速奔跑后肩膀和脖子流出像血一樣鮮紅的汗。
疑問二:“汗血寶馬”會日行千裡?
“日行千裡,夜行八百”,這是傳說中對阿哈馬的描述。更有夸張的說法稱,阿哈馬能夠日行4000公裡!難道阿哈馬有如此之神力?
“這應該隻是個美麗的傳說。”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劉少伯告訴我們,“即使古代計程單位是今天的十分之一,馬一天跑400公裡,在今天看來也是不可能的。一般的馬隻能日行150公裡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裡。中國古代利用快馬傳遞軍事信息的驛站,號稱‘五百裡加急’,恐怕最長的驛站也沒有250公裡。現在世界上公認,速度最快的馬是純血馬,1分鐘的確能跑1000米,但這樣的速度隻能在訓練場或賽馬場堅持一兩分鐘,時間一長,馬就可能累死。”
然而,阿哈馬的確具有很強的持久力和耐力,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它的血統。阿哈馬是上好的長距離騎乘馬,也是適合跳躍和盛裝的舞步馬,它在平地奔跑一千米的速度也很驚人:僅需1分07秒!目前,世界許多國家都在試圖重新發現或利用原有阿哈馬種培育出新的“汗血寶馬”。
疑問三:“汗血寶馬”飼養有特殊講究?
阿哈馬有如此驚人的奔跑速度,它的飼養方式是否有獨特之處?
王鐵權研究員說,相對於蒙古馬半野生的粗放飼養方式,在中亞養馬,講究的是精細個體管理。在土庫曼斯坦,馬匹數量不多,但有豐富的牧草及糧食飼馬,當地人還會按“馬質”進行個體騎乘訓練,這是一種技術含量高的集約飼養方式。
6年前,土庫曼斯坦也曾贈送給我國一匹“汗血寶馬”,落戶於廊坊馬場,據介紹,我國的馬場也採用了科學化的養殖方式,每天除了草料還要定時投放燕麥、玉米、維生素等組成的精料外,各種成分的比例都要經過研究和反復試驗。
曾經在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90年代多次在新疆對中亞馬種進行過飼養、馴化等方面的專門考察的劉少伯說,這種馬對繁殖和生存環境的要求並不是特別高,但是比較怕冷。
疑問四:純種“汗血寶馬”存量稀少?
有資料顯示,阿哈馬至今在全世界僅存2000余匹,主要在土庫曼斯坦和俄羅斯境內。盡管劉少伯教授認為這個數字有可能是指土庫曼斯坦培育的核心馬群,但世界上現存的純種阿哈馬的確數量有限。
幾年前,日本的馬匹研究人員清水隼人曾在東京大學舉行的馬匹研究會議上,公布了他在中國新疆天山附近發現“汗血寶馬”的証據照片。
對於他的發現,王鐵權研究員認為,一般純種阿哈馬都有登記,但在土庫曼斯坦和伊朗一帶存在不少無登記的“土種”和“原科”阿哈馬,在我國新疆馬術隊和內蒙古的牧場也飼養有百余匹阿哈馬,因此清水隼人發現的“汗血寶馬”可能是流入我國的“土種”阿哈馬或雜種阿哈馬。
劉少伯教授也說,雖然我國在歷史上曾幾次引入阿哈馬,但目前已經沒有純種阿哈馬存在了。
疑問五:純種“汗血寶馬”為何在我國消失?
據我國史書記載,阿哈馬早在漢朝就從茫茫西域進入中原大地,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到后來卻消失無蹤,難覓蹤影。
對於阿哈馬消失的原因,王鐵權研究員認為,漢武帝時引進的“汗血寶馬”有公馬也有母馬,理論上講,進行繁殖是可行的。但在中國,地方馬種往往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引入的外來馬種往往都會走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
鄭亦輝教授也認為,“汗血寶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大將騎馬作戰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同時,我國古代作戰用的馬匹多數被閹割,使一些優秀的戰馬失去了繁殖后代的能力,這可能也是“汗血寶馬”在古代中國消失的原因。
1951年,我國從蘇聯引進了五十余匹阿哈馬,這群阿哈馬飼養在內蒙古錫林格勒盟的種馬場。但五十多年過去了,我國卻並未留下一匹純種阿哈馬。劉少伯教授告訴我們,當時我國引進來的阿哈馬大都放在了內蒙古、東北等比較寒冷的地區,這對產於俄羅斯以南的阿哈馬並不是有利的生存環境。此外,由於阿哈馬是騎乘馬,而50年代我國則注重發展的是農業經濟,大部分馬都被改良或者雜交成為農用馬,這恐怕也是造成純種阿哈馬失傳的重要原因。
───謎底揭秘───
“流汗如血”、“日行千裡”、存量稀少……“汗血寶馬”有著許多美麗的歷史傳說﹔“四肢修長,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阿哈馬還擁有眾多的優良品性。種種因素,使得阿哈馬在人們的眼中彌足珍貴。后來,阿哈馬還被土庫曼斯坦人奉為國寶,並多次將它當作國禮贈與他國。
據稱,市場上“汗血寶馬”的價格非常昂貴,通常是幾十萬美元一匹,有的身價甚至高達上千萬美元。按照土庫曼斯坦的風俗,阿哈爾捷金馬隻送給最尊貴的朋友。
■“汗血寶馬”
“汗血寶馬”在土庫曼斯坦稱阿哈爾捷金馬,原產自土庫曼斯坦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常見的毛色有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屬熱血馬。
在中國,阿哈馬被稱為“天馬”或“大宛良馬”。從漢代起,我國民間就開始有“西域汗血馬”的神話,至今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其實,阿哈馬就是我國民間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史書記載,為了得到“汗血寶馬”,漢武帝還曾經兩次派兵遠征西部。(張琦 何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