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深海魚浮水面 漁民怕地震前兆

深海魚浮水面 漁民怕地震前


台北縣貢寮龍洞漁港,有一對母子捉到一隻相當奇特的怪魚,這條身長2公尺、重達23台斤的魚,被稱為「海龍王」,通常棲息在深海裡,專家說地殼變動或洋流改變,都可能讓牠浮出海面,所以漁民一看到這種魚,就擔心有地震發生,巧的是今天上午5點花蓮才發生地震,但專家說是巧合啦,不要緊張。



棒球一樣大的眼睛、光溜溜的外型,重23台斤、長210公分,比一個成年人還高的龐然大物,就是俗稱的「地震魚」。民眾:「有很多人來看跟我說地震魚,我也想說糟糕了,那我是幸運還是不幸運,我撈起這麼大的魚。」記者:「你以為是什麼?」民眾:「垃圾袋。」


這對母子昨天在貢寮龍洞漁港撈到這隻怪魚,學名叫做石川氏粗鰭魚,生活在80到150米的深海裡,是白帶魚的遠房親戚,漁民叫他們「海龍王」,專家說因為地殼變動或洋流改變,才會讓這種深海魚浮出水面,所以漁民認為,只要看到這種魚,就是要發生地震的前兆;但巧的是,今天早上5點花蓮就發生一起有感地震。海洋大學教授冉繁華:「到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科學數據,說牠是不是真的跟地震有關係,我們比較認為說可能是洋流改變,或者是牠們會有一些在深海上面的地殼變動。」


專家說不要緊張,一切都只是巧合,魚主人也說要把這隻難得一見的大魚,作成標本放在店裡,大家就輕鬆,好好欣賞這難得一見的「海龍王」吧!








出現在馬來西亞,怡保班台海域的「海龍王鬼」,長7尺,事後魚被漁主放回海中.馬來西亞怡保17日訊:美兵在30年前越戰時期,曾捕獲了「海龍王鬼」,沒想到事隔30多年,此魚會出現在怡保的班台海域。
據手頭資料顯示,在越戰時期,即1973年6月27日,美國大兵曾在柬埔寨與泰國邊界大河上捕獲「海龍王魚」,該條大魚長達7.8米,需動用20多個美兵才能抱起來,可知該魚的巨大。當時,美兵是以機關槍掃射該大魚擊斃,而大魚流出來的血液卻是青色而引起當地人的轟動。
在馬來西亞所發現的「海龍王魚」身長僅7尺,相信是屬于該魚種中的嬰兒魚而已,惟被魚網捕獲後死亡,過後漁主拍照後將之放回海中。當一名道士在閱讀報章知悉此新聞後,更自備1000元紅包給予漁主,希望漁主能將「海龍王魚」尸體交出來,以便超渡該魚。
這隻被捕獲的「海龍王魚」擁有龍頭蛇身,頭部長有長長的紅色鬍鬚與一對龍角,魚身修長而令當地漁民嘖嘖稱奇,髣似傳說中的龍。《海龍王魚的解秘
「海龍王魚」的科學學名是《皇帶魚》,拉丁學名為Regaleous russolli為月魚目Lampridiformes》之皇帶魚科Regalecidae》。體長最長記錄達10公尺,台灣中央研究院動物所裡有5公尺的標本收藏。
皇帶魚這類魚種全球都有分佈,生活棲息地主要在太平洋、印度洋300-600公尺的深海處,在歐美偶爾可以見到,主要以浮游生物主食,偶爾會深上淺海覓食,颱風時可能會被沖打在岸邊。當發生大規模地震時,由于海底板塊的運動,因而常浮上海面,所以被魚魚捕獲。
有說皇帶魚的肉類有劇毒,但皇帶魚的血緣接近鱈魚(Codfish),內質含水量高,雖久經煮仍不會爛。目前沒有任何記錄可以証明魚肉有毒,惟可能是通過食物鏈的原因,導至該魚在體內長期累積浮游藻類、生物的毒素,最後成為人們盤中美食時,毒素因而進入人體。


海龍王魚」的科學學名是《皇帶魚》,拉丁學名為為月魚目之皇帶魚科。體長最長記錄達10公尺,台灣中央研究院動物所裡有5公尺的標本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