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大肚魚學名:Gambusia affinis食蚊魚、客語為(大肚摑)

大肚魚





學名:Gambusia affinis


別名:食蚊魚客語名為大肚摑


分類:


棲地:溪中水流緩慢的岸邊或池沼,耐污濁的水同時也能容忍高鹽分的半淡鹹水


功用:就防治疾病而言有其功效,但其對於台灣原生的青魚將魚卻造成重大的迫害


特性最大可長至4~5公分,喜歡吃水中的小動物尤其能捕食蚊子的幼蟲孑孓



體延長,前部略呈楔狀,後部側扁。雌魚的腹部膨大圓突。
頭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側位;眼間區及吻背略寬而平
直。口上位,向後斜下;口裂未達眼前緣的下方。
體被有大型的圓鱗。背鰭小,起點較近於尾鰭基部。腹鰭腹
位。雄魚的臀鰭第3、4、5鰭條特化而成一延長的交接器,
雌魚則為扇形。尾鰭呈圓形。
體色為淡金黃色或灰色,略透明。背側暗褐色,腹面淺白。
雌魚的腹部後端有一黑色斑。各鰭的外緣呈深褐色。













體長:通常為2~4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5公分左右。
地理分布:臺灣地區的外來魚種。原生於北美洲的水系,約於1913年引
入臺灣。現已普遍存在於各溪流、湖沼及田渠等水域。
生態習性:

大肚魚喜好在暖水域活動,為表層魚類,大多成群地在水體
的表層活動。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的緩流區,以及湖泊、田間
、渠道等棲所。對於環境污染的耐受力強,可以在污染的水
域或低溶氧的環境生存。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棲昆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