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現代電腦之父圖靈(Alan Turing)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


 


 



「機器會思考嗎?」現代電腦之父圖靈(Alan Turing)五十年前提出的疑問,十二日可望在英國瑞汀大學的一場實驗中揭曉,屆時六套電腦程式將與真人裁判就任何主題進行文字對話,倘若裁判無法區分電腦回應與真人答覆之間的差異,意即讓裁判以為該答覆來自真人,則該電腦便通過「圖靈測驗」(Turing Test)的考驗,被視為是「會思考」的機器。



英國衛報四日報導,這六套參與「圖靈測驗」的電腦程式,分別是Alice、Brother Jerome、Elbot、Eugene Goostman、Jabberwacky與Ultra Hal,通過試驗的電腦程式設計人員,可獲得人工智慧領域的洛伯納獎(Loebner Prize)提供的十八K金獎牌一面,與十萬美元(約台幣三百二十二萬元)獎金。



測驗方式由人類「審問者」進行,審問者會坐在一個有分割螢幕(螢幕一邊由真人操作,另一邊由電腦程式操作)的電腦前,並分別與真人及電腦程式針對任何主題進行文字對話。五分鐘後,審問者必須判定哪一邊是真人,哪一邊是電腦程式;倘若審問者答錯或者不確定,就會判定電腦程式成功騙過審問者。



迄今還沒有任何機器通過「圖靈測驗」。倘若屆時真的有程式過關,將成為繼一九九七年IBM超級電腦「深藍」在西洋棋對弈中擊敗棋王卡斯帕洛夫以來,人工智慧領域最重大的突破,但此舉也將引發一項深遠問題:電腦是否有「知覺」?人類是否有「權利」就這麼關掉電腦電源?


 



沃維克認為,機器有知覺,但卻是一種機器的知覺,一如蝙蝠知道自己是蝙蝠,跟身為人的知覺不同。沃維克也坦承,就算屆時真的有程式通過測驗,仍有人會說:「(這電腦)是通過了,但它根本不知道它在幹啥。」


..............................


艾倫·麥席森·圖靈OBEAlan Mathison Turing;也常翻譯成涂林或者杜林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語發音[ˈælən ˈmæθɪsṇ ˈtjʊəɹɪŋ]),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他被視為計算機之父。


1931年圖靈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二戰爆發後回到劍橋,後曾協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圖靈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有諸多貢獻,例如圖靈曾寫過一篇名為《機器會思考嗎?》(Can Machine Think?)的論文,其中提出了一種用於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試驗方法,即圖靈試驗。至今,每年都有試驗的比賽。


此外,圖靈提出的著名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














逝世





研究領域


著名成就


母校


導師
艾倫·麥席森·圖靈

出生
1912年6月23日
英國倫敦
1954年6月7日
英國
數學邏輯學計算機科學
圖靈機圖靈獎
普林斯頓大學
阿隆佐·邱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