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何謂: 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關鍵字: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可體松又名皮脂類固醇+生理回饋儀+心率改變率(HRV)+

何謂: 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病患雖然全身不舒服,卻經常查不出原因。醫學界形容,自律神經失調是身體節奏亂掉了!這些人常逛遍各大醫院,接受不必要的檢查,卻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而苦不堪言。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盧世偉指出,自律神經失調很多人是因為壓力造成,常見的胃腸潰瘍、失眠、呼吸不順、胸悶、心悸、肌肉緊繃、疼痛與焦慮症的產生或惡化,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大的關係。

盧世偉指出,自律神經可分為交感以及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負責一個人遇到壓力時啟動必要的機能,包括使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與肌肉緊張,目的是要使身體處於備戰狀態,對抗壓力。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剛好相反,它負責緩和身體機能的運作,使身體處於平靜、休息的狀態。當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不協調,身體健康就會亮紅燈。

自律神經失調並非身體器官生病,而是調控的神經失衡,一般的生理檢查當然找不到病因。盧世偉指出,( 生理回饋儀 )可擷取人類體內反映自律神經活動的相關生理訊號,如手指的溫度、皮膚的導電度、心跳的頻率與振幅以及肌肉的緊張程度。透過特殊的檢測程序可評估一個人面對壓力時與壓力解除後,生理訊號是否過度亢奮,以及是否具有放鬆的能力。這些資料將有助於心理師為病人設計適合的生理回饋訓練及放鬆療程,讓失調的自律神經以自然、非藥物方法逐漸恢復平衡,緩解症狀。


*關健字: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生理回饋儀


...............



生活步調快、壓力無所不在,肌肉緊繃、胸悶、心悸、喘不過氣等症狀非常普遍。

醫師在檢查確定沒有明確身體疾病時,總會說上一句「你壓力太大了,這是自律神經失調(或是焦慮症)的症狀!」許多病患聽了一頭霧水:我又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壓力,為什麼還會出現這些症狀?要說明這個問題,就得從自律神經的功能說起。

自律神經所以被冠上「自律」二字,正因它是人體中無法被「主動」控制的神經系統,但偏偏它又掌管了全身上下諸多功能,比方:心跳、血壓、汗腺、腸胃蠕動等。

古代人類生活中充滿太多不可知的危險,必須隨時處在警戒狀態、隨時可以迅速反應。當腦子還未意識到危險時,自律神經就已率先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增高、警覺性提高、感覺變得敏銳,身體才來得及應付隨之而來的「可能」危機~這裡特別強調「可能」,是因為許多人的自律神經失調就是這兩個字惹的禍!

上台對一大群人發言、準備與老闆面試,甚至第一次約會這些場景,你的自律神經都會處在較亢奮、緊繃的狀態,因而出現上面提過的諸多反應。這部分乃是身體正常的保護機制。

然而,有些人的自律神經先天就較敏感,容易「過度反應」而附帶出現喘不過氣、冒冷汗、發抖等不舒服症狀。另一群人則是認知上習慣把「可能」的定義放太廣了,所以一般人不認為有危機的場景,如搭公車、到人多處、爬山登高、行車速度較快等,也會讓他們的自律神經有事沒事就緊繃起來,造成身體不適與生活困擾。

再回到前面的問題:出現自律神經不穩定,是否就表示有壓力?這其實可以分成兩方面來說明。

1.其實還是有壓力:診間中常聽到的誤解是「我工作順利、家庭美滿,也有適當休閒,怎麼會壓力大?」其實,不只是負面生活事件會造成壓力,連許多正面事件,如升官、加薪、中獎、結婚、生子、夫妻吵架後的和好等大家認定的「好事」,壓力指數也不低!此外,工作、家庭、人際兼顧的婦女,雖自覺各方面得心應手,但如果沒學會讓自己放鬆,長久累積同樣會產生壓力!

2.真的沒什麼壓力:自律神經失調或焦慮症的發生,除了體質與壓力外,一些生活習慣也會引起。比如咖啡、茶、酒精等飲料,失眠或刻意熬夜,甚至季節變換(特別常見於入秋之際),都是誘發的危險因子!

所幸,近年來醫界及民眾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這些名詞都有更清楚的認識,臨床上也有越來越多藥物或心理治療選擇,不再限於過去認知的只靠鎮定劑。這也節省了過去往往要看遍各科、做過各項精密檢查、服用過許多藥物所耗費的時間與醫療資源!


..........................


何謂自律神經?功能為何?

維持人體生存的內在環境穩定有兩大系統,一個是自律神經系統,另一個則是內分泌系統。其中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大部分,兩者互為拮抗。在運動或緊張時,交感神經興奮,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血管收縮、流汗增加;在休息或輕鬆時,副交感神經興奮,血壓下降、心跳減緩、血管擴張、流汗減少。

自律神經健康度測試法

1. 最近常常肩膀酸痛
2. 手腳易冰冷、冒冷汗
3. 在人前會緊張地不知所措
4. 易鑽牛角尖、心情鬱悶
5. 睡眠不足且常失眠
6. 常有原因不明的頭疼
7. 經常性的便秘
8. 常感覺胃脹脹的
9. 沒食慾,吃飯時間也不規律
10. 早上起床常會感到倦怠
11. 偶而有噁心、嘔吐的感覺

診斷:
2項以下--- 自律神經正常運作,繼續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及興趣。
3~5項--- 自律神經有些失調囉,學會調息解壓吧。
6項以上--- 危險! 請好好整頓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

壓力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與可體松的分泌有關。可體松又名皮脂類固醇,會影響自律神經的運作,壓力會讓人體的可體松分泌增加,會提高交感神經的興奮度;但是如果身體過度代謝可體松,使可體松含量太低,又會讓副交感神經變強,也就是可體松會影響情緒,而憂鬱的情結表現在生理上也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抑制而產生心跳加快、血管收縮、內臟的平滑肌鬆弛等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如何紓壓避免自律神經失調

1. 飲食方面:可以多著重在養心與養肝方面,多喝玫瑰花或菊花茶決明子茶,因為它們有清肝解鬱的作用,長期喝對於鬱悶很有幫助;多吃蓮藕、蓮子、小麥、甘草、紅棗、龍眼乾等都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對於心力交瘁、失眠、心思煩亂都很有幫助。

2.呼吸法:如氣功、靜坐、瑜珈等,原理都是運用吐納的方式教導如何放鬆,因內臟的平滑肌屬於不隨意肌,所以藉由呼吸來緩和心跳速率、胃腸蠕動等,進而達到身、心、靈的放鬆。

3. 轉移注意力:聽音樂、看電影、或是用另一種較亢奮的音樂或喜劇來轉換情緒。在其他可以展現自己長才的方面全力以赴,建立自信心。

4. 找個對象傾訴:如果當自己情緒低潮時有朋友可以聽你傾訴或是分擔你的憂愁,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找個可以傾吐對象,凡事說出來,你會發現事情似乎沒你想得那麼嚴重。


..................


醫師說我的自律神經功能失調,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是患者間對話中常聽到的一句話,然而它到底是意味著患者的自律神經的確是受傷了?還是情緒障礙、神經質(即精神官能症)的另一代名詞?想要澄清這兩者之差別,首先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自律神經?它包含那些功能?若功能失調會有那些症狀,又如何治療?相信很多人並不十分清楚。

自律神經功能簡介:


 維持人們生存的內在環境穩定有兩大系統,一個是自律神經系統,另一個則是內分泌系統。這兩個系統互相幫忙,也互相制衡,重要的是它們常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任務。其中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他們共同控制呼吸、心跳、胃腸、泌尿生殖、排汗、體溫....等功能,也就是說包括呼吸系統、心臟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體溫的維持....等,都是自律神經負責管理。雖然由「自律神經」字面上的意義,可知道它可自行管理,而不必經由負責智能統籌的大腦下達指示,但它也接受大腦中的額葉、邊緣組織,以及下視丘等部位的協調。因此,人們的意識狀態和情緒,均會影響自律神經之運作。


自律神經功能失調之症狀:


 我們知道自律神經負責以上所介紹的各項功能,一旦它的功能失調,將會有各種系統異常之症狀。例如:心臟血管系統異常引起常見的姿勢性低血壓,它是當患者姿勢改變時,會覺得眼前發黑、頭暈、甚至昏倒;嚴重的情況,患者會有缺血性腦中風的現象,更有因而造成失智症的病例。消化系統異常,患者出現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帶來日常生活的困擾。泌尿生殖系統不正常則容易發生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當然也會有性功能異常,而深深影響著患者的情緒,但情緒因素也是性功能異常之病因,二者間互為因果。呼吸系統常是因情緒、心理因素等,發生過度換氣的症狀即呼吸淺而快之現象,造成呼吸困難甚至昏倒。人類為恆溫動物,體溫的維持也是自律神經之功能,若其功能異常,造成體溫會受外在環境溫度之影響,導致體溫過低或過高的現象;另一種情況是自律神經功能異常,也會引起排汗障礙,體溫調節功能當然較差。由於上述的種種症狀常是主觀之描述,容易讓人覺得是情緒障礙、神經質,而產生混淆,模糊了診斷的焦點。所幸目前發展出相當多的檢查可以客觀及定量的評估其功能,推測自律神經受影響的範圍及受傷的程度,並可作為治療追蹤的指標。


診斷與治療的重點:


 雖然自律神經異常會造成多系統的障礙,但並不是一致性的受傷,通常是某一系統會較嚴重。因此,那一部份發生問題,先探討其病因,完整的鑑別診斷後,再針對它來處理與治療。另一有趣的現象是飲食內容也與自律神經功能密切相關,比如說攝取較多的澱粉類食物,能提高自律神經間的神經傳導物質,讓自律神經的功能較為活躍,間接改善各系統異常之症狀。總之,若有自律神經的異常症狀,需先釐清是否為自律神經受傷抑或是精神官能症,如此即可選擇適當之治療方式。


.......................


是焦慮?是憂鬱?還是自律神經失調?

許多病人就診時都會問一個類似的問題:「醫師,我的病到底是是焦慮?是憂鬱?還是自律神經失調?」這代表了神經系統失調時會合併出現多種症狀,也就是同時有焦慮、憂鬱與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那麼到底該診斷為何種病?治療策略又該如何訂定呢?

臨床上發現許多病人是先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因為不同部位的失調而產生不同的症狀,這些身體的不舒服一直未改善就會產生焦慮的症狀,越焦慮則自律神經就越失調,於是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當然也有些是焦慮的症狀先發生,然後再誘發自律神經的失調,此時也會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使焦慮更惡化,同樣也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時間久了難免情緒變得低落,生活了無生趣,於是就逐漸產生憂鬱的症狀。所以要了解每個人的病情,必需從整個疾病過程與生活史做完整的了解,擬定治療策略時也需要真正了解各種病因病情的前因後果,如此才能真正有效解決病人的痛苦。

傳統的治療會針對病人的症狀開給藥物,但是抗焦慮劑同時具鎮靜的效果,所以劑量重一點會使人整天昏昏沉沉沒精神。而交感神經更是因為遍佈全身,所以擬交感神經藥或交感神經阻斷劑也會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藥物治療的策略是針對症狀治療,讓病人症狀減輕,同時降低焦慮感,而自律神經恢復正常功能卻是身體自己恢復的,並不是藥物的直接效果。

自律神經控管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自己會依照各組織器官生理機能的需要正常運作,不必我們去留神或主動調整,就像我們一般時候都不會注意到自己心臟有沒有跳動,更不知道每分鐘跳幾下,也很少注意到自己的呼吸速度與深度。但是如果這些自律神經發生失調,我們就可能會有心悸或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出來,自律神經正常時身體沒有什麼症狀,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自律神經一般不會無緣無故輕易失調,大都是有原因的,尤其是長期壓力與作息的不正常。治療時需要同時將問題找出來並加以排除,安排適度的舒壓並且改變生活作息,如此才能逐漸完全恢復,不然藥物只是治療症狀而已,甚至連症狀都控制不了,而且到了某種程度會產生焦慮或憂鬱的症狀,此時情緒又會回過頭使自律神經失調更惡化,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如果無法有效打破此惡性循環,很可能就會演變成慢性化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往往長期靠藥物控制症狀。

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外,逆行性神經療法則是直接針對失調的自律神經做調整,可以獲得比較根本性的改善。逆行性神經療法是採用物理性的神經調節技術,直接將失調的神經調整正常,不但局部的症狀解除了,情緒的焦慮和憂鬱也很快可以改善,不必長期靠藥物控制。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比較明顯、不想長期靠藥物控制病情以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是另一種可以選擇的新療法。



....................................






































自律神經作怪-病因難查出 病患窮折騰 





自律神經失調,會使人體的平衡機制出問題,病患雖然不舒服,卻經常查不出原因。目前郭育祥診所已引進「HRV心率改變率」檢查,可以檢測是否為自律神經失調,只要對症治療,九成五以上患者可以痊癒。 (自由時報93.9.28)大部份的人在身體不舒服時,多半是透過生理檢查來找出病因,如高血壓、糖尿病、胃潰瘍等很快就會被找出病原。但根據統計,大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病患是查不出原因或原因不明,這些病患很容易接受很多不必要的檢查,甚至逛遍各大醫院,仍然無法獲得適當治療而痛苦不堪,其實這很可能是人體中的「自律神經系統」在作怪。如常見的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失眠症、大腸激躁症等極大多數為自律神經失調症之誤解。詳見自由時報網站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sep/29/life/medicine-1.htm








 自律神經失調,會使人體的平衡機制出問題,病患雖然不舒服,卻經常查不出原因 





 

人體有兩套主要神經系統,一種是意識所能控制的,舉例來說,像思考,決定事情,選擇自己喜歡的餐廳、事物,這都是能控制的方面,人體有許多神經是無法由大腦控制的,如心跳、血壓、呼吸、心臟跳動,以至於遇到危險時的恐懼,這些是意識無法控制的部分,稱為自律神經。


當自律神經失調時,維持身體內在平衡工作的機制就會壞掉,像頭昏、頭痛、記憶力差、口乾、胸悶、心悸、腸胃病及睡眠的障礙等,像冰箱沒壞,溫度調錯了,放在裡面的食物可能就出問題,因為身體沒有發生問題,而是調節的神經出了問題,所以做再多的生理檢查也找不到病因。










 什麼是心率改變率(HRV)? 






HRV是評估自律神經系統最新、最精準的檢查。它可以精密的檢查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的作用力道以及是否協調,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症可提供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效果的評估。


本診所使用美國HeartRhythem Instrument,Inc.所進口最新一代 Nerve Express,並由發明人暨該公司總裁 Alexander Riftine 博士親自邀請郭醫師為台灣區唯一使用院所。每次檢查包括完整自律神經功能評估及報告書、建議事項及治療計畫,並定期提供第二周、第四周、第八周及第十二周複診。目前臺灣已有超過3263名以上


(2005.08.01最新報告‧將申請今年10.21-10.25 美國aapb年會中報告),全省各地患者,經檢查並治療:85.6%在14天內有顯著效果;92.3%在28天內天症狀消失76.87%以上。









自律神經失調症:可怕的健康及快樂的殺手! 




自律神經失調症以往因缺少了精密的檢查只能依症狀,而無法了解到底自律神經出了什麼問題,而使患者不停的受不當且不需要、甚至有危險的檢查,但最後結果均正常或僅是輕微異常,應不致造成任何病痛。但患者的病痛是實際存在,這往往造成患者更加無助,更加痛苦。就長期而言對患者的健康是一大殺手。到底什麼是自律神經?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症?以及目前有哪些治療方法?  

  人體要生存必能適應環境,比如能吃東西、能休息、睡眠保存體力,能在危險時避開,就是所謂外在的平衡,而內在的平衡包括了適當的呼吸、心跳、血壓、胃腸蠕動、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而負責這些內外在平衡的重要系統就是自律神經。簡單而言,自律神經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交感神經,它負責一個人在有危險時身體啟動必要的機能、必要的機制,包括使瞳孔放大以便看清楚遠處以利逃生、心跳加速以利血液循環、呼吸加快加深以便有更多的氧氣、肌肉緊張以利隨時可能需逃走或作戰。全身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會產生熱量,因此會出汗而加速散熱,當然保持警覺、注意週遭環境的能力也會加強;就如同警報器其敏感度加強。另一種是副交感神經,作用和交感神經相反,負責讓一個人能休息、保存體力、進食、睡眠,當它作用時都恰好和交感神經相反。如此一個人才能維持動態的平衡,就如同汽車有油門也要有煞車一樣,油門和煞車必須配合的好,車子才會走的順,一台正常行駛且定期保養的車可以開到30~50萬公里,運將朋友的車多的是,但反觀賽車手的車呢?能跑1千公里就偷笑了。身體也是如此,當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不協調就好比油門、煞車不協調一般。自律神經失調症就是讓患者難過,失去快樂,讓患者的身體提早失去健康。  


  自律神經失調症是全身性,因為全身均有神經系統的分佈,絕大多數均為交感及副交感之間協調而成的(汗腺只有交感神經的作用),所以上述筆者在解釋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作用時,大家應該會了解失調會有哪些症狀,諸如頭昏、頭痛、記憶力差、口乾、胸悶、心悸、腸胃病及睡眠的障礙,當您每個項目都有一些症狀時就要小心了。筆者特別提出失眠為例,要好的睡眠必須交感神經能放鬆,所以太多的煩惱、生氣會加強交感神經的作用,咖啡等興奮交感神經的物質會影響睡眠品質。要睡眠,副交感神經也需要發揮它的作用,但往往長期(二週以上)失眠的人,因自律神經調節的失常已變成常態,再如何努力也是無法入睡,越想快點睡著卻越擔心睡不著,而更睡不著,如此惡性循環。自律神經失調症可怕的地方,往往患者十分痛苦但就是沒人能告訴他到底怎麼回事,或是只是告知是自律神經失調,卻沒有任何檢查可以確定,只能猜測。更不要說目前絕大多數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所接受的治療,只是吃些鎮定、抗焦慮劑。許多人認為自律神經失調只是太緊張沒什麼,筆者深不以為然,說這些的人,不僅是對自律神經失調症不了解,更不能感同身受,一個失眠的人,鄰居告訴他安眠藥吃多了不好,害他一整晚沒睡難過的要命,但鄰居呢?呼呼大睡,才不在乎你有沒有睡,無法體會當事人的感受。因此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最苦,因為別人認為你沒事,不僅是別人,甚至連許多醫師也會認為你沒事,但受苦的是患者啊! 


 由國外引進全套的自律神經分析儀,可藉由心律改變率HRV,以及輔助的生理回饋,而正確評估自律神經的功能進而治療,正確的診斷加上治療,九十五%的患者均可痊癒。



 

 


自律神經是指獨立自主而無法用人體自己意志去控制的神經,分為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兩大系統,兩者保持著絕佳的平衡,並對我們體內的內臟器官進行調控。當自律神經無法承受來自外界的壓力時,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就會失去平衡,一旦失調,會引起各種現代文明病;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會導致頭痛、高血壓、心臟病、心悸、心律不整、呼吸急促、血糖上升;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導致氣管收縮(氣喘),消化液分泌過多、胃痛、胃潰瘍等症狀。造成自神經平衡失調,交感神經占優勢的最大原因是壓力。

當自律神經功能產生失調時,只有調整恢復神經傳導物質活性相關的作用,才能恢復自律神經功能。因為各種神經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長時間讓他維持在良好狀況下運作,自然會有適應學習的反應,以致恢復自行穩定運作的能力,所以自律神經失調的人,必須從調整腦內荷爾蒙,來修復凌亂的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範圍非常廣泛,包括:

1.

頭:頭暈、頭重、頭痛、頭部發麻、發燙感。
2.
眼:眼睛疲勞、眼痛、淚眼、眼睛張不開、視線模糊、眼睛乾澀。
3.
耳:耳鳴、耳阻塞感。
4.
口:口乾、口渴、口內疼痛、口舌異常感、味覺異常。
5.
喉嚨:阻塞感、異物感、壓迫感、發癢、異常咳嗽。
6.
手:發麻、發抖、疼痛、感覺異常、發冷、發燙。
7.
腳:下肢麻木、發冷、發燙、疼痛、腳跟貼地疼痛、肌肉跳動。
8.
肌肉、關節:頸部緊繃酸痛、肩膀緊繃酸痛、全身肌肉疼痛、多處神經痛、背部及腰部緊繃疼痛、關節倦怠或無力。
9.
呼吸器官:呼吸困難、肋間神經痛、呼吸肌肉緊繃酸痛、呼吸道阻塞感、類似鼻塞而無法呼吸、不自主深呼吸或嘆氣。
10.
心臟:心悸(感覺到心跳)、心跳加速、心跳強勁、心臟無力感、胸悶、胸部壓迫感。
11.
血管循環:血壓起伏變動、頭昏眼花、手腳冰冷、臉部潮紅燥熱、起立性暈眩、血氣上衝、偏頭痛。
12.
消化器官:食道阻塞感、噁心、嘔吐、胃部發熱、胃部痙攣、腹脹、腹部疼痛、便秘或腹瀉、腸胃蠕動異常、、便意感頻繁。
13.
膀胱:膀胱神經敏感、尿意感頻繁、頻尿、排尿不易、排尿後不適感、殘尿感。
15.
皮膚:多汗、不出汗、異常發汗、皮膚乾燥、全身發癢、發燙、發冷。
16.
精神症狀:焦躁易怒、莫名奇妙的恐慌不安感、寂寞孤獨感、悲傷感、沒有慾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17.
全身症狀:全身倦怠、異常疲勞、全身無力、提不起勁、輕度發燒發燙、缺乏食慾、睡不著、淺眠或多夢、白天賴床睏倦。

自律神經失調的其他名稱;

1.

腸胃科:大腸激躁症、過敏性腸症候群、機能性胃腸症、神經性嘔吐症、膽道運動障礙、反覆性臍疝痛。
2.
胸腔科: 過度呼吸症候群、支氣管氣喘。(尤其是壓力、情緒相關者)
3.
心臟血管科:心臟神經症、起立性調節障礙,遊時會說是二尖瓣脫垂。
4.
神經科:肌肉緊繃性頭痛、偏頭痛。
5.
耳鼻喉科:眩暈症、咽喉頭異常感症、梅尼爾氏症。
6.
泌尿科:膀胱神經症、夜尿症、心因性性功能障礙。

7.

婦產科: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症、更年期症候群、性感異常症。
8.
皮膚科:圓形脫毛症、慢性蕁麻疹、發汗異常。
9.
口腔牙科:舌痛症、口內異常感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