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億六千萬年前地球是像豬的(水龍獸)Lystrosaurus 天下
英國科學家說,兩億六千萬年前,地球一度是由長得像豬的古生物佔據。
英國里茲大學的「魏革諾」教授說,兩億六千萬年前,一連串的火山爆發消滅了地球上九成五的生物,這種叫做「水龍獸」的動物卻活了下來。據說這種生物長得跟現在的豬很像,有個豬鼻子還有一對獠牙。「魏革諾」說,這麼大的生物能存活下來不容易;他推測「水龍獸」能存活是因為他們會挖洞,又能冬眠。
「魏革諾」說,「水龍獸」的化石到處都有,大概有個幾十億隻。所以,他說兩億六千萬年前屬於「豬世代」應該不為過。他說,經過一百萬年,由於氣候的變遷以及恐龍的崛起,「豬世代」才走入歷史。
水龍獸是早三疊紀獸孔目動物的一屬,存活在2億5000萬年前的南極洲、印度、南非。這是種普遍的單弓動物,是哺乳類的祖先,通常被稱作似哺乳爬行動物。它屬於二齒獸類。水龍獸是笨重、水桶腰、中等大小的草食性動物,有矮胖的四肢,大小接近豬。它們的牙齒減少到只剩兩隻從下顎延伸出來的牙齒。最初它們被認為是兩棲生活,一種類似河馬的小型爬蟲類,但最近的證據指出它們存活在乾旱的環境,而這氣候在三疊紀期間慢慢普及。
水龍獸因為在早三疊紀佔優勢有數百萬年之久而著名,在各大洲都有發現。這屬在大型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而成為早三疊紀陸地上普及的脊椎動物。這是唯一一段期間地表由單一品種動物獨佔優勢。水龍獸在滅絕事件中為何存活下來,可能是因為不明的改變,而對再度沉寂的大地的適應造成它們的存活。
它被埃德溫·爾伯特(Edwin H. Colbert)與他的團隊在1969到70年在南極縱貫山脈的Coalsack Bluff發現,幫助確認大陸漂移學說而說服了懷疑者,水龍獸目前已在非洲南部、印度、中國的早侏儸紀地層發現。
再談水龍獸
劉 俊 2007年02月12日 15:58
水龍獸(Lystrosaurus)曾經在地球上極為繁盛,它的足跡遍及現在的南非、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地,可能還包括澳大利亞。
水龍獸長約一米,與現在的狗大小相當。最明顯的特點是上頜相當於犬齒部位生有一對長牙,此外別無它齒。與其他異齒獸類相比較,水龍獸的頭骨構造比較特別。它的眼眶位置很高,直達頭頂,眼眶前面的臉部和吻部不象其他類群那樣向前伸,而是折向下方,使臉面和頭頂之間形成一個夾角,這個夾角有時可達90度。同時,鼻孔的位置也移到眼眶下面。
以前人們認為這是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形態:只要頭向上拱起一點,頭頂高高地突出的眼睛及下面的鼻孔就能升出水面進行觀察和呼吸了。還有人提出其鼻孔內有瓣膜狀結構,可以在潛入水中時關閉,以防止水的灌入。近些年我國古生物學家及國外同行對水龍獸進行了深入仔細的研究,他們根據化石復原肌肉生長情況,由此來推測相關功能,重建行為模式。根據對肩帶、腰帶及四肢的分析,認為水龍獸適於陸地行走。而其特殊的頭骨形態被認為是適應攝取堅硬的植物的結果。
和水龍獸共同保存的化石中也包含有不少的陸生生物。所有這些都證明水龍獸很有可能是一種完全陸生的動物。他們還提出水龍獸為自己挖掘洞穴。當然這些結論還需要對其頭後骨骼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不過就目前看來水龍獸這個名稱可能是歷史的誤會,因為它並不生活在水中。
水龍獸化石通常比較完全,有時能見到若干個體保存在一起,再加上數量眾多,說明水龍獸很可能和現生的草食性哺乳動物一樣是過群體生活的。它那種特殊的牙齒構造,只能把它解釋為素食者。推想它生活時象龜鱉類一樣嘴里長著角質喙,用來切斷堅硬的植物。
以前認為水龍獸是早三疊世的標準化石,是在二疊紀的大絕滅之後才出現的,但據最新研究水龍獸早在晚二疊世就已經產生,是二疊紀——三疊紀絕滅事件的倖存者。與此同時別的異齒獸類都沒邁過這個門檻,跨入三疊紀的大門。
這是為什麼呢?有的說這是因為它能吃新出現的某些植物,而別的異齒獸不能;還與出現了有雨季的乾旱天氣相關。通常認為二疊紀末環境的劇烈變動造成了生物的大絕滅,但也有人根據四足類中許多種類早在二疊紀給束之前就已經絕滅而懷疑大絕滅的突然性,還有人認為環境的變化是逐漸的,沒那麼劇烈。水龍獸在地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沒有留下任何後裔就消失了,後就再也沒有見到它的蹤影。它具體怎麼絕滅呢,現在還不太清楚,但這在生命演化的長河中是件很普通的事,畢竟,地球上產生過物種的99%都已經絕滅了。在它之後,地球上又出現了以肯氏獸為代表的新的動物群。
隨著時間的年輪滾滾向前,動物群也一個個相繼演替:侏羅紀、白堊紀的恐龍,第三紀的各類奇異的哺乳動物,第四紀人類的出現。只要生命存在,生命的演化將不會停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